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县东风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
《贵州省威宁县东风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威宁县东风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矿山基本情况 1
(二)、矿山地质环境 2
(三)、矿山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5
二、 任务由来 14
(一)、项目的来源 14
(二)、本期的治理目标及任务 15
(三)、治理的基本原则 15
(四)、治理的效益评述 15
三、 治理工程设计 16
(一)、治理工程总体布置 16
(二)、治理工程设计 16
(三)、治理工程设计投资预算 24
附件:
1、贵州省威宁县东风镇文明村、元木村、拱桥村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设计计算书
2、贵州省威宁县东风镇文明村、元木村、拱桥村地区搬迁350户统计表
3、东风镇人民政府关于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转移户安置的意见
附图: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NO1
贵州省威宁县东风镇文明村、元木村、拱桥村地区矿山环境现状图
1:
5000
NO2
贵州省威宁县东风镇文明村、元木村、拱桥村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布置图
NO3
NO3-1
贵州省威宁县东风镇地质灾害搬迁平面布置图
1000
NO3-2
直沟河沟沟东风镇挡墙剖面图
200
NO3-3
直沟河沟沟右岸东风镇挡墙结构图
50
NO3-4
直沟河沟左岸东风镇挡墙结构图
NO4
NO4-1
直沟河沟元木村搬迁场地平面布置图
NO4-2
直沟河沟元木村搬迁场地挡墙剖面图
NO4-3
直沟河沟元木村挡墙结构图
NO5
NO5-1
直沟河沟拱桥村搬迁场地平面布置图
NO5-2
直沟河沟拱桥村搬迁场地挡渣墙剖面图
NO5-3
直沟河沟拱桥村挡墙结构图
NO6
NO6-1
拖鲁河沟文明村搬迁场地平面布置图
NO6-2
拖鲁河沟文明村搬迁场地挡渣墙剖面图
NO6-3
拖鲁河沟文明村挡墙结构图
一、矿山环境现状
(一)、矿山基本情况
项目区内主要存在着非法小煤窑、土法炼锌治理责任主体灭失矿山和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老矿山:
1、木冲沟煤矿
木冲沟煤矿地处贵州省西部威宁县东风镇和六盘水钟山区大湾镇境内,位于东经104°
34′41″~104°
37′30″,北纬26°
47′13″~26°
49′23″,隶属贵州省水城矿业集团,为国有煤矿,于1966年4月由水城煤矿设计院设计,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实际生产能力为65万t/a。
木冲沟煤矿(威宁县境内)井田东起4#勘探线,西至15#勘探线,走向长8Km,斜长0.9—1.9Km,矿山面积为7.09Km2。
木冲沟煤矿自1975年投产以来,一采区+1800m水平以上先后开采2#、7#、11#煤层,局部开采5#、8#煤层。
二采区局部开采11#煤层,后因地质构造复杂而报废。
三采区主要开采+1800m以上水平2#、3#、4#合层、11#煤层。
根据矿井发展需要,1994年以来对木冲沟煤矿进行了综合开采技术改造,将原有的四、五、六、七采区合并为四采区,建立综合开采采区(四采区)于1996年建成投产。
矿井的开拓方式为平硐—斜井开拓,本采区现生产水平为+1640米,根据本采区的煤层赋存特点,设计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即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木冲沟煤矿自1975年投产至今,已生产出煤1400多万吨。
开采煤层为焦煤,原煤通过窄轨铁路运输至二塘洗煤厂进行洗选,2000以来由于受到“9.27”和“2.24”两次特大事故的影响,严重制约了综采能力的正常发挥,近几年来综采工作面实际生产能力仅达45万t/a。
矿井至今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四采区投产后,2004年利用国债资金将1800运输大巷架线电机改造为蓄电池机车运输,并新建了四采区专用回风下山,进行了通风系统的改造。
