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复赛试题详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8219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复赛试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复赛试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复赛试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复赛试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复赛试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复赛试题详解.docx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复赛试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复赛试题详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复赛试题详解.docx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复赛试题详解

2005年上海市第十九届初中物理竞赛复赛试题详解

说明:

答题时间为120分钟,试题满分为150分。

第一~第二大题只要写出答案。

第三~第五大题按题型要求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解答过程中可以使用计算器。

常数g取10牛/千克。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32分)

1.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水彩笔写上红色的“E”字。

当你通过红包玻璃观察写在这张白纸上的“E”字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清晰的红色“F”字。

B.清晰的黑色“F”字。

C.清晰的红底白色“E”字。

D.几乎看不出“E”字。

解:

只有红光才能通过红色的玻璃,所以白纸上由于只有红光落在上面,所以白纸也只能反射红光,呈现红色,而白纸上的字是红色的,所以会几乎看不出来;

故选D.

2.小明把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紧密地绕在铅笔杆上.用刻度尺测得绕有47匝细铜丝的铅笔的长度L=50.7mm.如图1所示。

则正确的表示细铜丝直径的是:

()

A.1.1mm。

B.1.08mm。

C.1.079mm。

D.1.0787mm。

解;B细铜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d=L/n

3.在弹性限度内。

当弹簧的长度为16cm时.它产生的弹力大小为20N;弹簧的长度变为7cm时.它产生的弹力大小为10N。

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1.25N/cm。

B.1.43N/cm。

C.3.33N/cm。

D.1.11N/cm。

4.某中学的科技研究小组.为太空工作站的宇航员设汁了如图2所示的四种电加热水壶.其中设计合理的是:

()

解:

太空中因为没有重力作用,所以从底部或者外部加热对热量的利用就显得不合理,故AB选项不合理;

因处于失重状态,不能发生对流现象,

所以图C不如图D设计的合理.

故选D.

5.将阻值相等的电阻R1和R2串联后接在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两端。

若其中R1的电阻值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R2的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

则对R2加热或冷却,R2的电功率的变化情况为:

()

A.加热升温时,电功率增大.而冷却降温时.电功率减小。

B.加热升温时。

电功率减小,而冷却降温时.电功率增大。

C.无论是加热还是冷却.电功率均增大。

D.无论是加热还是冷却,电功率均减小。

6.夜晚有两个高矮不同的小朋友A和B,A比B高,相距d.他们分别站在路灯下,o’点是路灯。

在地面上的投影.A、B两人的连线通过o’点,如图3所示。

他们头部分别在地面上留下两个影子A’和B’,相距d’,当两人沿过O'点的直线,以相同的速度行进时.A’和B’的距离将:

()

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7.一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和水平x轴重合,透镜左侧x轴上有一点光源.点光源到透镜的距离大于f而小于2f,若将此透镜沿x轴向右平移2f的距离,则在此过程中点光源经透镜所成的像将:

()

A.一直向右移动。

B.一直向左移动。

C.先向右移动。

接着向左移动。

D.先向左移动,接着向右移动。

解:

点光源到透镜的距离大于f而小于2f,若将此透镜沿x轴向右平移2f的距离,电光源一直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电光源在二倍焦距处物像之间的距离最小.

如图,(黑色的)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向右移动,(红色的)凸透镜移动距离物体二倍焦距处,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

凸透镜继续向右移动,(粉红的)凸透镜距离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通过图可以看出像首先向左移动,然后再向右移动.

8.如图4所示。

A为电磁铁.B为铁芯.C为套在铁芯B上的绝缘磁环。

现将A、B、c放置在天平的左盘上.当A中通有电流I时,C悬停在空中.天平保持平衡。

当增大A中电流时.绝缘磁环B将向上运动。

在绝缘磁环B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若不考虑摩擦及空气阻力.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天平仍保持平衡。

B.天平左盘先下降后上升。

C.天平左盘先上升后下降。

D.天平左盘一直下降至最低点。

解:

开始时天平平衡说明天平两侧所受力相同;而要使磁环上升开始运动,磁环受到的向上的磁力应增大,而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A所受磁力也应增大,故左侧力变大,天平左侧下降;

而由于磁环最终会停止,则磁环所向上的力将减小,则A所受力也将会减小,故左侧受力减小,天平左侧上升,故天平左侧应先下降后上升,最后又达到平衡;

