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高中组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高中组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高中组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它们始终留在你的脑海里,只是暂时被掩埋。
它们虽遥远,你却不乏感知它们的途径。
或是通过普及式的群众传媒,或是通过隐秘性的口口相传。
因为遥远,它们都被罩上了一层模糊不确定的色彩,阻碍着你的细细寻觅。
你有众多理由回绝置身室内,可它们不可否认的存在仍为你带来不安与忧惧,这不安不一定是基督徒似的深深的负罪感与赎罪欲,也不一定是佛教普渡众生的慈悲心怀,或是士大夫一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你只是不安,从你心底善的流域。
我不相信任性本善,更不相信人性本恶,只有多少的区别。
而这不安便是从最根本的善中折出的光辉,它只是一种本能,一点带着正义色彩的善。
面对着不安,一些人选择了直面。
它们不辞千辛万苦的寻找,不逾万水千山地漂泊,只为一片心安。
正如当年在水门事件中坚持揭开冰山一角的新闻记者,远赴硝烟民满的战场只为心中人道主义精神的志愿救助者,需要指出,遥远并非空间概念,而只在感知,在一件事情中你只要能彻底地置身事外,那它便是遥远的。
在至今仍感动于垂垂老矣的马寅初面对攻击所说的话:
“我虽年届八十,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
〞这样的傲骨,如何配不止勇士之名?
然而这一选择却有着及大的危险,更非常人所及。
假设论不安,如能直面,只怕难以数尽,一人一生的努力,恐怕都仅为杯水车薪。
勇士往往过早逝去,又有几人留名?
更多的人,面对不安,物理承受,便选择公布于他的小社会,以求稀释自己的不安,平坦自己的责任。
此时假设无人又应,便可从于大流,生活如常。
而被告知知者亦可公布于他的小社会,来加倍释这不安,几释,不安便越来越淡,只成为心底上无关痛痒的一绕,在大势所趋的保护下被永久掩盖几近无形。
随着牵扯人员越来越多,社会便成了平铺而无力的社会,纵使再有人愤起,也可仰仗着社会冷眼旁观,凭着所谓法不责众心安理得地做“沉默的大多是〞,“善〞的一角也就因此而蒙尘。
无力再次闪光。
所以仍然有凉风习习,鸟语花香,恶与灾难仍在上演,仍被呈现于眼皮底下,可舒适也仍在延续。
而当着惰性加倍,我们冲淡不安的速度也愈发快捷,最初的不安也越来越少。
直至我们已无法置身事外之时,不安也早已被抑制,沉默可以代表静谧的心灵的无限沉思,也可以代表黑暗中队萌芽的扼杀,这样平铺而无力,和谐而无声地社会,如何指望它冲出有力的一拳?
假设既不愿成为冲在前面的勇士,抑不愿在无形中泯灭自己的善的灵光,便好好珍惜自己的不安吧。
不安事实上无处不在,我们便该珍惜自己感知的才能。
在压抑时,将它喷薄而出,纵使不能激起熊熊烈火,抑可激起小小的火烛。
用行舍藏,便是智慧。
假设没有这种智慧,我宁可偏向前者。
孔子说: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鲁迅说:
“相比于国家的自大者,我更欣赏个人的自大者。
〞相比于平铺无力的社会,我更希望有一个参差多态的社会,即使过于偏激,即使有时蛮不讲理,至少也有众说纷芸的声音,至少也有站起来的人,至少也有顶起太难的力量,已时时洗刷心灵的蒙尘。
与其选择完美的寂静,不如选择小小的拙劣的冲击,以保存心底的不安,以在置身事内的事件中又向善的勇气。
纵使疯狂,纵使可能受伤,仍然很美。
一位德国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大意是:
当他们抓犹太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当他们抓心教徒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天主教徒。
当他们抓我时,没有人再能为我说话了。
平淡的话中透出一股凄凉。
我们或许会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无能为力,但我们不该将其忘却,更不该将那一份不安忘却。
假设没有当初一次次地争取,如何能换来今日的自由歌唱。
而不安,便是我们当初选择争取最初的动力,它是激愤与悲悯的源泉,造就善的故事。
当黑幕覆盖大地,万物无声之时,我们至少该看到自己心底的不安,那便是正义的希望!