四采区开拓延伸至+1640m标高,在该标高以上主要开采11#煤层,局部开采了2#、3#、4#合并层、8#等煤层,+1640m标高以下设计以9#煤层作为11#煤层的保护层进行开采,四采区现处于回采收尾阶段,回采工作2010年结束。
2、治理责任主体因历史原因灭失、不明的废弃矿山
区内煤层出露埋深浅,岩层产状平缓,标高1830m以上可采煤层有4#、8#、11#煤层。
采用简易的开掘方法即可采取原煤,在历史时期里当地村民自采原煤用于生产生活;
另一方面,当地村民除耕作外,无其他收入来源,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众多小煤窑进行无序开采。
到2002年,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小煤窑非法开采进行严厉打击,取缔了项目区内的小煤窑,形成众多的废弃矿井、废弃矿渣等。
3、土法炼锌
治理区内土法炼锌有着一定的历史,当地村民以分散简易方法进行粗放式炼锌,随意堆放尾矿渣。
通过各级政府整顿,取缔了项目区内的土法炼锌,遗留下众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土法炼锌产生的矿渣和废石堆放于拖鲁河沟、直沟河沟沿岸、沟谷和斜坡地段,侵占和破坏了大量土地资源,以及矿山开采导致地形地貌景观和植被受破坏,水土流失;
含水层破坏与水体污染等。
(二)、矿山地质环境
1、地理交通
东风镇位于威宁县东南面,距威宁县城49Km,距水城62Km,东与六盘水市钟山区的大湾镇毗邻,西与本县炉山镇接壤,北与板底乡和赫章县的珠市乡接壤,西南面与本县二塘镇接壤。
东风镇交通便利,距大湾火车站仅4.0Km,石丫口火车站仅8Km,内昆铁路从镇内通过,艾二公路,香东公路,板东公路,横穿全境。
2、地形地貌
区内为侵蚀-剥蚀低中山高原山区地貌,最高点位于区内中部,海拔高程2099.5m,最低点位于区内南部直沟河沟出口处,海拔高程1800m,相对高差299.5m。
木冲沟煤矿及小煤窑分布区正处于区内中部,受地质结构及岩性的控制,地形切割强烈,常形成悬崖陡壁的单面山,且垂直岩层走向的冲沟较为发育,有明显的“V”型谷特征。
东西两侧受直沟河沟、拖鲁河沟控制,呈宽缓河谷地貌,部分地区形成平缓平坝。
3、地层岩性
区内出露地层由新到老为第四系松散层(Q)、三叠系飞仙关组(T1f)、二叠系上统龙潭-长兴组(P3l-c)、中统峨眉山玄武岩(P2β)、下统栖霞-茅口组(P1q-m)。
现分述如下:
(1)第四系松散层(Q):
成因较复杂,区内主要由耕植土、杂填土、素填土(矿渣)、河流冲积物—碎石土(卵石土)、残坡积粉质粘土、崩塌堆积物等组成。
厚度变化大,在斜坡中下部、沟谷两侧、河漫滩及缓坡地带厚度较大,斜坡上部厚度小,零星分布残积土,局部基岩出露。
(2)三叠系飞仙关组(T1f):
由绿色、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与下伏地层龙潭煤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本组厚度430-590m。
(3)二叠系上统龙潭-长兴组(P3l-c):
由浅灰至深灰色的细砂岩、粉砂岩、灰白色粘土岩、黑色泥岩、灰黑色砂岩及煤层组成,顶部为长兴组燧石灰岩与粉砂岩、泥岩组成,底部为暗紫色角砾状凝灰岩组成,厚220~240m,一般230m。
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假整合接触。
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4)二叠系中统峨眉山玄武岩(P2β):
峨眉山玄武岩组:
灰黑色、墨绿色,隐晶、细晶结构,上部具杏仁状、气孔状构造。
成份以斜长石为主,且含少量的二氧化硅及赤铁矿,裂隙充填主要为方解石细脉,间夹凝灰岩、粉砂岩。
该组地层厚度152—200m,一般为170m。
(5)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P1q-m):
灰、灰白色灰岩、燧石灰岩及白云岩组成。
地层厚度300-450m
4、地质构造及地震
调查区区域所属大地构造单元为:
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之威宁北西向构造变形区。
二塘河流域地处威宁北西向构造变形区,构造形迹较为复杂,既有南东褶曲和断层,以有旋转构造,还有北东、南北向等次级构造的穿插。
印支运动后全面上升成陆地,形成现在的初始地层,地层由于后来受东西挤压产生了南北向的构造线和它伴生的共轭扭动形成了北西和北东方向的构造线。
