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合集5篇修改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合集5篇修改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合集5篇修改版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
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
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
(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
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
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
(4)阅读消费较少:
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
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
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一步明确强调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
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研究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
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
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
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
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
我校从办学以来一直坚持“人文化”的办学理念,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
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
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
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
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
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
从大陆的情况来看,建国以来,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如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木等对“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浙江嘉善王春霞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作过有益尝试。
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一直没有能够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虽然明确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则要求9年阅读应该达到800——1200万字)。
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因此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而且随着教改的深入,原先课内阅读教学的很多问题也暴露出来,不少教师通常把阅读教育的目标简单理解为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不是学会读书。
在教学中习惯用支离破碎的繁琐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当然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近、热爱之情,使很多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
实际上,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庄子云: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
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唐彪也说:
“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
”杜甫的诗句更是妇孺皆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代强调多读多写多体会,此一“多”字意蕴深刻。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
“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启的占多少。
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以上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搞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一)预期目标
1.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2.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
3.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4.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我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研究内容
1.掌握方法,促进读书技能的提高。
2.优化语感,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3.接受熏陶,促进人文素养与情感意志、审美情趣及价值观的提高。
4.重视积累,促进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研究、行为观察、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
除总课题外,由各年级语文备课组长负责,设立了若干子课题,全体语文教师都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效果
从大语文观看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
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大语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
“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
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
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在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方面,我们将主要采取以下“四条措施”:
1.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读书是需要氛围的,营造读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
要求每个班级做到四个“一”:
布置一个书香教室;
出一期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介绍读书的方法的读书板报;
建立一个好书交换站;
继续坚持“每周一诗”活动。
2.制订详尽的读书指导计划。
要让读书活动收到实效,班级读书活动的开展质量至关重要。
我们准备通过召开语文教研组会议,请优秀教师介绍经验,以年级组为单位,结合本年级学生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制订班级读书方案,商讨如何开展班级读书活动。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举办扎实有效的读书活动,能够有效地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除了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读书活动,还力争做到:
(1)上好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请专家评课并作进一步指导。
(2)举行年级读书汇报会。
低年级童话故事表演会;
中年级“冬之韵”美文朗诵会;
高年级读名著、写书评活动。
4.读书活动要真正取得成效,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至关重要。
所以,我们要求各语文教师做到:
(1)利用各种机会(特别是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读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改变家长的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
引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创建书香家庭等活动。
(2)在“家校联系本”上请家长每天填写孩子的读书书目、读书时间,真正做到家校携手育英才。
第二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研究
德州市实验小学
李平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写到:
“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九年课外的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
今天,我们怎样来看待课外阅读呢?
从“大语文观”来看,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教授文字章法的学科,语文世界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文情怀的陶冶,有精神世界的奠基等。
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他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
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呢?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
?
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
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应该从孩子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心理需求
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
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
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