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9011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语言的魅力,积累优美词句。

学习方式

比较法,研讨法、质疑探究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景色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理解诗句句意

朗读法,讨论法,综合探究,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图文结合法

生字卡片、作者资料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亭”字,了解《读坐敬亭山》的诗意。

结合诗文和插图理解诗意。

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语言。

图文导引法

比较探究法

古诗和插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整体诵读,初步感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板书:

晓诗题。

知诗人)

设疑:

写景只为写景吗?

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明诗意)

生自由读。

⑴敬亭山:

又叫昭(zhāo)亭山,在现在的安徽宣城北部。

生说。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试背李白的诗。

⑶景物描写:

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生画

理解“众鸟”

理解“孤去云“

(1)你能用画笔画出这两句诗中的画面吗?

(2)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3)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

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边说边板书:

简笔画李白人像),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 感悟:

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

独)

3、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就像一对好朋友,你看她,看不厌,很喜欢;

她看你,看不厌,很喜欢。

她把她当成是自己的──朋友。

而李白之所以看敬亭山看不满足,也把敬亭山当成了──朋友。

这山还是死气沉沉的山吗?

简直就是有灵气的神山啊!

理解“尽”和“去”

孤独

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景美

独”是表面的独,而作者的内心并不孤独。

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4、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

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

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不独)

⑵ 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

引导学生理解(板书:

表面、内心)

三、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悟诗情)

四、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

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激情读诗

背诵全诗。

默写全诗。

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知诗人

孤云独去闲。

解诗题

相看两不厌,明诗意

只有敬亭山。

悟诗情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望洞庭忆江南

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理解诗意

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学习方式

朗读、探究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古诗

三、比较探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

1.指名读古诗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3.晓诗题,知诗人

4.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

强调“潭”字笔画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吗?

小结: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

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

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

5.悟诗情

填表比较《忆江南》与《望洞庭》的异同之处

指导朗读

单人读古诗,后全班齐

答:

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也可以画一画。

①望洞庭:

望着洞庭山水。

洞庭湖:

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②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

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

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

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

远远地看;

翠:

苍翠

青螺:

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同桌试说。

(轻松、自然)

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

生假设自己是诗人,深情吟诵这首诗。

学生完成表格

形式

时间

地点

景物

特点

心情

忆江南

春天

江南

江花

江水

明朗

欣喜

望洞庭

秋天

洞庭湖

君山

朦胧

喜爱

望洞庭唐刘禹锡

月下无风湖面——未磨铜镜

比喻贴切优美、色彩明丽

洞庭湖中君山——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唐白居易

2、桂林山水

1.学习本课生字、词。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导引法

朗读法,图文结合

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

2课时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桂林山和水的特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生字和新词。

了解桂林山和水的特点。

讲授法

朗读法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备注

一、新课引入

二、初读感知课文

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

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

五、整合山水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

出示图片。

感受祖国山水美。

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1、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

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

3、指导朗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使得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习:

    

7、小结学法:

⑴找出表示桂林水的特点的词。

⑵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水美的。

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⑶作者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