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农业及循环经济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4662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5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生物农业及循环经济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现代生物农业及循环经济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现代生物农业及循环经济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现代生物农业及循环经济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现代生物农业及循环经济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生物农业及循环经济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现代生物农业及循环经济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生物农业及循环经济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生物农业及循环经济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现代生物农业及循环经济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现代生物农业及循环经济产业化项目

第一章项目摘要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xxxxx

2、建设单位:

xxxxx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3、建设地点:

xx省xx市xx市xx镇

4、建设性质:

新建

5、建设期限:

2012年12月—2015年11月

6、建设内容:

项目的建设是以循环经济为理念,大型沼气处理养殖场粪污为纽带,并结合当地的废弃物资源和人文情况,园区内发展种、养、加、休闲观光相结合的循环经济项目。

园区外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形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现代农业。

本项目建设有七个部分,分别为综合养殖(包含饲料生产)、生物质能及有机肥生产、立体种植、藤茶产能升级等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生态旅游、肉产品深加工及其他工程项目。

(1)综合养殖:

新建猪舍92000平方米,兽医室100平方米,办公室1300平方米,饲料加工车间1800平方米,配套购置相关仪器设备。

养殖场采用发酵床等养殖工艺,养殖过程中形成猪-粪尿-微生物降解-菌体蛋白质-猪的循环经济,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无臭气的新型环保生态养猪技术。

(2)生物质能及有机肥生产(粪污处理工程建设):

新建有机肥加工车间2000平方米,有机肥仓库1000平方米,集污池50立方米,沼气池1650立方米;配套购置相关仪器设备。

(3)种植基地建设:

租赁土地5000亩左右,其中土地平整1430亩,排水沟清淤3660立方米,渠道衬砌1660米。

(4)农产品加工建设:

新建藤茶饮用茶生产车间2000平方米,藤茶保健胶囊生产车间2000平方米,中药材生产车间1800平方米,成品存储仓库3000平方米,办公用房300平方米。

(5)农业生态旅游项目:

旅游度假及配套面积16000.00平方米,生态旅游及配套,占地面积100亩。

(6)肉产品及其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新建肉产品自动化生产线6条。

农产品自动化生产线2条。

(7)其他工程:

场区雨污分流,场区道路,场区给排水工程,场区供电工程,场区绿化,产品鉴定费,藤茶引种费,培训费。

7、建设目标:

本项目中的农业循环经济是以xxxxx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粪污处理工程和种植基地为起点,其他产业配合形成的。

养殖场猪舍内产生的粪污在发酵床内被无生物发酵分解,生活污水等全部进入沼气池内厌氧反应产生沼气,产生的沼气部分发电和取暖,用于满足饲养殖场的用电需求和养猪场自身需求;沼气池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施用到公司的种植基地;养殖场产生的垫料和沼气池内的沉渣用于生产有机肥,有机肥主要施用公司自有的种植基地和部分对外出售;种植基地主要种植藤茶、中草药、彩色苗木等作物,藤茶用于农产品加工,主要产品为藤茶饮用茶、藤茶保健胶囊;藤茶提取剂可以生产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用于养殖场生产猪饲料。

这样各个环节首尾相连,互助互辅,形成经济高效、生态环保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

养殖场内部也形成猪-粪尿-微生物降解-菌体蛋白质-猪,养殖场-生活污水-沼气-发电-养殖场两个农业循环体系。

项目建设后将形成:

(1)年产生猪30万头;

(2)大型沼气10万立方、有机肥30万吨;

(3)藤茶500亩、中药材4200亩、彩色苗木300亩;

(4)藤茶饮用茶30吨,藤茶保健胶囊1亿粒,饲料添加剂10万吨;

(5)年处理畜禽肉产品10万吨。

(6)农业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

8、投资估算及建设期限

(1)项目总投资69037.09万元,其中建设工程费用25235.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418.60万元,预备费1282.60万元,流动资金41100.39.0万元。

(2)项目分三期进行。

其中:

一期工程投资2.3亿元。

建设期1年,主要建设内容有:

A.10头种猪养殖基地和饲料加工B.其他配套设施。

二期工程投资9000万元。

建设期半年,主要建设内容有:

A.5000立方大型沼气池B.30万吨有机肥生产线C.5000亩彩色苗木、藤茶及中草药生物育种及示范种植基地建设。

三期工程投资3.7037亿元。

建设期1。

5年,主要内容有:

A.20万头商品猪养殖基地及饲料加工B.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C.生态旅游

(2)资金筹措:

银行贷款22000.0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47037.09万元。

其中一期工程由企业自筹。

9、财务评价结论

项目财务净现值(Ic=8%)税后为80775.10万元,大于0万元;内部收益率税后为20.75%,大于Ic=8%;投资回收期税后6.27年,较短;盈亏平衡点65.54%。

综合以上分析,本项目的盈利能力较好,风险较小,项目在财务评价上可行。

10、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循环经济链,项目的建设可使周边5500户以上农民从中受益,使项目区整个农业循环经济应用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有效改进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实施后,可向社会提供1600个就业岗位,对解决xx市xx镇当地的富余劳动人口的安置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并可以促进当地畜牧业、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等同时朝着规模化、生态化、现代化、集约化的大农业方向发展。

二、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1】1736号)

2、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皖发改环资函【2012】471号

3、《循环经济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7、沼气工程建设相关技术规范

8、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9、xxxxx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与本工程设计有关的其它基础资料

三、可行性研究结论

本项目旨在建设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其经济、生态及社会的综合效益明显。

项目拟建的建设内容是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现代农业经济、与本项目相关联的二产和三产的需要,单项工程规模配套合理,拟建的生态模式、循环模式、产业模式可行,技术方案成熟,市场需求迫切。

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充分,建设单位目前的养殖规模、设施基础及现有产业组合满足建设循环经济的必要前提。

生态循环经济建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是政府12个5年计划大力支持的可持续生态农业。

因此,项目可行,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给予支持。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建设背景及项目由来

农业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传统经济运行方式是一种由“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

它是建立在资源、环境无偿供给和保障的前提下,依靠高强度地开采和低效率地消耗自然资源,同时持续不断地排放废弃物,破坏生态环境,来达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即呈现出“高开采、高投入、低利用和高排放”的(“三高一低”)特征,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不仅制约了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还注重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资源的再生,并为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率提供了新模式。

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六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

有关资料指出中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近期用5年左右时间,中部六省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型工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建设生态工业园;大力发展循环型服务业和资源回收产业,实施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一批典型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立中部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倡导循环经济理念,营造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社会氛围,初步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完善循环经济指标评估体系。

长期用10年左右时间,构建以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生态保障体系为核心的循环型区域,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发展机制和框架,通过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引导全民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形成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中部地区走上和谐可持续发展道路。

鉴于循环经济的各种优点,xx省在近几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1年7月份,xx省发展改革委公布了首批100个“循环经济示范单位”。

其中xxxxx科技公司正在这100家之列,这标志着xx省循环经济发展由试点探索阶段进入示范推广新阶段。

循环经济由试点上升为示范,xx省循环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壮大新阶段。

通过示范推广,将有利于尽快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的新局面,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有利于xx省抢抓机遇,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速xx崛起。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选择,发展循环经济其实质就是绿色经济,企业需要进行绿色生产,也就是可持续生产。

目前项目单位打算扩大生产规模,为了规避风险,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在一定意义上说,企业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是提高资源与能源效率的竞争。

循环经济的实质是通过采用高新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必须对资源利用和管理方式做出重要调整,进一步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具有环境成本意识。

自然资源、人口和劳动力资源以及资金、技术资源的差异形成了各国间不同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

发达国家大量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自然资源,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

环境是一种资源,应是有价值的。

环境成本内在化是当今世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同时,资源差异所产生的交易机会不仅仅表现为各国间供给余缺调节的客观必要,更主要的表现为各种因素造成的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

随着国际社会对人类共同生存环境的关注,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由于与贸易有关的环境保护要求将增加企业成本支出,影响产品取向,最终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日益关心环境保护,研究贸易与环境的关系。

这种消费环境的变化,已经使企业成本扩展到包括生产与发展在内的全部社会成本。

同时,重视对环境保护的绿色品牌的设计。

例如:

可回收的、无磷酸酶的、pH值平衡的、不损害臭氧层的等等。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产品实行“绿色标志制度”,我国称为“环境标志”,就是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增强公民环境意识,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进入21世纪,企业在制定环境政策上应该积极起来,保护和改善环境是经营企业的最有效办法。

瑞士最大的化学公司巴赛尔一盖吉,每年都花费几十亿投资到环保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率。

环境友好企业的不断涌现,为经济的发展和创造优美的环境,带来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

过去10年,欧洲27个国家中有17国的排放量已减少,其中法国减少41%,同一时期法国工业产值增加25%,污染物却减少了一半。

事实证明,企业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成为“环境友好企业”,实际上就是在推进循环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