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6.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63508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6.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6.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6.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6

课题

观察物体

单元

第七单元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1页

课时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初步体会观察者和观察对象间的位置关系,发展几何直观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难点:

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资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可以从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教学通过实物与实物图的联系,尽快让学生与相应视图结合起来,做出正确的判断。

多媒体;学生自带玩具;正方体;长方体;带嘴的茶壶。

预习设计

1、读一读。

前面和后面,不同两张脸;左面和右面,一边一侧面;上面和下面,永远面对面。

2、预习书P90~91,试做P9,1想想做做第1~3题。

课中导学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二度设计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想一想:

坐在你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分别是那位小朋友,和同桌互相说说。

2.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二、分组活动,建构模型

(一)活动一。

观察教师所出示的两张在室拍摄的照片。

小组内讨论。

(二)活动二。

四人一组各组拿出准备好的玩具。

仔细观察玩具,思考自己所看到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能简单地用语言描述一下(比如:

我看这个小白兔的眼睛在那边等)

前后同桌四人之间交流想法。

全班交流。

学生互相交换位置,感受不同的位置会观察到不同的形状,交换位置的学生交流观察后的形状以及有什么变化。

完成书本例题。

全班交流

(三)活动三。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

小组观察讨论。

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本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

集体交流。

(二)专项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学生反思,交流收获。

2.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版块一】

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前后左右的位置,说说在你的前面坐着的是哪位小朋友呢?

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版块二】

师:

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

那一张是在教室的后面拍摄的?

为什么?

小结:

站在不同位置看到不同的画面。

师:

接下去我们要观察手中的玩具,看看从不同位置你看到什么不一样的画面。

师:

接下来“前、后”“左、右”的小朋友互相交换位置,注意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不同的形状一样吗?

师:

谁来说说交换位置后观察到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吗?

师:

小朋友,刚才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在不同的方位可以观察到不一样的形状,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长方体,现在我们来观察这种物体,看看有神秘特殊的地方?

师(指前、后、左、右):

谁来说说你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追问:

观察完长方体,你们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追问:

发现在观察正方体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师:

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长方体对着的两个面是一样的,就是前后相同、左右相同。

小结:

正方体不管是从那一面观察,都是一样的正方形!

【版块三】

师:

谁来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判断?

师:

先观察自己手中的茶壶,然后说说你看到的是哪幅图!

再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的是哪幅图。

师:

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为什么?

【版块四】

1.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吗?

2.教师帮助学困生的作业情况。

集体校对,同桌互批。

错因分析。

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拓展:

(1)拿出自己的玩具,放在课桌上进行观察,看到了玩具的哪一面?

(2)用学具袋中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了什么面?

课题

练习十五

单元

第七单元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93页

课时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思考,进一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根据具体情境辨别物体的形状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或者根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能通过物体的位置、大小、形状变化判断物体的简单运动过程。

2.使学生通过判断、观察物体的位置,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感受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及位置的变化过程,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独立思考、主动交流,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日常生活里的数学现象和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难点:

判断物体形状完全相反的观察位置(如左右相反形状的观察位置区别)。

教学资源

教学光盘,四人一组分坐课桌四面,每组准备一本字典,1个水壶,1个茶杯。

课中导学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二度设计

一、回忆激活、引入课题

1、回忆:

上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学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二、想想连连、做做说说

1、练习十五第2题

引导:

两个小朋友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

下面的形状各是谁看到的?

指出:

在确定各人看到的是哪个形状时,要看他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想想他看到的上下左右各是怎样的,形状会怎样。

2、练习十五第3题。

说明:

按时间顺序给给3幅图编号就是轿车从他前面开过,先看到哪幅图就编1号。

3、练习十五第4题。

 

三、看看连连、做做说说

1、练习十五第5题。

引导:

蹲下观察,眼睛平视,把看到的形状记在脑子里,再闭上眼睛想想你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阅读书本93页第5题了解要求。

2、练习十五第6题。

学生在原座位上观察是什么形状,再轮流换位置观察,记住每次看到的哪一面。

啥形状。

 

