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55199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分析报告.docx

《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分析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分析报告.docx

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分析报告

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作者:

————————————————————————————————日期: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准确地掌握全区新农村建设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问题,研究破解的思路和方法。

带领由9个部门分管领导组成的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组先后到敬仲镇、南王镇,通过听取汇报、深入座谈、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对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我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效

1、开拓“三化”带动下的新型“三农”发展道路,城乡统筹走向深化我区按照“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和“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思路,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城乡发展快速融合。

坚持工业化带动,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经济基础。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企地联动、园区带动、项目推动,全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充分发挥齐鲁石化公司的原材料、基础设施、人才等优势,积极发展化工、塑料等配套产业。

始终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增长极,规划建设了齐鲁化学工业区,搭建了加快发展的优势平台。

目前,进区项目达86个,总投资47.4亿元,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

调整了临沂经济开发区区划,启动建设了南王精细化工园、齐峰造纸工业园,三大园区累计引进项目109个,完成投资47亿元。

目前,园区经济聚集了全区经济总量的70%。

去年所有乡镇财政收入均过千万元,其中4个过2000万元,2个过5000万元,1个过亿元。

镇域经济的膨胀壮大,拉动了乡镇财政快速增长,为以工补农、富裕农民、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6年全区对新农村建设的奖励扶持资金达到4700多万元,2007年达到5276万元。

2008年达到1亿多元。

各乡镇、街道也相继设立了专项资金,完善奖励和补助政策,辛店街道、朱台镇08年安排资金600多万元扶持新农村建设,稷下街道专项资金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南王镇研究制定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奖励政策》,鼓励各村居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敬仲镇、皇城镇等乡镇也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坚持农业产业化带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逐步推动农业转向工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建设了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配套完善了园区的基础设施,扶持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

目前,齐城农业高新区引进项目30个,完成投资15.3亿元,巧媳妇、齐美斯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快速成长,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全区农业企业发展到200多家,其中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发展到3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1家,其中省级4家。

另外,农业产业化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发展到44家,带动近50%的基地和2万农户走上了产业化经营之路,农民户均从产业化经营中增收近1500元。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支持力量。

坚持城市化带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临沂区以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为目标,从推进城乡规划、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保障、城乡管理、生态建设等一体化入手,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初步实现了“七个一体化”。

城市化水平已达52%,道路交通、供水、电力、电信、环保等实现“无缝对接”,形成了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城乡相连的格局。

2、以建设农村全面小康“十大工程”为总抓手,依托现代城市优势,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多路并进临沂区按照“十新”目标和“十策”要求,以生产发展、生态改善为主题,从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态建设、人居环境建设和社会事业提升四大方面,提出了现代农业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绿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社会保障建设、农村社会事业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工程”,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200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实现29.3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65元,增长14%。

今年以来,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蔬菜、畜牧、林果三大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12万亩玉米优质粮基地,新建绿色蔬菜基地2.04万亩,新建和改造标准化畜牧养殖基地、小区39个。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区农业企业发展到9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龙头企业达26家,过亿元的7家;新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

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6家,组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3个。

农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新认定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9万亩。

完成了3个乡镇兽医站配套建设。

新建和改造农家店48个。

新增农村宽带用户3200户。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开发整理土地1200亩,新增耕地600亩;实施了淄河8.3公里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完成荒山造林4000亩,古墓绿化500亩,“两沿三环”绿化30公里,建设农田林网2万亩。

完成了100个村庄规划修编完善工作。

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00个。

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73.68公里。

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4个。

建设绿化示范镇1个、示范村10个。

健全完善乡镇垃圾处理体系,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2个,建设农村垃圾池130个。

完成了涉及70个村5.9万人的村村通自来水升级改造工程。

通过机械深耕、氨化青贮、生物利用等渠道,完成了农田秸秆实施全面禁烧。

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81%,各级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0元以上。

农村低保标准达到1200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100%。

投入4500万元在全区全面铺开了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工作。

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595人。

严格落实“一免一补”,救助困难家庭学生1672人,资助贫困大学生82人。

完成12所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

改造建设乡镇卫生院7处、村卫生室50处。

新建规范化乡镇综合文化站2处、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12处。

新建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村96个。

深入推进文明新风“六进农家”和“法律五进”集中推进年活动,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新建农民文化大院30个,完成了70个村的路灯安装。