故选B.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9.如图5所示,用细线将术块A和金属块B连接在一起,放入水中。

A、B恰好悬浮在水中,此时,B受到___个力的作用。

若术块A的密度为O.8×lO3kg/m3.木块A与金属块B的体积之比为79:

2,则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kg/m3。

解:

由图可知,金属块B受到木块A的拉力,自身的重力,水的浮力3个力的作用;

设木块A与金属块B的体积分别为:

79V、2V,

因为A、B恰好悬浮在水中,所以GA+GB=F浮,则排开水的体积V排就等于木块和金属块的总体积,即V排=V木+V金属=(79+2)V,

即mAg+mBg=ρ水gV排,

则ρA79Vg×ρB2Vg=ρ水g(79+2)V,

将A的密度为O.8×103kg/m3.水的密度1.0×103kg/m3代入上式解得ρB=8.9×103kg/m3.

故答案为:

3;8.9×103kg/m3.

10.火车以20m/s的速度沿某一段直线轨道驶向道口,为厂提醒看守道口的工作人员,司机在距道口940m处开始鸣响汽笛,每次笛声持续1s,停5s,然后再次拉响汽笛。

当道口工怍人员听到第三次笛声结束时,火车距道口的距离为___m.道口工作人员昕到火车司机前后两次拉响汽笛的时间间隔为____s。

(已知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解:

(1)火车第3次鸣笛结束时,火车前进了的时间t总=1s+5s+1s+5s+1s=13s,

则火车通过的路程为:

s1=20m/s×13s=260m,

第三次鸣笛末尾的声音距离工作人员:

s=940m-260m=680m,

声音传到工作人员处需要:

t=680m/340m/s=2s

所以火车又前进了2s,此时通过的路程为:

s2=20m/s×2s=40m

火车此时距离道口:

s‘=680m-40m=640m

(2)从第一次鸣笛开始计时第一次听到是在第一次鸣笛后:

t1=940m/340m/s=2.76s,第二次鸣笛火车距工作人员的距离:

s3=940m-20m×(1s+5s)=820m,第二次鸣笛时已用时t2=1s+5s=6s,

第二次听到是在第二次鸣笛后:

t3=820m/340m/s=2.41s,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听到鸣笛声用时:

t=6s+2.41s=8.41s听到两汽笛的时间间隔,还要在8.41秒中扣掉第一次传播用的时间:

故△t=t-t1=8.41s-2.76s=5.65s.

故答案为:

640;5.65.

11.如图6所示,在一根长为2m,质量为2kg的细金属杆AB(质最分布不均匀)的A端施加一个与杆垂直的拉力F.使杆静止在图示位置。

已知杆与地面成37°角,地面对杆怍用的静摩擦力大小为3.6N,地面对杆的支持力大小为15.2N.则杆的重心距B端的距离为____m.F的大小为______N。

(已知:

sin37°=O.6.cos37°=0.8)

解:

如图所示

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杠杆水平方向合力为0,F的水平分量的大小Fx=f=3.6N,F的大小为F=Fx/sin37°=3.6N/0.6=6N;

F竖直分量为Fy=F×cos37°=6N×0.8=4.8N,杠杆在竖直方向合力也为0,杠杆重力为G=Fy+F支持=4.8N+15.2N=20N;

设杠杆重心距B端距离为L力矩平衡,各力对B点力矩代数和为0,

G×L×cos37°=F×2mL=F×2m/G×cos37°=6N×2m/20N×0.8=0.75m.

故答案为0.75,6.

12.如图7所示,A、B两立方体叠置在一起放于水平桌面上,A的密度为ρA,B的密度为ρB,若它们的边长比为lA:

lB=1:

1,A对B的压强与B对桌面的压强之比pA:

pB=2:

3,则ρA:

ρB=____。

若不断地缩小A立方体的体积,但始终保持A的形状为立方体,使A、B两立方体的边长lA:

lB的比值由1:

1逐渐变为1:

2,则压强PA:

pB的比值变化情况为____(提示:

通过计算分析后.写出变化情况)。

 