但只有北西和南东方向的地质构造对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影响较大,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区域地层倾向杂乱,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区域地质构造主要由S50°
E大体平行的褶曲和断层组成,构造简述如下:
据《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
20万威宁幅)中区域地质构造体系图及报告描述,即断层F2、F3为凉水井-鲁章压扭性断裂,岩石受挤压破碎呈角砾状和糜棱状,破碎带宽20~30m,最宽达50m。
F1:
性质不明断层,在延该断层走向一带均被第四系覆盖,且覆盖层较厚。
在本工程区F1断层走向基本是沿直沟河沟展布,断层西翼产状为239°
∠14°
,断层东翼产状为239°
∠11°
。
F2:
压扭性断层,断层面总体走向S30°
E,在板底下一带转为S50°
E,在顶拉矿至板底以南3km段倾向南西,倾角70°
在板底附近转为倾向东,倾角25°
,区内长约7.0km。
F3:
逆断层,断面走向S20°
E,倾向南西,倾角50°
区内长约6.0km。
直沟河沟区域以F1断层为分界,其F1断层西翼产状为239°
,F1断层东翼产状为239°
;
拖鲁河沟区域岩层产状为206°
∠19°
F5断层:
位于尖山院子至卢家院子以西到马家湾子一带,走向为北东15-50°
,倾向南东,倾角40-60°
,一般为50°
左右,断距8-13m,长度约1400m,为一正断层。
FB7断层:
位于三采区中部,东起与F14断层相邻,西至F5断层,走向为北东80°
,倾向北西,倾角60°
,断距15m,长度约1000m,为一正断层。
Fx9断层:
位于四采区西翼,自上而下穿过整个采区,井巷揭露,走向为北东30°
,倾向北西330°
,倾角560,断距8.11m,长度约1200m,为一正断层。
Fxl2断层:
位于四采区东翼,上被FBl3断层所截,井巷揭露,走向为北东25°
,倾向北西295°
,倾角60°
,断距5.5m,长度约380m,为一正断层。
FBl3断层:
位于四采区井口附近,走向为北东620,倾向南东,倾角700,断距10.15m,长度约800m,为一正断层。
F14断层:
位于朱家院子至大仙脚一线附近,走向为北西290°
,倾向北东20°
,倾角45.65°
,断距7.15m,长度约2000m,为一正断层。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2日发布的,同年8月1日实施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资料显示,勘查区区域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动峰加速度取0.1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Ⅶ度。
5、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区内地层岩性、含水介质及地下水动力条件,地下水类型可分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水和分散形式向直沟河沟、拖鲁河沟排泄。
1)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
主要含水岩组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灰岩、白云岩、燧石灰岩中,赋存于碳酸盐岩岩溶管道及溶蚀裂隙中,以泉形式集中排泄,动态变化大,含水丰富但不均匀。
2)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三叠系飞仙关组(T1f)、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二叠系中统峨眉山玄武岩(P2β)砂岩、砂岩、泥岩、玄武岩节理裂隙中,含水贫乏,在发育的冲沟中以小流量的泉点出露。
3)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
赋集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的孔隙中,流量小,含水贫乏。
在谷地或地洼等地形起突较大处有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