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7534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

《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

第7条原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原始记录簿应统一编号,

不得缺页、破损,并妥善保存。

现场记录用铅笔填写,不得用钢笔、圆珠笔,以防水浸后造成记录模糊不清。

第8条在井下现场发现重大地质异常或有可能危及安全生产的地质问题时,必

须及时汇报并及时处理地。

情况紧急时应直接向矿调度室汇报或有关领导汇报,并做好记录。

第9条严禁在地质观测、资料编录、汇总等工作中弄虚作假。

四、观测准备

第10条应根据采掘地点的位置、进度及相邻区的地质资料等到情况,确定并现场工作的内容、目的及方法。

第11条备齐必要的观测记录用具。

如工具包、记录本。

铅笔、放大镜、地质锤、皮尺、罗盘、坡度规、条痕板。

钉子、线绳等。

五、观测

第12条岩巷的地质观测。

1、正确描述沉积岩的颜色。

鉴定岩石的颜色时,要取其新鲜断面所显示的颜色。

单色岩石先鉴定岩石基本颜色,再观察其色度的深浅。

描述时要把主要颜色放在后边,次要颜色放在前面,如深紫红色、灰黑色、浅灰白色等。

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岩石,首先鉴定出岩石主要颜色,再确定次要颜色。

2、要逐一观察沉积岩的结构类型,根据碎屑的矿物成分及含量确定岩石类型。

当某一矿物成分含量达25%以上时,要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并参与岩石的命名。

3、要观察、描述沉积岩碎屑的粒度大小,并按岩石粒度分级标准和岩石粒度命名原则进行岩石命名。

碎屑粒度含量达50%以上者构成基本名称;

粒度含量为50%~25%者,以质表示;

粒度含量在25%~5%者,以含表示;

粒度含量少于5%,则不参与命名。

如含粉砂细砂岩,砂质泥岩等。

4、对于中砂粒级以上的碎屑岩,要观察、描述碎屑粒的滚圆度和分选性,以及碎屑岩中同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及其分布特征。

5、要观察、鉴定胶结物的成分,描述其胶结状态、类型。

6、要描述沉积岩的层理类型。

区分水平、斜交、交错、波状、透镜状层理类型。

岩层的厚度(层系的厚度)要按单层厚分类观察记录,如厚层(2.0~0.5m)、薄层(0.1~0.01m)。

对于岩石中的结核,要观察、描述其形态大小和成分。

7、用捶击法或用小刀、指甲刻画来确定岩石的摩氏硬度(与演示强度分级表进行比较,小刀硬度为5.0~5.5,指甲硬度为2.0~2.5),并描述其断口形状和条痕色调。

8、观察、描述岩石的吸水性(遇水变软或膨胀)等物理性质。

9、黏土岩应注意观测、描述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固结、程度、滑腻与干燥程度、可塑性、吸水性、发育程度以及有无结核、包体结构及层理发育程度。

10、要尽可能地鉴定化石的种属,重点观察、描述其特点、数量、大小及产状。

第13条煤层的地质观测。

1、井筒、石门等穿层巷道所揭露的煤层,不论是否可采,均应按《矿井地质规程》的要求进行观测、描述。

2、沿煤层掘进的巷道(包括工作面切眼),其煤层观测点的间距,根据煤层稳定程度分别为:

稳定煤层大于50m小于100m;

较稳定煤层大于25m小于50m;

不稳定煤层大于10m小于25m;

极不稳定煤层不大于10m。

3、对于稳定和较稳定煤层,煤厚或倾角变化较大时,在两测点间必须增加观测点。

4、两观测点间有构造时,必须测量其产状,并绘制两帮素描图,连续观测构造变化情况。

5、各煤层观测点的描述内容包括煤层结构、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岩性、煤质、煤层含水性等。

存在构造煤的特点,应重点观测煤层中软分层的厚度及其特征。

6、当煤层变薄、分岔尖灭时,应着重观测煤层的结构、煤质、厚度及煤岩层的接触关系、煤层顶底板的变化情况、围岩岩性特征等,为分析煤厚度变化原因,预测变薄带、可采边界、分合区界积累资料。