13.如图8所示,容器底部一根中间为圆柱形的管子与大气相连,管的直径为20cm,不计管壁的厚度。

现在管子上方压一个边长为50cm的塑胶立方体,将管口封住.使容器中盛有一定质量的水。

已知大气压强为1.O×105Pa。

塑胶立方体的密度为O.6×lO3

kg/m3。

当水面恰好在塑胶方立体高的中点时。

塑胶立方体受到水对它的浮力大小为______N。

当容器中所盛水的水面到塑胶立方体底面的高度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塑胶立方体能封住管口,不让水从管子的孔中流水.该条件是_____。

(计算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三、计算题(本题共28分)

14.(本题8分)某食盐溶液的密度随深度h变化而变

化,其变化规律为ρ=ρ。

+kh,式中ρ0=1.O×lO3kg/m3。

为了求出式中的k值,现向溶液中投入两只用一根细线系在一起的小球A和B,每个球的体积为V=1cm3,其质量分别为mA=1.2g和mB=1.4g。

当将小球A置于水下,球心距水面的距离为O.25m时.A、B两个球在溶液中均处于静止,且线是拉紧的,两球心的距离为10cm。

试求k值的大小。

15.(本题10分)现有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粗细相同的圆柱形长导体,它们的电阻均会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

下表列出了两个导体在不同温度时的电阻。

试问:

怎样利用这两个导体(可以截取导体的一部分或使用导体的全部)制成一个阻值最大,但不随温度变化的电阻?

温度

O℃

1O℃

20℃

30℃

40℃

50℃

导体1

4

3.68

3.36

3.04

2.72

2.40

导体2

1.O×10-2

1.06×lO-2

1.12×1O-2

1.18×10-2

1.24×10-2

1.30×10-2

16.(本题lO分)阅读下列两段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实验表明:

用…台输出功率恒定的电动牵引机拖动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时,物体获得的速度与牵引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如果从静止开始,拖动不同质量的物体,经过相等的拖动时间.物体获得的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材料二、实验表明:

在相同高度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的物体,在空中飞行的时间相等。

现用安装在一个大

贮水池的两台水泵从中抽水,如图9所示。

已知水泵抽水的功率相等.离地面高度相等。

喷出水的水平射程分别为D和2D,并分别射人两个深度相等.底面积为1:

2的空池A和B中。

试求为A、B两池注满水所需的时间tA和tB的比值。

设在抽水过程中,大贮水池内水面保持不变。

根据材料二可知:

从处在相同高度的两个水泵中,以不同的初速v1、v2水平喷出的水,在空中飞行的时间相等,水平射程与喷射速度成正比,即:

 

四、实验题(本题共14分)

17.(本题5分)有一块如图1O所示的均匀薄板abcd,用作图法标出薄板的重心位置。

18.(本题9分)现有A、B两杯液体,其

中A杯内液体为纯水,密度为ρA,B杯内液体的密度ρB未知。

为测量B杯内液体的密度,某同学在实验室内利用刻度尺制作了一个有固定转轴的杠杆,两力臂长之比l1:

l2=1:

2.并用不同材质、相同厚度的板制成形状相同的甲、乙两把毫米刻度直尺,并将甲、乙两把尺分别悬挂在杠杆的两侧端点上,如图11所示。

此外,该同学还取来了一些橡皮泥

请你顺着以上叙述,写出某同学接下来的实验步骤、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导得出用这些物理量求B杯内液体密度的计算公式。

解:

实验步骤:

如右图所示,在挂有直尺的杠杆左端或右端粘上一些橡皮泥,使杠杆平衡,然后将甲、乙两把尺同时慢慢浸入A、B两杯液体中一段长度,

五、判断与说理题(本题共46分)

19.(本题9分)小强为课题研究小组提供了一把家中收藏的旧杆秤。

杆秤的刻度模糊不清。

秤砣遗失,只有5kg和6kg的刻度清晰可辨。

小组成员对杆秤的外形进行了测

量,测量结量如图12所示。

请根据以上情况,判断该杆秤的重心(不包括秤砣)应该在提扭的哪一侧.并求出秤砣的质量。

解:

(1)从图可知,5kg到6kg质量增加了1kg,而杠杆的长增加了2cm,杆秤上的刻度是均匀的,所以,从0刻度线到5kg的位置,杠杆的长应该为10cm,即零刻度线在提纽的右侧,所以该杆秤的重心应该在提纽的左侧.(因为0刻度线处要挂称砣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我们用杆秤称物体时,物体在提纽的左侧,秤砣在提纽的右侧,该杆秤的重心在提纽的左侧,