愿得心安
李子卓
北京四中
袁海萍
大脑先生:
我是最忠于您的心脏,您知道那三个渔人后来如何了吗?
因为没有任何线索,第一个、第二个渔人都放弃寻找。
他们每一日都不停地告诉自己:
太晚了,太迟了。
但没有什么效果,打从他们捡到瓶子那一日起,他们开始每晚做着同样的梦:
一个看不清模样的人孤独地坐在一座孤岛上,一切都很昏暗,只有一双黑亮的眼直直地盯着他们。
他们每天都被吓醒。
后来,因为精神衰弱,第一个渔人每每出海都昏昏沉沉,一次小小的风浪丢掉了性命。
第二个渔人抚慰自己,一定有人就来那人,但仍旧噩梦不断。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夜,他在梦中终于看清了那人的脸——赫然是他自己。
只有第三个渔人坚信“既不会太晚也不会太远〞踏上了寻找那人的征途。
天南海北,每个角落都不放过,但直到他白发苍苍、垂垂老矣,也一无所获。
可奇异的是,他躺在病榻上,脸上却浮显隐约的微笑。
望着身边的亲人,他喃喃自语:
“那么如今我可以说心安了。
那人大概早已获救了。
〞随即,他咽了气。
当然,相信大脑先生您必定是看出来了,以上纯属我虚构。
但我绝么有戏弄您的意思,只是为了对您说一句想了很久的话:
无论您做与不做,只愿得心安。
前两个渔人想得很细,考虑很多,没有像第三个渔人那样做了一辈子无用功。
但他们一生活在不安之中,最终将自己困在了心的荒岛上。
而第三个渔人虽劳无所救,可他求了心安。
我知道您聪明,每每遇到什么情况总能想到一堆好点子,一堆顾虑。
最后的最后,您总说算了,您说有别人,您说做了或许更糟;
您说忘了吧。
但您真的忘了吗?
上次学校组织去了江西支教,您很是兴奋。
想带着小孩子做手工,想知道他们平日的生活,想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
可是立即地,您又时对自己说,不可以。
万一让他们学会了享受物质怎么办?
万一他们是留守儿童怎么办?
万一他们用一双天真的大眼睛看着我,告诉我他们走不出去呢?
于是,您几乎什么也没说,只教了半节美术课。
最后走的时候,看着孩子们去拥抱最受欢送的小老师,您站在一边,疑心自己连名字都没好好告诉孩子。
后来孩子寄来了信,收信人里竟有您的名字;
您反复得看那封错字满篇的信,好长时间不放手。
我也为您快乐,呼呼地越跳越快。
连我还是知道,您又多么懊悔那些没做饿事,每次您想着它们,我也跟着向下沉。
您考虑得多,未必是好的。
假如最后非但什么也没做,还每每想起都胸闷难过,那些考虑就太多余了。
您又想过,或许做了,就不一样吗?
这回换个例子,您还记得为老人让座的事吗?
从初中时,您坐公交就不再坐下来了。
因为太过内向说不出“奶奶您坐〞,也不想做装睡视而不见的事儿。
后来上了高中,一次车子无人,您坐下,结果后来人却多了起来。
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一步三晃地上来,看着就让人担忧。
间周围无人让座,您控制着四肢僵硬地站起来,脸部也平肃异常。
值得开心的是,老人和您道谢,您也抿着嘴角笑了,我也快乐地狂跳了好一阵。
瞧,您怕了那么久,做了,才知道并不可怕,还因此有了更多的勇气。
我和您同事出生,我从出生起就只负责无尽地跳动,您从开始的一片空白到如今我眼中几乎是无所不知的存在。
但不管是再多久之后,您最深处的悸动都无法瞒过我,您压抑再久的愿望一旦想起,我都狂跳不止。
我是多么思念小时候地你,想到什么做什么,从不会懊悔。
当然,您如今也不说懊悔。
我说了,一开始的故事纯属我虚构,第三个渔人假如放在现实里也不会心安的。
现实要残酷更多,您们纵使看重结果——虽然嘴上不说。
但是您要知道,现实里也难遇上故事里这种奇怪事儿,再难的事也会有结果的,再糟的结果而回让您得到些什么东西,而卧相信您会甘之如怡。
我也知道您总说这世界真是什么人都有,这社会发生的事总让您望而却步。
可我还听您说,看清这世界,然后爱它。
您又那么多朋友,我相信您能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做一些您之前总顾虑太多又每每懊悔没做的事。
当然我说了这么多,只想告诉您:
您还年轻,想到了就去做,如今就那么多不安,以后力不能及了难道要在懊悔中虚度一生吗?
