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3813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

/

6

4

5

1

教师B

8

教师C

7

占所列问题百分比

38.8%

29.6%

表2 

教师提问行为分析表

(一)

教师

占问题总数百分比

类型

常规治理性问题

19.2%

经历性问题

26.9%

50%

25%

推理性问题

34.6%

41.43%

45%

制造性问题

8.57%

27.5%

表3 

学生回答的类型分析表

课不

回答问题总数百分比

回答类型

课1

课2

课3

无回答

7.5%

机械推断是否

23.1%

30%

5%

认知水准回答

15.4%

31.43%

推理回答

53.8%

31.42%

40%

制造评价性回答

7.14%

结论:

教师提问方式正在转变,推理性问题占30%以上,制造性问题的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但教师之间还存在差异。

(1)提问具有包容性和启发性。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恰当的提问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考虑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3节课中,教师所提推理性问题共56个,占问题总数的44.4%,相应地学生的回答也不只是停留在机械推断是非上。

反映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只是把教材问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问一答,在形式上专门热烈,实际上却没能触动学生的思维,而是居高临下的设疑、激疑,依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对象的一系列“矛盾”之中,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激起求知欲。

(2)制造性问题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但教师之间还存在差异。

从表2能够看出三堂课中,制造性问题所占问题总数的比例分不是19.2%、8.53%、27.5%,讲明教师差不多在重视制造性问题的设计。

制造性问题的设计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特不重要的,教师通过制造性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过程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思维会特不活跃,会产生不同的方法,会出现出制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制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三) 

课堂教师听答行为分析

教师听答行为情况分析表

无反射倾听

3

有反射倾听

13

15

9

“察颜观色”倾听

10

20

23

结论:

教师能注意听答,尊重学生,但缺乏鼓舞性倾听和反射,未充分关注个体差异。

(四) 

课堂练习分析

三节课练习时刻均在5分钟至7分钟之间,练习题总数多的有22题(因为是计算课),少的有5题。

从练习题的类型看,集中在序列经历,理解推理和综合应用方面。

结论1:

概念课的教学,教师从重视知识的结论(如公式,定理等)逐步转化为重视让学生获得结论形成的过程。

从两堂概念课的教学过程看,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能为课堂教学创设合作操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制造、再发觉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合作操作、探究交流的实践活动中主动猎取知识,进展创新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

如《圆周长》一课,教师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的合作与实践,得出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又如《角的大小》一课,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摆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结论。

结论2:

计算教学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的过程。

由于每个学生所生活的家庭、文化环境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数学现实,因此他们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也不完全一样。

当一个数学问题出现时,每个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来考虑问题应该如何样解决,也就不可幸免地会出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从计算课的教学过程看,教师认识到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究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究突出算法多样化,如53-19一题,学生想出了7种口算的方法,从而学生的发散思维力得到了训练。

(五) 

课堂教学时刻分配分析

课堂教学时刻分配情况分析表

占总课时刻百分比

讲解

师生

回答

小组

合作

学生

自学

非教学时刻

7.3%

76.4%

6.2%

0.2%

0.79%

6.25%

78.75%

3.75%

9.0%

2.5%

5.83%

51.66%

27.91%

12.5%

从上表看,师生问答占总课时的50%以上,用于小组合作和学生自学的时刻年级之间存在差异。

(六) 

课堂情景分析

1、创设良好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长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严峻地压抑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

听讲西方的小孩如出现“43+57=99”这类错误,教师的评价是“专门好,与正确答案专门接近。

”教师的这种宽容、激励,有利于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个性健康是建立在有安全感的心理背景下的。

从三节课来分析,教师注意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具有安全感的心理环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具体教学行为表现为

(1)当学生有不同见解时,教师满怀热情地给予欣赏和激励。

如二年级《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一课,学生在老师的欣赏和激励下,表现得自信且思维活跃,一道题想出了7种算法。

(2)当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启发和诱导。

如《圆周长一课》学生制造性地想出用滚动法、绕绳法能够测圆周长后,教师进一步设疑:

“那电风扇叶片旋转的轨迹也是一个圆,那个圆的周长如何测?

”学生积极考虑,教师适时启发学生,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研究圆周长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研究从哪里入手呢?

学生又有困惑,教师点拔“你猜猜看圆周长与哪个量有关,有如何样关系?

”进一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研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

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进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三堂课,三名执教老师都认识到了这一点,把课本中地例题、讲解和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重视概念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结论的综合过程,不但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因此然。

教学中,教师舍得给学生多一点考虑的时刻,多一点交流的机会,多一点体验,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重视课后小结,逐步提高课堂小结质量。

从三堂课的小结情况看,三位老师都注意了课的小结,但从小结的深度看,大概停留在对知识内容的小结。

课堂小结一般可分为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知识内容的小结;

二是对知识研究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作简要的小结。

三位老师对知识内容的小结比较多,也比较注意,但对学习过程的小结较欠缺,我们应该在这一点上转变观念。

对学习过程的小结,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一个简要的回忆,理清思维的过程。

我们是如何来研究那个问题的,是通过哪些方法、手段、步骤来研究的,这是一种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的考虑和学习,更为重要。

从元认知的角度看,学习过程的小结也是特不重要的,它是对学习过程的一种自我回忆、检验、调整、评价与监控,能够更好地促进以后的学习。

三、反思与建议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转变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

课堂教学除了知识传递这条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认知和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

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数学情感的作用,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

第二,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相结合,注重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三,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投入,提倡具有愉悦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

第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进展。

转变学习方式,关注合作学习的有效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与经历,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动身,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小组合作学习便是一种专门好的形式之一。

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不仅能够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表述和反省,而且也能够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倾听不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合作交流只流于形式,如何样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并让学生也体会到合作的意义呢?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有明确的要求,因此要求的提出能够“建议”的形式,并讲明这些是参考建议,小组能够用自己的方法组织活动,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第二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怀以下问题:

(1) 

行为的参与度 

一种是积极观看、考虑、认真讨论,亲自实验

操作,写写、画画、算算等;

另一种是旁观,不积极讨论。

(2)情感参与 

一种是兴趣浓厚,态度认真,有了一些收获流露出

成功的愉悦;

另一种是表情淡漠,有厌倦情绪、依靠他人。

(3)认知参与度 

一种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觉问题或寻求

规律,从专门事例到类似问题;

 

另一种是机械仿效,条件不清,不善于由此及彼。

第三合作交流。

教师在组织交流之前要提供学生独立考虑的时刻,让学生预备好要交流的内容,使学生在交流时有话可讲,从而提高交流的效率。

第四小组竞赛。

教师可采纳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三)转变教师角色,关注学习中的不断“反思”。

教师是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地执行大纲和教材,也不只是原原本本地按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

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制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究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通过多次的反复考虑,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本质特征。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