3、练习十五第7题。

要求学生把水壶和水杯按题里的位置放在课桌上。

(以戴帽子男孩为面对黑板的方向摆放)

说明:

小朋友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会不同。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学生总结本堂课收获与体会。

【板块一】

1、学生交流上节课的收获。

2、今天我们练习观察物体,进一步感受观察物体的经验和知识(板书)。

【板块二】

1、学生看图,分别说说桌上的什么物体,想想每幅图中两人各在什么位置观察。

学生想一想,练一练。

全班交流

2、学生读一读题,说说你知道题里说的一件什么事。

同桌互相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再编号。

全班交流:

你是怎样编号的?

根据是什么。

3、学生读题编号。

全班交流:

怎样编号的,编号时怎样想的。

【板块三】

1.学生拿出新华字典放在课桌上,字典上部朝黑板方向。

学生观察,交流:

现在小组里说说看到的是哪里,什么样子。

轮流观察检验是否正确。

学生连线,交流怎样想的。

2、让学生拿出一个书包放在课桌上,正面朝黑板放。

小组里交流:

在每个位置上看书包。

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

全班交流。

 

3、学生观察,再轮换位置观察最后回到位置坐好。

讨论:

在小组里说说不同位置看到的什么形状,可以根据什么区分各在那个位置看到的。

读题明确要求,完成连线。

交流结果,说说确定各是谁看到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判断的。

【板块四】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拓展:

 

课题

长度单位复习

单元

第八单元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页

课时

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线段和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上有所进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整理,使学生初步感受单元知识整理的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悟。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2、灵活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PPT

课中导学

学程预设和导学策略

二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板书一点“•”,学生说出它的名称。

(端点)

师继续画点,使之成为一条线段“•••••••••••••••”,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1)让生估计这条线段的长度。

(2)让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验证:

4厘米

师板书:

“这条线段长4。

”让学生发现应该加上长度单位。

师:

那么刚才同学们提到的“线段”“厘米”都是我们第五单元内所学的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回顾这个单元里的知识。

二、整理复习:

(一)长度单位:

米和厘米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根据回答整理:

1、米和厘米是我们测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

米用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厘米用来表示比较短的物体。

它们的英文分别是:

m和cm。

2、回忆1米、1厘米到底有多长。

你还记得1厘米到底有多长吗?

1米呢?

①用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表示1厘米。

②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厘米?

如:

手指宽度,方格边长,订书钉长度,语文书厚度等。

③具体估:

请大家拿出口算本,用你的手指估一估口算本的宽度。

④反馈,两种估法

学生投影展示:

一个手指估两个手指交替估

哪种方法好呢?

为什么?

第二种更准确。

⑤用尺子量一量,口算本到底有多宽。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0刻度对准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0不见了怎么办?

谁估得最准?

练习

铅笔长()厘米图钉长()厘米

那1米有多长,你还记得吗?

生张开手臂。

是的,1米大约是我们两只手臂张开的长度,有些小朋友可以手握住拳头,有些还要稍微收拢一些。

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1米?

如:

黑板高、门宽、讲台高等。

3、练习:

填上恰当的单位名称

(1)一枝蜡笔长10()

(2)跑道长400()

(3)一条裤子长1()(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8)写字台高80()

(9)一条成人围巾长2()(10)练习本长32()

(11)一本书厚约1()(12)电脑屏幕长25()

(13)讲台长约130()(14)一棵大树高约5()

(15)一幢大楼高20()(16)姐姐身高是1()46()

完成数学书96页第12题。

4、厘米与米的关系。

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400厘米=?

5米=?

知道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进行换算和计算了

 

①1米—1厘米=()厘米

1减1不是等于0吗?

为什么不能直接减?

单位不一样那怎么办?

统一单位再减。

②弟弟身高86厘米,他再长()厘米,正好是1米。

你是怎么想的?

5、练习

(1)比一比

(2)排一排

(二)、复习线段

师: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线段。

1、学生根据经验试画线段,师也随机画线段,让生明确线段特点: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2、画线段。

数学书96页第11题。

①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

②同桌检查是否画对了。

要注意什么?