您想做哪个渔人呢,将自己困在心的荒岛里,还是即使徒劳无功也能笑着和自己说“不虚此行〞呢?
还有,我这个心脏可要陪您一生呢,您每每懊悔我都胆战心惊地猛跳一阵,您不在乎自己考虑太多占去太所脑容量,我可是会得心脏病的。
大脑先生,做与不做,愿得己心安。
另:
您回去再遇到乞讨的老奶奶,不妨考虑一下给她零钱,我知道您又一阵不安了。
愿陪您心安一生的心脏
2013年8月3日
宇宙大问,解在人间
樊问朔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
李宏
几个渔人,一个瓶子,一张纸片,几行文字,直逼人类思维的尽头。
救助或不救助?
理性判断或感性体悟?
入世的知力解释不了的,宗教的机锋就能明断了?
渔人面对的问题太严重,困惑和迷茫压得他们欲辨而动不得。
从人性与知欲本能出发,他们想象着这位未曾谋面的人类兄弟在荒岛上市怎样谋生存,怎样坠入绝望,怎样非人地死亡。
这种推测必将勾连起对同胞的怜悯。
而对别人命运的揣测之后便是对自己未知命途的恐惧。
极其合理大拿黑暗惨绝的经历既然会发生在他者身上,本为什么不会成为自己的终结方式?
彻骨的冷意从齿根摹地弹出,生命之侗着对非理性非常识的恐惧。
再从理性知识去认知,全部的信息就收纳在一个漂流瓶与一张小纸片中,甚至都不能复原真相最简单的轮廓。
身份未知、地点未知、时间未知、生死未知。
没有逻辑,不能判断,超越了可知。
或者像第三个渔人一样跳脱常识,用哲学推衍,不不会太晚,因为何时都有可能;
不会太远,因为没处都在发生。
不知那人的方位,其实亦何尝知道自己的方位?
甚至可能,呼救的人就是自己因为精神盲点而不曾认识到的自身......一次偶尔,勾出看渔人,不,是人类骨子里的冲突。
自幼时便确定形成的清楚绝对的认识秩序被打破了。
彻底地模糊让他们洞见自己的无知苍白。
走到思维的尽头,渔人不安,读者悚然,寂静落下,混乱开始。
那么干脆脱离此间,以彼此的高度来俯仰人世。
该去拯救吗?
该选择无声吗?
末法时代,人人迷茫。
科技祛魅的现代世界,上帝已死,信仰崩塌,天下承平,人们信奉超自任来消遣无趣的光阴。
世教凌矣,暴力恣肆,想、气横行。
佛教净土早已布满灰尘,铜佛、木佛、泥佛;
梵音、佛乐、法帖欺漫世人。
真佛从精神世界里消失,小乘佛法依稀残留在俗人对前代大师隐士的记忆里。
度已力无,何谈度人?
天荆地悚,个体尚不能开悟得救,又怎能苟求其人,撑一叶小舟,寻一片孤岛、载回一颗或许早已枯槁无救的心灵?
此岸诸事无了,此岸一片苍茫。
够了罢!
在思想的极路上,我们已经走了太久。
渔人的故事,只是无数引人困顿的寓言中的一个。
有太多的谜团,我们太想解开,却发现未知的事情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越来苦厄,却仍旧是一无所知。
应该知道,我们一定会遇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