把凤凰镇、南王镇、辛店街道作为试点,开展了合村并居工作。

凤凰镇金召口社区9个村的合村并居已完成了80%。

南王镇、辛店街道编制了规划,正在准备实施。

3、既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又着力联片创建、联手共建,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临沂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村人均收入水平、传统观念等因素,把全区443个村居划分为32个试点村、112个建设村、299个综合整治村,并提出不同的建设标准和时限,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目前已经有32个村居达到示范村居标准。

按照产业突出、特色鲜明、亮点鲜明的原则,实施了“联片创建”活动,12个示范片区呈现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全区层面上,按照共同发展的战略思路,实施了1名区领导、1个区直部门、1家重点骨干企业“三位一体”共同包建32个试点村工作责任制。

开展了“联手共建新农村行动”,选择56个贫困村和1000户贫困户,由区直机关、区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结对帮扶。

活动开展以来,各部门、企业、社会团体和驻村干部与试点村、贫困村、贫困户建立了“挂包”责任制,先后组织共建互动活动200多次,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支持农村资金、物资约300多万元,落实项目60个,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形成了城乡、工农、党群之间长期稳定的互动共建关系,进一步加快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展开。

二、必须正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以“三化”带“三农”为导向,以“十大工程”为总抓手,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临沂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然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认真探索和解决。

一是农民增收难。

我区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人数占全区农业劳动力总人数的55%,只有30%的农户有致富项目,许多农民依然依赖仅有的几亩土地,通过种植谋生,找不到致富门路,农民增收难。

二是村居集体经济薄弱。

村集体经济收入低于3万元的薄弱村有149个,47个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干部工资和日常开销都不能解决,滞缓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是农村经济服务体系有待加强。

我区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虽然不少,但是个体规模、整体实力小,在带动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上相对偏弱。

农民合作组织、中介服务机构作用发挥不够,全区农村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社员仅占农业人口的2%,农户带动率不足20%,起不到连接农户、及时提供信息、开拓市场的作用。

四是村内道路建设有待加强。

村内道路建设是一项投资规模很大的公益性事业,村集体无力承担。

目前全区村内主干道硬化率只有65%,小巷硬化率仅达25%,村内路况很差,群众对于修路的要求和呼声很强烈。

五是部分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

少数村班子缺乏好的发展思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

三、推进临沂区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临沂区新农村建设成绩、经验和问题的调查分析,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当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加以制度化、规范化,构建城乡统筹的长效机制。

(一)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构建多渠道筹措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

资金投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证。

一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

随着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和财政实力的增强,要将财政资金的分配更多地向“三农”倾斜,提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进一步压缩财政支出存量中的一般性支出,腾出财力用于增加“三农”投入,确保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

二是要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三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光靠财政是无法完全做到的,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工具,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吸引金融信贷资金投向农村,同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是要整合支农资金,逐步改变目前存在的支农资金使用比较分散、效益不高等问题,将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统筹使用,切实发挥支农资金的整体效益。

(二)既为农民多方开拓收入渠道,更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构建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机制。

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环节。

目前,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已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努力,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持续增长,但农民收入仍然偏低。

为此,应当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壮大镇域经济,多渠道扩大农民就业和创业,通过创新形成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机制。

(三)发展和完善合作经济组织,构建提高农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长效机制。

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组织,有利于农民走出小农生产方式,促进农业朝现代化方向发展。

要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采取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或“合作社+企业+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促进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与农民结成更加紧密地利益共同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积极帮助和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拉长产业链,努力实现效益和规模不断提升。

(四)进一步打破现代农业建设的制度瓶颈,创新土地合理流转机制。

土地流转是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为此,必须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

在尊重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基础上,采取经济办法,实行承包地的有偿流转,组建以承包土地使用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五)加强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实行政务公开、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构建有效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治理机制。

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工作,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带领农民致富的乡村带头人队伍。

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加强村民自治配套制度建设,增强村民民主意识,加强农村法制建设,进一步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激发农民的创业潜能,让广大农村丰富的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活力竞相迸发,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