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北宋诗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42315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北宋诗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章北宋诗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章北宋诗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二章北宋诗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二章北宋诗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北宋诗文Word格式.docx

《第二章北宋诗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北宋诗文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北宋诗文Word格式.docx

常慕白乐天体,故其语多得于容易。

尝有一联云:

‘有禄肥妻子,无恩及吏民。

’有戏之者云:

‘昨日通衢遇一辎軿车载极重,而羸牛甚苦,岂非足下肥妻子乎?

’闻者传以为笑。

”(欧阳修《六一诗话》)

2、西昆体

宋真宗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18位馆阁文人在编撰大型类书《册府元龟》时,闲暇中互相以诗相唱和。

以作诗为官余之消遣娱乐,多是咏物和官场生活之作。

杨亿将其编成《西昆酬唱集》,共有诗247首。

这些诗作深婉绮丽,多用典故。

在语言、音韵、声律上比较讲究。

在表面形式上有意向李商隐学习。

“时人争效之,诗体一变。

”但西昆体诗人没有李商隐那样深沉、炽热的情感与感慨,故内容苍白,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与自立精神,徒具一副华丽的外表而没有神韵。

《山海经》中言昆仑之西有群玉之山,乃帝王藏书之府,杨亿等人当时在皇家图书馆(秘阁)唱和,故以“西昆”为集名。

“杨大年、钱文僖、晏元献、刘子仪为诗皆宗李义山,号西昆体。

后进效之,多窃取义山诗句。

尝内宴优人有为义山者,衣服败裂,告人曰:

‘吾为诸馆职挦撦(xiá

nchě)至此。

’闻者大噱。

”(《古今诗话》)

3、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指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人,因宋人将贾、姚视为晚唐诗人,故名之为“晚唐体”。

主要作家有以惠崇为代表的九僧、林逋、潘阆、寇准等人。

除寇氏外,大都为隐居山林的处士和僧人,生活原本冷落,又要显示自己“不事王侯”的清高,故用力于诗风清冷、凄苦的贾岛等人。

特点:

首先,意象单调,进士许洞与九僧一起分题咏诗,提出不许用山、水、风、云、竹、石、花、草一类字眼,“于是诸僧搁笔”。

其次,形式呆板,以效仿姚、贾,所作以五律最多。

林逋《山园小梅》二首之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是晚唐体的最高代表。

林逋隐居西泠,“梅妻鹤子”,性情寂寞,才华枯淡,故其诗之气韵实则机械呆板。

作品选有《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底处凭阑思渺然?

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写景抒情,自由格调。

二、诗文革新运动

1、起因

社会因素:

北宋立国未久,统一全国及经济发展带来的满足感就已经开始消失,各种危机都暴露出来——边境对西夏、辽国作战连连失利,面临巨大的国家安全威胁;

国内冗官、冗兵渐多,财政入不敷出;

民间反抗时有发生;

思想文化界儒、释、道三家合流,进一步发展。

士大夫想争取和保持儒学的优势地位,对其加以改造,所以在当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中,掀起一股改革、完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潮流,形成了范仲淹为首的“庆历革新”和后来的“王安石变法”,而社会改革就顺势必然对文学提出了革新的要求,一则等于宋人对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十分强调,二则那些政治家,如欧阳修、王安石等人本身又是一代文宗,故提出文学革新要求是自然而然的事。

由于文官政治制度的实施,宋朝的文人大多集台阁重臣、学者、作家于一身。

所以宋代儒学复兴的进程,对一代文风的形成和变化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宋代的文学思想正是在这种政治、哲学、社会文化背景中产生,并通过文人创作心态的改变流向作品。

有宋一代的文学创作,明显地反映出了儒家的文学观在宋代占据着中心地位,宋人非常强调文学有补于世的功利性,在审美时尚与题材倾向方面,仍然继承了儒家厚古薄今、重源轻流、崇正轻变、贵雅贱俗的传统,同时也有与新儒学精神相一致的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一面。

文学自身因素:

即宋初白体、西昆体、晚唐体等主要诗歌风尚内容空洞,形式主义严重,自身不能承担反映现实、干涉社会政治的作用。

以至朝廷发出了“矫文章之蔽”的诏令。

2、过程

酝酿阶段:

代表人物柳开、王禹偁

柳开是北宋最早反对浮靡文风者,在理论上最早倡导复古主张,宣扬文道合一,并强调道对文的决定意义。

“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华于辞”,柳开是一个儒家,他之所以反对西昆体文风,着眼点在于复兴孔孟之道,不是从文学上考虑的,且本身没什么创作实践,故影响不大。

王禹偁在理论和创作上并举,基本主张“传道而明心”(传古人王道并能表达自己的感情);

文学创作上学习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其诗文多是关怀民生疾苦的内容,诗歌习用古体长篇,直写胸臆,初步显示出宋诗议论话、散文化的风格特征,王禹偁是宋初诗坛最有价值的诗人,后代清人吴之振说“元之独开有宋风气”。

代表作《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高涨阶段:

代表人物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尹洙、石介等人。

他们继承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精神,提出以下理论主张:

文章既要明道,又要重文;

要有利于风俗教化,有美刺精神;

文风应追求平易畅达。

为了传圣人之道,明圣人之志,就要继承三代两汉端凝典重的古文传统,摒弃舍本逐末浮艳轻丽的骄俪文风。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韩愈“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宋人道统由韩愈而登孔孟之室,文统也由韩愈而远绍两汉三代。

所以,宋初古文运动的先导柳开即声称:

“吾之道,孔子、孟物、扬雄、韩愈之道;