7、当煤层受古河床冲刷时,应着重观测冲刷带的冲刷标志、延展方向、岩性、宽度、深度以及煤厚和煤质,系统收集供判明冲刷类型、推断冲刷变薄带方向和范围的基础资料,并采取定向标本。

8、当煤层受褶皱、断层、岩浆侵入即陷落柱破坏,并引起煤厚变化时,应着重观察煤质、煤岩层接触关系、煤层结构及煤厚。

9、煤层特征的观测、描述应包括煤的光泽、颜色、断口、硬度、脆韧性、内生裂隙数量及发育特征,以及宏观煤岩组分、没的碎裂特征、煤的名称等。

10、煤层结构的观测应包括煤层的各个分层和夹矸层的层数、厚度、稳定性、夹矸的形态、岩性特征及其接触情况。

对复杂结构的煤层,对各分层和厚度打于0.05m的较稳定的夹矸,均应进行分层丈量。

11、煤层厚度观测应遵守的规定:

直接丈量煤层的真厚度;

在不能直接丈量真厚度时,可丈量煤层的伪厚,在换算成真厚道。

观测精度以米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对于分层开采的厚煤层,必须坚持探煤厚。

12、观测煤的变质程度、灰分的变化以及后生变化对煤质的影响等。

13、观测煤层干燥、潮湿、滴水、淋水、涌水等含水情况。

第14条顺层巷道中煤岩层产状的观测。

1、用罗盘或坡度规的直边在顶板层面上移动找平。

2、沿直边方向划一条线段。

3、用矿灯照此线段,在罗盘保持水平的条件下转动罗盘,使罗盘玻璃镜中的长线与走向线在镜中重合。

4、磁针所指的方位刻度值即为煤层走向方位角。

5、将罗盘或坡规直边贴在层面上,垂直走向即可测出煤层倾角。

6、顺倾斜方向可用罗盘测出煤层倾向。

7、用产状符号在草图上标定煤层的倾斜方向。

第15条穿层巷道中煤岩层产状的观测。

1、在巷道两帮选同一层面,必要时用绳拉平。

2、用罗盘或坡度规测出煤层走向。

3、在与走向垂直的层面上,用罗盘或坡度规测出倾角。

4、接走向与倾向夹角90°

,求出倾向。

5、在与岩层走向夹角较小的巷道中观测产状时,可在巷道中间测得两组视倾向、视倾角、也可以在掘进工作面及一帮分别测得视倾角,用作图法间接求出产状。

第16条节理的观测与描述。

1、观测节理位置、岩性层位、产状要素、节理名称、节理面的形状、充填物的性质及含水性,测定单位面积平均节理条数,作素描图等。

2、在井巷及采煤工作面测定节理时,首先应测定测区的长、宽,然后按前款逐一观测,并填入规定的记录格式表内。

第17条煤层顶底板的观测与描述。

1、描述煤层顶底板的岩性、煤厚及与煤层的接触关系、顶极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岩石的坚硬程度等,并需绘制素描图。

对特殊类型的顶板(如坚硬、易冒落顶板等),要详细描述。

2、伪顶、直接顶板的岩性如有变化或不稳定时,尽可能观测其厚度变化范围和尖灭点的位置。

第18条断层的观测与描述。

1、段侧的观测、描述内容;

(1)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侧伏角。

(2)断层带中断裂构造岩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充填物和胶结情况。

(3)断层两盘煤岩层的产状要素,煤岩层的层位和岩性特征,断层旁侧的伴生和派生小构造、煤岩层的牵引现象及断层的含水性。

(4)断层间的相互切割关系,断层、褶曲组合特征,断层与煤层厚度变化的关系等。

(5)判别断层性质。

2、断层的观测与描述方法:

(1)确定断层位置。

测量巷道已知标志点到断层的距离和方位,每当断层面成组成出现时,则需分别测出各断裂面的位置,并确定出主要断裂面。

(2)测量断层面产状与段煤交面线。

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测量方法相同,当断层面产状变化较大时,要掌握其变化特点和原因。

