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六个“金点子”Word文档格式.doc
《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六个“金点子”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六个“金点子”Word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把“终身学习”确定为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最强音。
教师若不去主动学习,其观念就是滞后的、知识就是陈旧的,就无法揭示教育教学中规律性的东西。
研究也只能停留在表层,是肤浅的,甚至是盲目的,无法真正实现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
研究问题的提出,方向的确定,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
它既来自教师丰富的教学实践,又基于教师获取、占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坐井观天,闭门造车都是伪研究。
教师只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勤于学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清教育发展方向,把握教育改革的重点,捕捉国内外教育的新动态,才能登高望远,审时度势,把准脉搏,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确定研究的方向。
只有勤于学习,夯实自身教育理论基础,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方可得心应手,有章有法。
其次要是自我反省者。
中小学的日常教育活动重复度很高。
久而久之,教师容易对某些教育现象习以为常,不敏感。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要做一个观察者、反省者和实践者。
客观地讲,现在教育改革的深广度是前所未有的,教育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可以说是俯拾皆是。
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就是课题,教室就是产生问题的场所的思想。
古人云: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始于细”。
要善于从日常工作的细微之处,运用批判的策略,反思教育行为,质疑内隐的教育观念,提出有新意的研究主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脱离实践的研究是盲目的研究,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边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定会成“正果”。
二、大题小做,小题大做,我能做到研究要取得成功,必须考虑课题的现实可行性,即“能不能研究”的问题。
课题再好,如果没有研究的内、外部条件,也难免落空。
确立课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现有的研究基础、课题组的人员结构、内外部的专业资源、已有的设施设备以及必要的经费保障等。
同时研究必须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进行,才能得心应手,取得真正有推广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
教育研究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
宏观研究的课题一般较大,范围广,对象多,大多是学校以外的职能部门的研究。
如未来基础教育的新特征的研究,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等。
这类课题一般不适合中小学教师研究;
中观研究是介于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之间的运用性研究,它是运用已取得的基础理论知识,探寻有具体运用价值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措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如某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双语教学研究;
微观研究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某一具体问题或因素进行的研究,大多数是对学校内实际问题的研究。
如对某种教法、学法的研究,对某类学生(如差生)的研究,对某学科内容(如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等。
中小学老师除进行中观研究外,更多的是要进行一些微观研究。
大题小做,就是学会切蛋糕,将大问题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化整为零,攻其一点,也就是小课题。
如有效教学的研究就可分解为有效的提问、有效的预习、有效的复习、有效的合作等诸多小课题。
小题大做就是要老师们善于解剖“麻雀”,持久的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深挖细究,在精深上做文章。
如政治教学中材料题的解题方法,时事政治复习的有效策略等。
三、题小意深,切准中心,我能提高开展课题研究要“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是“土生土长”,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充满鲜活的生命力的研究。
要求教师根植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改进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切忌搞所谓的“假、大、空”的“研究”。
为此,选题要实、立意要真、切口要小。
常言说“船小好调头”。
“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人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研究内容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章节或某个专题,也可以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案例、问题等,如“提高中学生工具书利用率的研究”。
“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比如“学困生转化研究”,“提高学生对数学错题进行自我分析诊断能力的研究”;
“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
类似于“怎样记住学生的名字”,“怎样排位”等。
“真”就是少些花架子,要真研究、真讨论、写真文章、真实践。
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实际意义。
四、热点、空白点、独特点,我有个性教育科研是一种创新活动。
要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最终提出的必然是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新理论。
热点问题反映着教育改革面临的新情况,具有全局性、持久性、复杂性。
教师要善于从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中找到切入点,发现并追踪热点,并与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对照,做出理性分析。
这样选择的问题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如当前课程改革是最大的热点,教师可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等热点问题人手展开研究。
再如,在社会急剧变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学校德育也面临新挑战,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的精神就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还有如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农村寄宿学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等都是当前教育的热点。
空白点就是教育研究的一些盲区,或是容易忽视的某些方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要善于从对同类研究的比较中捕捉他人没有涉及和解决的问题,选择与他人不同的研究角度作为课题。
例如:
新课程方案分为“三个板块”,其中对选修课和活动课研究少,需要深入研究其目标、内容、形式、管理体制等。
如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如何形成农村学校办学特色的问题等。
“独”,即:
人家没有,我独有(原创性);
“特”,即:
大家都有的,我有特色;
“新”,即:
别人有特色,我有所创新(开拓性)。
如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
当然,创新并非一定要另外开垦一片无人问津的“处女地”,而是要善于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
五、周期要短、操作要易,乐群独慎、我能奉献一项课题,有时往往需要一个有共同的价值追求的合作团队,优势互补、共同努力才能做好。
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取得成效的标志和灵魂。
在共同目标指引下,有明确的合作理念、具体的工作分工、良好的工作机制,才能保证合作有序、有效地进行。
课题成员要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顾全大局,乐于奉献,主动参与,才能及时高效地完成任务。
中小学教师一般要选择一些“短、平、快”的小课题研究。
一是时间要短。
小课题是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根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具有随机性、偶发性、情景性,常常是不约而至。
研究周期要很灵活,时间视研究的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
二是见效要快。
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
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
研究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也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关键是要教师自己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有所愉悦就是成功。
六、勤于笔耕,及时发表,我能成功叶澜教授指出: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写作是总结,是反思,是提升。
把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探索,自己的经验展示出来,让自己的文字变成公开发表的铅字,这应该说是每一位研究者的愿望。
能著书立说,或在期刊上发表见解,固然是好。
但发表文章也需要慢功夫。
想一蹴而就,一举成功,那是不现实的。
研究中人人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体会,如果稍稍留心,勤于笔耕,积少成多,厚积薄发,这必然会使教学绿草如茵,春色满园,从而踏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课题研究成果不可固守于报告、论文,要灵活。
可以是总结、心得体会、教育叙事、研究日志、个案集、展示课、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学课例等;
也可以是非文本形式的,如音像制品、教具、学具等。
教师只有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把握教育的走向,不断走向成功。
做一个有成就感的老师,做一个享受教育的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作老单住!
甘肃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