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9634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3、满十进一。

4、10个手指头。

5、10是相邻的长度单位进率等。

同学们想到的真多。

课件出示: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看到长度单位,你能马上想到哪种单位?

生:

面积单位。

想一想,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是100.(课件出示: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前面我们刚学习了体积单位,现在你能大胆猜测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学生猜测:

1000?

(师贴板书:

1dm³

=1000cm³

这只是大家的猜测,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验证。

二、新知探讨。

(一)下面,请看学习单第1题。

听清楚要求,小组合作验证1dm³

,请把验证过程记录下来。

现在,小组探究活动开始。

(1)小组活动。

(5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验证的方法,交流探讨,使学生规范用语,语句连贯。

(2)小组展示。

谁愿意上台展示你们组的研究成果。

预设:

我们用正方体的面积计算公式V=a3,棱长1分米等于10厘米,10乘10乘10等于1000立方厘米。

(板书:

算)

或是我们组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V=SH,正方体的棱长是1dm,它的底面积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据底面积×

高,也就是100×

10=1000cm3,得出它的体积。

我们可以用切的方法,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3的正方体。

我们还可以用铺的方法。

(3)师:

老师把同学们探讨的算、铺、切这三种方法作成微视频,大家一起回顾。

(播放微视频)

同学们看黑板,通过刚才的验证,这个结论正确吗?

恭喜同学们。

(2)你能否用刚才的方法,进一步推导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吗?

请大家完成学习单第2题。

(1)学生尝试完成。

(2)哪位同学能选一种方法说说推导的过程?

1位学生即可。

师贴板书

(3)现在我们总结一下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三、单位换算。

刚才通过学习掌握了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我们就可以进行体积单位换算。

(一)先看第一组:

3.8m³

=()dm³

请同学们自主完成第一组题目,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第1小题你是怎么想的。

这道题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用3.8乘进率。

你能再详细的说一说为什么乘1000?

(1)1m³

=1000dm³

,3.8m³

里面有3.8个1000dm³

3.8×

1000=3800dm³

(2)1m³

,3.8m³

是1m³

的3.8倍,那么1000的3.8是多少?

用1000×

3.8=3800dm³

(2)请用同样方法完成第二道题。

5.07dm³

=()cm³

(3)观察我们完成的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总结:

第一组题是由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

(板书)

教师:

那反过来呢?

除以进率。

(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四)师:

根据同学们刚才总结的方法,下面独立完成第二组填空。

2400cm³

61dm³

=()m³

请一位同学讲解,请先讲怎样列式,再说结果。

学生解题。

(五)学生总结换算方法:

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化,乘进率;

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除以进率。

四、随堂检测

今天我们主要验证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学习了它们的应用。

这节课的知识你学会了吗?

下面请大家完成随堂检测。

学生做,教师巡视。

做完后,同桌交换互批。

教师找有错的拍照上传。

学生讲解。

五、知识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体积单位,包括以前学习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计量标准。

其实在我国2300多年前,就有了统一的计量标准和量器,我们看一段视频,了解这段历史。

(播放视频)

教师总结:

商鞅方升的科学内涵在于以度审容,用长度描述体积容积,是国家级标准量器。

它象征着公正,公平,统一标准。

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为何从未间断过,和我们很早就统一了度量衡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这段知识也为我们下节课容积和容积单位的学习打开一扇大门。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板书设计。

1dm3=1000cm3 

1m3=1000dm3

乘进率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

除以进率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本节课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是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第二是单位之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是检测应用。

知识储备:

于学生已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而且对于学生来说长度、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合作验证推导单位之间的进率,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表达能力:

八成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具有比较好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大部分学生课堂常规做的很好,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不错。

可以形成教师导,学生学、说的浓厚课堂氛围。

团队合作:

我班学生的小组团队合作精神十分浓厚。

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分工明确,他们善于挖掘自身的长处,能够在团队合作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协作中互补,交流互动,他们知道团队的力量,乐于合作。

效果分析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课一方面介绍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

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这样就把数学知识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用算、铺和切三种方法推导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用自己的语言揭示推导的过程和方法,还运用进率解决换算实际问题,总结换算方法。

这节课的学习还让学生学习我国秦代统一度量衡的历史知识。

欣赏完商鞅方升的视频后,学生明白了远在2300多年前,方升的科学内涵“以度审容”,是最早以见国家级标准量器的实物,它承载的计量技术内涵,沿用至今。

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字运算和器械制造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成就。

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为何从未间断过,和我国很早就统一了度量衡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这段历史厚重且充满历史价值,让学生充满自豪感,激发他们探索数学、历史的热忱之心。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其换算,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的计算,本单元又学习了体积的概念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些都是学习体积单位间进率的重要基础。

面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过面积单位的基础上,用摆方格或正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推导的方法与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方法相同。

教材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标注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标注为10厘米。

让学生依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判断它们的体积是否相等,再让学生分别算一算他们的体积。

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第一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

通过计算,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由此发现: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除了算的方法,还可以另外用铺、切方法推导出来。

本课着重于学生的动脑动手推导验证的过程和方法,重难点是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推导和换算。

自主学习单

班级姓名

一、下图是棱长为1dm的正方体。

小组合作验证1dm³

1dm

二、仿照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1m³

=dm³

三、单位换算。

(一)3.8m³

(二)2400cm³

四、随堂检测(A)。

(一)单位换算。

350cm³

=()dm³

7090cm³

()cm³

0.25m³

58m³

(二)判断对错。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

()

2.体积是1dm³

的正方体可以分成1000个棱长1cm的小正方体。

()

3.50000cm³

=5m³

五、下图是棱长为1dm的正方体。

六、仿照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七、单位换算。

八、随堂检测(B)。

200cm³

58dm³

3.04m³

7.01dm³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

2.1m³

=10000cm³

3.棱长是1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m³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探索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换算。

本节课我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猜测-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价值观。

在强调“实验-发现-验证”的同时,也渗透“知识间是紧密联系的”这个观念,使学生能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和迁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这节课比较突出的优点有:

 

(一)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进行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结论,然后再运用结论进行单位换算。

这种教学设计就是在让学生掌握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并且使教学环节看起来层次清晰,环环相扣。

(二)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

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习,以及最后总结换算方法,我都能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自己观察,自己验证,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注重设计有新意,拓展有特色。

因为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主要就是一个推理过程和一个运用过程。

我设计了导入时用10做引子,让学生发挥联想力,找出有关10的数学知识,瞬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的课堂拓展,我播放了关于商鞅方升的知识视频,让学生开阔眼界,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他们探索历史的热忱之心。

不足之处:

1、教师口语、碎片化语言有点多。

语言有待简练。

2、学生展示时,教师的指导的度掌握不好。

怎样指导,指导到什么程度,是老师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3、单位的统一,要让学生自觉养成习惯。

突出“四基”团队合作

——结合新课标解读解读本课

2011年版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