设杆秤的重心到提纽的距离为S,秤砣的质量为m,杆秤的质量为m杆,

20.(本题12分)人类对火的认识和利用,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自己,可以说人类文明史,就是火的利用史。

(1)(3分)如果你身处遥远的古代.你有哪几种获得火种的方法,请写出三种获取火种的方法:

(2)(3分)由于对流,热空气上升,在日常我们所见的烛焰,如图13所示。

但假如在完全失重充满空气的太空船里,你认为烛焰的形状是()

D.不能点燃

(3)(3分)由于火焰温度很高.会使空气发生电离.从而火焰周围充满了正、负离子。

如果你用手摩擦一束细塑料包扎带,由于静电作用,包扎带会张开,如图14。

当你把火焰靠近包扎带时会发生()

A.包扎带张得更开B.包扎带会合拢。

C.包扎带张开的情况不变。

D.包扎带先合拢后张开。

(4)(3分)如果在一个比较深且窄的直筒型玻璃容器的底部点燃一根蜡烛,一段时间后,蜡烛会熄灭或火焰变得很小。

请利用翦刀和一张足够大的硬纸片,设计一个简单方案,让蜡烛能长时间正常地燃烧。

把设计图画在纸上,并对操作步骤作简要说明。

解:

(1)获取火种的方法有:

利用雷电取火,利用火山熔岩取火,钻木取火,利用撞击、敲打等方式取火;

(2)由于失重,火焰的形状不再是纺锤形,应该是圆形了,故选B;

(3)火焰周围充满了正、负离子,细塑料包扎带靠近时,正负离子就会转移到塑料扎带上,塑料扎带由于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故选B;

(4)燃烧消耗氧气,从氧气的补充角度考虑,故答案为:

用纸片将直筒形玻璃容器一隔为二,在底部留有空隙.

21.(本题25分)在图1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A、B两端接电阻。

图17为一个暗盒,盒中装有由导线和三个阻值相等电阻组成的电路。

盒外的a、b、c、d是该电路的四个接线柱,某同学按图16所示的电路连接电路进行实验。

实验时,某同学先把接线柱a、d,a、b(或b、d),a、c(或c、d),b、c分别连接到图16电路中A、B两端.测得各电表的示数,如表1所示。

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4分)表1中有几个空格漏填,请你根据题意完成表1的填写。

表1:

实验数据表

实验

序号

A、B两端分别连接接线柱

A表示

数(安)

A1表示

数(安)

V1表示

数(伏)

V2表示

数(伏)

V表示

数(伏)

V3表示

数(伏)

1

a、d

3.000

1.500

3.00

3.OO

2

d、b(或b、d)

1.500

O.750

3.00

4.50

1.50

3

a、c(或c、d)

1.000

0.500

4.00

1.OO

5.00

4

b、c

0.750

O.375

4.50

0.75

5.25

O.75

(2)(3分)某同学对表1中实验序号l与2(或2—3或3—4)中电压表V1、V2、V示数进行深入地研究后发现,三个电压表读数的变化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该关系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

(3)(6分)某同学为了研究通过电阻R2的电流跟它两端电压关系,设计了如表2所示的表格。

请你利用表1中的实验数据在表2的空白处填写数据.根据填入表2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你的结论(填在表格中)。

表2:

通过电阻R2的电流跟它两端电压关系

对应表一中的实验

序号

电流(安)

流过R2的

电压(伏)

R2两端的电压

分析结论:

 

1

2

3

4

(4)(6分)某同学为了验证实验数据.依照表1的实验序号重新实验。

在某次实验过程中,某同学发现两个电流表示数相等。

两个电压表示数电相等,电压表V3示数为1.2伏。

请你完成表3的填写,并分析产生这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表3:

第三次实验测得数据

对应表一中的实验序号

A表示数

(安)

A1表示数

(安)

V1表示数

(伏)

V2表示数

(伏)

V表示数

(伏)

V3表示数

(伏)

1.2

(5)(6分)根据表l中的实验数据,请通过分析,在图2中画出黑盒内的电路图。

 

 

 

BY—小小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