实测段煤交面线时,先从巷道两帮上断层迹线向同一盘煤层的顶板或底板的交点拉线绳,然后用罗盘测量出线绳的倾伏方向与倾伏角,此方向即为段煤交面线方向。

(3)断层确定。

落差小于巷高的断层,可在巷道井壁实测各种断距;

断层落差大于巷道高度,且地层出现重复或缺失时,可测得水平断距;

落差大且现场不能实测时,可根据钻探、巷探所获得的断层两盘岩层层位进行地层对比,求得两盘同层位之间的距离,即地层断距,并据此换算其他断距。

(4)断层描述一般以素描为主,再配合一些必要的数据和简要的文字描述,主要有巷道剖面图加注数字、巷道平面图加注数字、巷道平面图加小断面图、巷道平面图加巷剖面图等。

(5)断层两盘煤层和岩层必须进行详细对比,确定其所属层位。

(6)回采工作面的断层一般应每隔10~30m跟踪观测一次,生产需要时加密观测,观测方法及要求与一般的断层相同。

第19条褶曲的观测与描述。

1、褶曲的位置、倾伏方向和倾伏角,褶曲两翼煤岩层和褶曲面的产状要素,褶曲与煤层变化、顶板破碎关系。

2、顺层的水平巷道,当其走向变化大时,应加密产状观测来控制褶曲的形态。

3、上下山及石门、大巷遇褶曲时,可用巷道剖面图结合岩层产状观测来控制。

4、根据产状和同一层面标高的变化,可确定褶曲的几何尺寸。

第20条含煤地层中岩浆岩的观测与描述。

1、颜色、结晶程度及矿物成分,并确定火成岩的名称。

2、侵入体的位置、产状、宽度、形态及成因。

3、侵入体周围的煤层变质范围、变质程度及可采性。

4、观察火成岩的内生节理及含水性。

第21条陷落柱的观测与描述。

1、陷落柱的形状、大小、陷落角及位置。

2、陷落柱与正常煤、岩层的接触关系,陷落柱周围煤、岩层的产状变化。

3、陷落柱内岩块的性质及充填物的密实程度、大小和层位时代,并与周边围岩进行层位对比,陷落柱体围岩接触部位的充填物性质和特征。

4、观测陷落柱的含、导水性。

六、观测注意事项

第22条必须随着采掘工程的推进及时收集现场的地质资料,确保资料完整统一。

1、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内容完整、重点突击,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是情况。

2、一般情况下用放大镜和肉眼在现场进行观察、描述。

若有特殊需要,可采取岩样在室内磨片,用显微镜或化学方法进行鉴定。

3、靠近露头受风氧化影响的岩石,应加密详细观测、描述。

4、当巷道内的金属支架、铁轨、电缆对罗盘有干扰时,不得使用罗盘观测,煤岩层产状可采用几何丈量法求得。

5、要采取具有典型特征的岩石作为标本,放在标本箱内妥善保存。

标本上要贴标签,注明岩石名称、标本的形状特征、取样地点、层位及取样时间。

6、矿井地质工作要做到现场和室内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结合、钻探和物探相结合,综合分析利用。

第23条原始资料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察者的姓名。

第24条对采掘工程的布置和调整有影响的地质资料,要及时填绘在有关的生产用图上,并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

第25条现场的原始记录必须采用《煤矿地质测量图例》中所规定的符号。

七、收尾工作

第26条及时整理井下原始观测资料,上井后必须当天完成上表、填图,两天内整理完成各种台帐、卡片的归档。

第27条根据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的内容要求及时做好地质构造素描、实测剖面素描等素描图绘制。

第28条认真进行地质预测预报和月度地质预报验证分析,不断提高预报的准确性,以便及时正确指导采掘生产,确保矿井安全。

水文地质观测工

第1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全国各类煤矿的水文地质观测工。

第2条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

第3条必须熟悉《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中的有关技术规定。

第4条必须经过煤矿安全知识培训,掌握一定的防灾和避灾知识。

三、安全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