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文档格式.doc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
二、研究目标
1、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方法途径,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2、继承我国阅读教学的优良传统,吸取现代阅读教学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3、积极拓展阅读资源,开发自主阅读材料,让儿童在自主阅读中提高阅读效率。
三、研究内容
我们的课题研究重点放在小学生良好的课内阅读习惯培养方面。
通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把本班学生培养成好读书、读好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知书达理”的文明人。
四、实施方法:
(一)重视字词,加强训练,让学生的阅读得到保障。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
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而这一点的实现要接合学生的预习进行,相信也是所有高年级语文老师的共识。
(二)巧妙设计,激发兴趣,让学生愿意阅读。
1.精心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可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
例如在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时,老师可以充分结合文中优美、流畅的语言,配上一段舒缓动听的音乐和精美、生动的动态画面,再加上老师饱含深情的范读,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
学生在细细的听、看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也会被老师美的情感、语调和生动的画面所陶醉了。
孩子们其实是很善于模仿的,老师的范读无形中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
这时他们也显得跃跃欲试了,这时老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
学生反复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2.充分发挥想象,培养阅读兴趣。
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却是无限的。
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从“有尽”的“言”中领悟到“无穷”之“意”。
如教学《过分水岭》一诗时,可以让学生想象现在山水偶会哭、会笑、也会向别人表示留恋和关心了。
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有兴趣与思考余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自然也就“爱读”了。
3.组织课堂游戏,培养阅读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
在中高年级教学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方式,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晏子使楚》一文就最适合此法。
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
4.开展课间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我们开展朗读比赛、办读书剪贴报、手抄报,开展读书会、讲故事比赛、读歌朗诵会,展示优秀读书笔记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觉进行课内外阅读。
相信结合我们的“读好书好读书”活动这一点任何班级都能得到有效落实。
(三)相信学生,加强引导,让学生学习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只相信学生。
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
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讲。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只是听,被动地接受,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
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
学生一读就懂了而且读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
比教师一味的分析讲解,实际效果要好得多。
从表面上看,阅读就是眼睛看,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有效的阅读要求小学生不仅用眼睛看,而且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
特别是对课文以及一些有启迪的好作品,不能走马观花,需用心体会,圈点批注,认真思索。
而这些工作教师是不能越俎代庖的。
(四)教授方法,大胆质疑,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彰显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
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我把预习纳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
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
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过程是一个有生命的过程,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略读法。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习作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
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
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对语言流畅,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
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
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
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读书笔记。
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
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阅读能力。
“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
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
每教学一篇课文,我就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
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质疑,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进入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样也就逐步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阅读能力。
(五)课外拓展,提高兴趣,让学生学会阅读
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
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
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
无疑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艰难的活动过程。
我们只有在日积月累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