端点、直、量一量。

③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检查。

3、量线段。

数学书96页第141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4、连线段

两点之间可以练成几条线段?

三点呢?

四点呢?

五点?

动手连一连。

你发现什么规律了?

三、解决问题练习

1、一根木头长1米,做凳子用去80厘米。

还剩多少?

2、一枝蜡笔用去2厘米,还剩下8厘米,这枝蜡笔原来长多少厘米?

3、一捆电线长30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

(1)一共用去多少米?

(2)还剩多少米?

4、小明家到学校有50米,一天他上学走了20米,想起忘记带蜡笔了,又返回家拿了蜡笔再到学校,他一共走了多少米?

5、小丽用铁丝围了下面两个图形。

 

四、智力大冲浪

1、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2、把两根长都是25厘米的铁条焊接为一根,焊接头(如图)是5厘米,焊接后的铁条长多少厘米?

 

课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

单元

第八单元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页

课时

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算一算、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的计算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恶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加减两步计算和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能多策略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资源

PPT

课中导学

学程预设和导学策略

二度设计

1、回顾揭示课题

1、揭题:

今天我们复习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2、回忆一下,这一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不记得的可以翻开书看一看。

3、交流

二、复习计算。

1.口算复习

94-60=26+50=47-3=37+2=77-7=49+4=

66-60=63-50=24+30=47-9=57+7=88+5=

2、笔算复习

63-27-1824+56-1873-4+2557+20+19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交流:

每一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汇报评价:

格式对不对,计算过程对不对,得数对不对。

提问:

在计算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交流汇报后进行小结:

在计算时要看清楚运算符号,计算加法满10以后要记得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的时候遇到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用竖式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要细心,做完后记得进行检验。

提问:

有没有哪一步可以不用笔算而只要口算?

怎样的计算可以用可算?

归纳:

1、从左到右算,2、竖式连写方便,3、计算时要合理选择算法,能口算的可以口算,4、计算要细心。

二、复习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

1、○○○○○○○

●●●●●●●●●●●●●●

提问:

○有几个?

●有几个?

谁比谁多?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求和、求差)

要让两行的个数同样多,你会怎么做?

小结:

多的去掉,2、少的补上,3、多的移给少的一半。

2、出示

如果苹果有20个,梨有几个?

如果梨有40个,苹果有几个?

哪种水果个数多?

哪种水果个数少?

求梨有多少个可以怎样想?

求苹果有多少个又可以怎样想?

为什么一个用加法一个用减法?

3、练习

 

 

 

 

4、

 

引导提问题,再列式解答。

比较,这三题都是鸡和鸭进行比较,有什么相同处和不同处?

小结:

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求相差多少用减法,求较大的数量用加法,求较小的数量用减法。

三、复习两步计算应用题。

 

 

(1)还剩多少筐?

(2)现在有多少筐?

 

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说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解答时的思考过程。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4、作业

5、完成书上7、8、9题。

 

课题

乘法和除法复习

单元

第八单元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95页

课时

3

教学目标

1.通过乘法除法、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等基础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系统的熟悉相关计算并达到熟练程度。

2.通过计算复习,让学生掌握正确、快速计算相应算式的计算能力。

3.通过复习,在掌握基本计算能力的同时,会运用计算进行多形式的拓展练习。

4.通过复习,使学生计算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通过相应计算的练习,熟练进行乘除法口算。

教学资源

PPT

课中导学

学程预设和导学策略

二度设计

一、基础巩固

课前谈话:

你会哪些口算?

讲述:

能正确熟练进行口算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乘、除法口算”

(一)题组练习

1、看图列算式

过渡:

走进魔法宫,魔法师变:

(1)(出示一盒5个、一盒3个)谈话:

知道了什么?

要求什么?

怎么求?

列式计算,谁来?

(5+3=8)追问: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小结:

知道了两部分,要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出示两盒,每盒5个)提问:

又变,那现在呢,列式计算?

(5+5)还可以怎样列式?

