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宿迁经验材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5186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宿迁经验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宿迁经验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宿迁经验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宿迁经验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宿迁经验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宿迁经验材料.docx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宿迁经验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宿迁经验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宿迁经验材料.docx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宿迁经验材料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宿迁经验材料

  在我们宿迁,“生态”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生态宿迁,绿色家园”,已经成为宿迁的形象代言。

这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宿迁经济发展的实际,为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所制定的一条发挥生态优势,打造生态品牌,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宿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完整、系统地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这里我们所理解的科学发展的基本思想主要概括为:

不否定经济增长,坚持发展不动摇,尤其是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要求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

宿迁近些年来的发展变化,表明我们正是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把建设生态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方向和目标来决策和实施的。

  一、建设生态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生态市的行动指南

  生态市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建市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和“两河两湖水乡、绿色生态宿迁”的城市和市域环境定位,稳步推进循环经济,全力打造“生态宿迁、绿色家园”的特色品牌,加快全国生态示范区创建步伐,全面开展生态市建设,不断推动全市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是以人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也是生态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就是要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等体系,不断壮大市域经济总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生态市建设必须确保经济发展质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建立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实现全面、协调、持续稳定地发展,并在可持续发展中达到动态平衡和整体优化。

  三是生态兴市原则:

生态环境优良是我市的一个比较优势,华东地区的“一块净土”、江苏的“一盆清水”、淮海经济区的“一片森林”、黄淮海地区的“一个氧吧”优势凸显。

必须牢牢抓住做足文章,做优做强“螃蟹之乡”、“意杨之乡”、“花木之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品牌。

积极实施差别竞争战略,引导发展生态产业,抢战国际、国内市场生态产业分工的制高点,促进宿迁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变生态优势为经济强势。

  四是保护优先原则:

环境资源属稀有资源,具有多种比较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因此在开发中必须科学分析,按近期与长期统一、局部和全局兼顾为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

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应优先保护,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再恢复”的发展模式。

  生态市建设基础条件分析

  1、建设生态市的主要优势因素有:

  

(1)生态环境特征突出,部分资源优势明显。

一是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

宿迁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4.1℃,日照时数2235.3小时,年均降水量892.3mm,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是部分资源总量和人均拥有量较高。

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均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26.8%,居全省首位。

三是境内河清湖秀,环境质量优良。

市区环境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全省最低,境内从未发生过酸雨,主要河流、湖泊基本达到水域功能区划标准,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

  

(2)以实施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项目工程为重点,“螃蟹之乡”、“意杨之乡”、“花木之乡”优势凸现,生态经济优势显现。

一是实行项目分类管理和项目进园区管理,工业突破取得阶段性成果。

认真做好各工业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行项目进园区和产业布局分类管理制度,实施污染集中控制;XX年全市进园区竣工项目366个,总投资26亿元。

全市有10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2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二是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

在沿湖地区大力发展稻田生态养殖,建成了有机大米基地1700亩、有机水产养殖基地10000亩。

三是瞄准市场,大力膨胀花卉苗木产业规模。

沭阳县把花木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一条重要渠道,目前,全县共有花木面积20.5万亩,全县花木年产值8亿元,农民收入的80%来自花木。

四是引导广大农民因地制宜“发杨财”。

建成了江苏省杨树良种繁育中心,林农菌复合经营是全省的样板工程,木材加工业已成为我市第一支柱产业,并成为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的重要行业。

林菌套作优势凸显,全市林菌套作面积达2.2亿平方尺,既消化了农作物秸秆,又致富一方百姓,“发杨财”已经成为农民增收渠道。

  (3)大力开展系列创建活动,为生态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XX年6月,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我市各县、区被列入第五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

泗洪县在XX年底率先通过了国家验收。

全市创建省、市级绿色社区8个、绿色学校30个、环境优美乡镇4个、生态村15个。

中心城市建成了省级园林城市,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展顺利;市政府批准设立了洪泽湖洪水调蓄、骆马湖湿地、淮沭新河饮水源、古黄河四大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得到有效地保护。

  ⑷区域潜在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成本低。

我市地处苏北腹地、淮海经济区中心,接受陇海、沿海和沿江三大经济带的交叉辐射。

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降低发展的探索成本;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⑸产业结构升级空间较大。

由于长期的投资不足,传统产业不发达,无法和其它地区竞争发展传统工业,客观上具有结构调整的空间优势,有利于实现产业的跳跃式发展。

  2、生态制约因素

  ⑴自然因素:

受区位和气候因素影响,我市易遭受自然灾害的危害。

主要河流、湖泊受上游客水污染,加之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扬沙扬尘天气影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⑵生态环境问题:

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农灌用水有效利用率较低。

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少,土地垦殖率较高,后备耕地资源不足;部分水体污染尚未得到全面控制。

  ⑶社会因素:

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传统农业观念根深蒂固,各类人才紧缺。

人口总量中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仍较高,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仍较为严重。

  ⑷政策因素:

政策法规建设在生态建设中极其重要。

目前我市在有关生态建设的政策法规方面仍不够健全,缺少一个按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的规范社会、经济活动的政策体系。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明确生态市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经过13年的努力奋斗,至XX年,把宿迁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城乡人居环境优美舒适、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全面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阶段性目标

  1、第一阶段:

启动期,全面启动生态市建设,初步建成生态经济支持体系,完成生态市的体制建设、产业转型、典型示范和能力培育。

  2、第二阶段:

重点建设期,建成一批生态工程并初见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做到合理开发利用,以拓展绿色产业作为重点,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绿色经济目标,初步形成优质资源、良好环境和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基本步入协调发展的轨道。

  3、第三阶段:

发展完善阶段,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巩固和完善已进入的良性循环的经济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社会。

  三、明确主攻方向,稳步推进生态市建设进程

  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

  1、生态效益型工业

  ⑴优化产业结构,接受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

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集中区、城市拓展的新建区、财政收入的主产区、体制创新的实验区,而且更是招商引资项目、接受产业转移的承载区。

  一是分类指导,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充分体现行业功能特色。

根据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区位特点、资源状况、企业集群和产业配套延伸的内在要求,市经济开发区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外向型经济和支柱企业的创业平台,县区工业园区主要是区内农副产品加工业、地方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载体,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区则是以造纸、印染、医药、化工等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禁止不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产业政策的项目进入园区,市经济开发区和宿豫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新引进的造纸、印染、医药、化工等项目要全部进入市经济开发区北区建设。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环保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区积极推进以资源再生为主导产业的环保工业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充分利用宿迁废旧资源回收产业优势,形成以废旧金属、废纸和废旧塑料再生加工项目为支撑的新技术产业园区,吸纳这方面项目的产业转移。

①金属材料回收再生及加工业,重点引进和研发高效回收再生铅技术和设备,生产合金铅、氧化铅和硅酸铅等产品。

②废纸再生主要生产用途广泛的高强瓦楞纸、黄板纸等包装用纸。

③塑料制品产业要重点发展板材、管材新型材料和汽车、机电仪表等高附加值产品的配件配套设备。

④环保产品及技术开发主要从事工业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开发和产品生产、生活污水资源化技术、节水技术、设备和器具的研究开发和生产。

⑤大力发展城市废水资源化、工业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城市垃圾资源化、清洁生产设备、环保材料和药剂等行业,加快对先进、成熟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发展环保产业服务体系,规范和培育环保市场。

⑥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及综合利用产业,推进市域危险废物的集中安全处置进程。

  三是加快实施各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在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保护好生态环境。

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施工、高速度推进”的要求,加快推进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园区集中供热和污染物集中控制工程。

同时要结合宿迁产业结构调整,在工业园区内有计划地建立多个企业或产业的相互关联关系,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并通过产业、企业间的协调合作,逐步形成产品或废物加工链,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使得园区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之中。

  ⑵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步伐,逐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重点调整改造化工、水泥、热电、印染等污染行业,推进清洁生产,加快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排放。

要把节能降耗、减少排污、实施污染全过程控制、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纳入生产管理。

大力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加快京杭大运河沿岸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市区段沿岸企业实施“退二进三”措施,其它段有计划搬迁,逐步将沿岸工业企业迁入各类工业园区,实行污染集中处理。

  ⑶壮大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规划建设一批新的生态循环型项目和企业。

按照高技术、外向型、上规模、创特色的总体发展战略,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成木材加工、轻工食品、纺织丝绸、农用工业、新兴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

  2、生态农业

  发展以无公害、绿色及有机食品生产及加工的优质农产品产业。

加快建设一批绿色、无公害和有机食品基地,培育一批农副产品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发展杨树产业。

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日趋成熟的栽植技术,科学育护,更新品种,扩大杨树资源总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