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体积评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1567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体体积评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长方体体积评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长方体体积评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长方体体积评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长方体体积评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方体体积评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

《长方体体积评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体积评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方体体积评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

二、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中需求特别强烈,而让学生参与教学恰能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要。

这节课郑老师就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如何比较长方体的大小,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摆、拼、类推等方式,在合作学习中他们自己总结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可以说参与才能体验。

因为参与才能有所发现。

使学生不仅体会到参与教学,获得知识的快乐,还学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在这节课中,郑老师就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如让学生用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形状。

学生在自己动手摆的基础上,再用课件演示拼摆的过程,直观形像,使学生清楚长方体的体积等于每排的个数乘排数乘层数。

从而总结出长方体体积及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使本来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了。

使学生既学到知识也收获快乐。

我想这才是作为教师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郑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郑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当然,艺无止境,教学尤其如此,针对这堂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还需再继续探究,以达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1.在让学生在长方体体积的基础上推导正方体的体积=棱长×

棱长×

棱长的时候,我认为教师应该大胆放手,少提示,让学生通过讨论、互帮互助、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代替老师的讲授和按照固定模式的指引,真正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还给学生。

2.在运用白板的教学中,还而要我们所有的教师共同探讨,怎么样让白板和我们教学真正的融入到一起,让我们不是想运用白板而用白板,让白板像黑板一样成为我们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让我们的教学因为有了白板而熠熠生辉。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评课稿 

听了李老师执教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深受启发。

由于李老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李老师首先安排了长方体体积与面积的类比,由此启发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宽、高有关,然后变换长方体的长、宽、高中的一个量,比较体积的变化,使学生分别体会到“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宽、高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越大”。

究竟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李老师接着又安排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借助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每个长方体,要求学生记录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等有关数据,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得出计算方法。

这一过程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简单说教。

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发现规律:

长方体的体积正好是它们长、宽、高的乘积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

李老师引导学生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

李老师引导学生练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

在这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学生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重视反馈纠正。

反馈纠正是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李老师在教学中反馈形式多种多样,随堂提问、课堂交流、布置练习等反馈及时,纠正有力。

反馈面较广,反馈角度多方面,有效地防止了学生知识缺陷的积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李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李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1.教师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流于形式。

如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时,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要比只让个别学生上台演示季节和课件演示的效果更好。

应为只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记忆才是最深刻的。

2.少数学生语言表述不够准确,例如告诉学生1立方厘米有指甲盖那么大,我个人认为指甲盖的大小应该是1平方厘米。

《比例尺》评课稿

“比例尺”是应用性很强的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让学生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从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课改后的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中心,而是更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等,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余老师这堂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巧妙地突破难点,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以下是我的一点浅薄想法。

一、值得学习的方面

1.合理地处理教材,使教材贴近生活,使数学服务于生活。

本课赵老师以“脑筋急转弯”导入,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情绪,为这节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2.教学中赵老师注重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加以建构。

学生对于新知识必须有一个“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把新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对此做出主动反应,使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从而使新知识获得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内容更丰富了。

在教学刚开始,赵老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纸上画出长9米,宽7米的教室地面来,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了起来:

哪有那么大的纸啊?

接着赵老师引导学生:

可以用我们前几天学过的相关知识解决,是什么知识呢?

同学们异口同声道:

“图形的放缩。

”从而引出比例尺1:

100是什么意思。

3.本堂课赵老师注重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状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通过本节课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二、一点浅薄的建议:

赵老师过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课前预设的内容过多,课堂上没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调控,急于求成,缺少鼓励性语言,学生缺乏充分的自信心,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评课稿

——评陈广莲老师执教的《I’mhungry》一课

4月13日有幸听了陈老师执教的《I’mhungry》一课的第一课时,就这一节课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陈老师的这堂课思路非常清晰,从复习上节课的单词自然导入到本课单词的学习。

在课堂上不管是复习单词还是新授单词,陈老师都注重对学生兴趣的调动。

学习形式丰富多样,有看图片说单词,看首字母猜单词等形式。

由新知引入新知。

陈老师利用刚学过的单词引入句型:

Whatwouldyoulike?

I’dlike…此环节她以表格的形式出现刚学过的以及上学期学的食物类单词,让学生在操练的时候有话可说。

操练的形式也很多,有小组问答,同桌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的操练等等,练习很到位,教学效果较好,很值得我学习。

总体来说,这节课通过教师有序的引导,生动活泼的启发,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议:

本课的句型较多,放在一节课中学生接受起来有点困难,在Whatwouldyoulike?

I’dlike…这一句型学完之后又加入Whatabout…的学习,感觉容量有点大,可以把后一句型放在下节课学习。

另外,一节课中读的内容偏多,如果加入一点写的内容可能调节一下学生的疲劳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