(2×5)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小结:

要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3)(出示3盒,每盒5个)提问:

再变,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写在书上(一个写在黑卡纸上)。

独立完成。

谈话:

贴上黑卡纸,看算式,说说在这里它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有3盒西红柿,每盒5个,一共有15个。

(15÷5=3)一共有15个西红柿,每盒有5个,有3盒。

(15÷3=5)一共有15个西红柿,平均分成3盒,每盒有5个。

(4)b谈话:

知道了乘除法算式的含义,谁能来给大家介绍乘法、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

学生自主介绍(板演)

a(卡片板书)请你把文字算式补充完整,再读一读:

乘数×乘数=积;被除数÷除数=商

b变:

知道了积和乘数,(移动板书)求另一个乘数怎么办?

(学生上台完整板书)拿下除数,除数=?

被除数呢?

2、列式计算

过渡:

看着算式我们了解了它们的含义以及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还了解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考考你,仔细读题,独立完成。

(1)3个6相加是多少?

3和6相加是多少?

(2)2个5相乘是多少?

2个5相加是多少?

(3)30里面有几个6?

把36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4)两个乘数都是4,积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数都是4,商是多少?

在列式时,要读懂题认真想再下笔,写完后还要查一查,这些都是学习的好习惯。

(二)口算

1、第3题

过渡:

小孔雀也想请你帮个忙!

提问:

这里表示什么?

独立完成。

提问:

看着刚才小朋友们计算的结果,你知道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什么数?

2和一个数相乘呢?

追问:

知道了这些有什么作用?

小结:

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0或5,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双数。

提问:

那17×□=85,你知道是和5相乘还是和2相乘?

我们在计算后还要善于观察发现,找到一些规律还能帮助我们检查。

2、第4题

过渡:

那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熟练计算乘除法了呢?

那就请你再来试试这一题。

独立完成两张表格,校对。

(每张表格找2题)提问:

这你是想的哪句乘法口诀?

二、提高拓展

过渡: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不仅能帮助我们计算,还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其他问题呢,最后让我们走进智慧谷。

(一)想一想,填□

1、想一想,□里可以填几出示:

3×□<205×□<25

提问:

你知道方框里能填几吗?

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

我们可以根据乘法口诀试一试,如果太大就缩小,如果太小就调大,不断调整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方法。

2、想一想,□里最大可以填几出示:

3×□<205×□<25

追问:

那现在题目要求改了,这时填几?

小结:

熟练找到□里最大填几,对我们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大有帮助。

三、全课小结

谈话: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

(乘、除法口算)你能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用加减乘除来算算24点吗?

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课题

乘法口诀复习

单元

第八单元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95页

课时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乘、除法计算的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口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乘、除法范围内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灵活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熟练使用乘法口诀,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教学资源

PPT

课中导学

学程预设和导学策略

二度设计

一、谈话: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数学游戏宫玩一玩,好吗?

二、热身

1)让我们先来做做脑力热身运动,你能把1-9的乘法口诀横着背一背吗?

开始。

(齐背)会竖背吗?

一起来。

拐弯呢?

2)小朋友们口诀背得非常熟练。

下面咱们来对对口令。

师——生生——生

注意哦,对口令不仅要快速正确,口齿也要清楚。

3)你能看着口诀说出四道算式吗?

(课件)(指名说、一起读一读)

五六三十三九二十七一八得八四七二十八五五二十五

4)在1到9的口诀中,除了五五二十五这句口诀只能算一道乘法算式,还有哪些口诀也只能算一道乘法算式?

(指名说,出示后齐说)

准备工作做好了,咱们赶紧向数学游戏宫出发吧!

今天的数学游戏宫真热闹,原来这里在举行闯关大赛呢。

你们想参加吗?

三、练习

1)第一关(课件):

夺红花(这个得数可以用哪句口诀算出)

4、6、8、9、12、16、18、24、36

2)第二关(摘星星)

3)第三关(摘苹果)

算得数说口诀

4)第四关(辨一辨)

5)第五关(造房子)

四、作业数学书95页5、6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