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

欧阳修由于其在仕途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故而他对于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古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不仅在继承道统与文统方面身体力行,而且,他所领导的作为庆历政治革新表征的诗文革新运动以文见道,纠正了宋初诸儒重道轻文的一偏之见,使道统与文统分久而合:

“其学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氏,著礼乐仁义之实,以合于大道。

”更为重要的是,他还为道统与文统的薪火传承选拔了一批重要人物:

“考之宋嘉枯二年,诏修取士法,务求平淡典要之文。

文忠公知贡举而先生(按,指梅尧臣)为试官,于是得人之盛,若眉山苏氏、南丰曾氏,横渠张氏、河南程氏,皆出乎其间,不惟文章复乎古作,而道学传,上承孔、孟。

”在欧阳修的大力推动下,文与道的关系,发生了从文以传道到文以载道的深刻变化:

“罢去浮巧轻媚丛错绣采之文,将以追两汉之余,而渐复三代之故”的古文传统被发扬光大,与此同时,宋人的尊体意识也讲一步强化。

同时,还有苏舜钦和梅尧臣,在他们共同的努力和相互的影响下,将诗文革新运动推向高潮。

当然也包含了文章体裁方面的尊体要求,也就是说在宋人继承道统与文统的过程中,欧阳修的作用至为关键。

当然,这种文风的推行也是遇到很大阻力的,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5载,欧阳修为主考官时,摒斥浮华之文,专取文风简约者,“及试榜出,时之所推誉皆不在选。

嚣薄之士候修晨朝,群聚诋斥之,至街司逻吏不能止。

或为祭欧阳修文,投其家,卒不能求其主名置于法。

然文体自是亦少变。

深入发展阶段:

代表人物王安石、苏轼,他们进一步发展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在创作上取得更大成就。

3、影响

最后彻底完成了唐代的古文运动,不仅直接决定了北宋一代文风,而且亦影响到了南宋的作家,甚至对明清作家归有光、方苞、姚鼐的创作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第二节欧阳修的诗文

一、生平简介

1、生平(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六一居士传》居士集卷四四)江西吉安人,家境贫寒,4岁丧父,其母郑氏以芦荻画沙地教之,并以其父生前为官清正廉洁相教导,此种家风使欧阳修后来得以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政治家与文学家。

在欧阳修应举时,西昆体盛行,“自景德后,文字以雕靡相尚,一时学者向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6)欧阳修当时虽认识到西昆文风的弊病,但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他也不得不从俗,如其所言:

“予亦方举进士……试于州,为有司所黜。

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

‘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记旧本韩文后》(卷73)因此,在早期,他也写了很多堆砌典故、词藻的骈文,如《上胥学士偃启》(卷95):

“某闻在昔筑黄金之馆,首北路以争趋;

附青云之名,使西山而起价。

”(正因此文,胥学士将自己的女儿下嫁欧阳修)再有,天圣九年《上随州钱相公启》(卷95)“西河幕府,最盛于文章;

南国兰台,莫非乎英俊。

他24岁中进士,次年为西京留守推官,结识了苏舜钦、尹洙、穆修、梅尧臣等人,这几人古文修养上是非常之深的。

“天圣之间,予(欧阳修)举进士于有司……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

”(《苏氏文集序》(卷41)《宋史·

苏舜钦传》载:

“当天圣中,学者为文多病偶对,独舜钦与河南穆修好为古文、歌诗,一时豪俊多从之游。

”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欧阳修的文学观和文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其对尹洙的诗歌,在认识上就从早期的“本人情、状风物”(《书梅圣俞稿后》居士外集卷二三)的技巧层面,过渡到“子言古淡有真味”(《再和圣俞见答》居士集卷五)的思想层面上。

而其对韩愈古文的学习,更有出新之态,“盖其横翔捷出,不减韩作,而平淡详赡过之。

”(吸收了韩文议论话的倾向和气格雄壮的文风,避免了韩文的硬句险韵)正是这群人声同气应,倡导古文革新。

“皇朝承五季陵夷之后,士气卑弱……自后欧阳修、尹洙专以古文相尚,天下竞为模楷,于是风一变。

”(《会要·

选举六》)

其后,欧阳修回朝为官,恰范仲淹与宰相吕夷简争执,被贬饶州。

欧阳修勇于言事,责高若讷,风节凛然,后被贬夷陵。

后34岁归朝。

又因支持范仲淹庆历新政,(政敌污之与其甥张氏有私)被贬滁州等地。

皇佑三年(45)在商丘居官清正,被誉为“照天蜡烛”。

48岁方回京师。

65岁致仕,居颖州(阜阳),次年病逝。

2、在当时的文坛地位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文坛的盟主。

首先,欧阳修本人博学多才,散文、诗词创作和学术著述都有着卓著的成就。

(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开启者;

学术著述有《六一诗话》、《易童子问》、《集古录》、《诗本义》等,词则直接影响了北宋早期的词风),为天下所仰慕,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其次,欧阳修又是一代名臣,地位崇高,入主文坛后,善于团结同道,提拔后学。

北宋中期著名的文人几乎都与欧阳修有着紧密的关系,梅尧臣、苏舜钦是他的密友;

苏洵、王安石都由他引荐而闻名天下;

苏轼、苏辙、曾巩更是他在科举考试中一手选拔的后起之秀,故在诗文革新运动中,欧阳修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欧阳修的文学观念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他在承认道决定文的条件下,又同时重视文的价值,并不像宋初复古者一味的重道轻文,并不简单的把文看作是道的附庸,更具全面性和理性,故时人称之为“今之韩愈”。

二、文学创作

欧阳修是一个取得多方面成就的大家。

他不仅是一个大文学家,还是史学家,(和宋祁合作编着《新唐书》,独篆《新五代史》),金石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