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42219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

《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诊疗规范文档格式.docx

3.性腺激素及其促激素,泌乳素。

4.甲状腺激素及其促激素。

5.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促激素。

24小时尿17-OH、17-KS、UFC。

6.生长激素。

7.肾上腺、性腺、甲状腺和心脏B超检查,心电图。

8.X线检查:

头颅正侧位片。

CT或MRI。

【诊断】

垂体瘤诊断须包括三部分:

1.确诊有垂体瘤;

2.肿瘤类型和性质;

3.了解垂体功能及其周围组织受累情况。

根据临床表现、X线发现,辅以各种内分泌检查,一般不难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诊断垂体瘤还需要与空泡蝶鞍、垂体外肿瘤、炎症与肉芽肿、变性、血管瘤、以及颅咽管瘤等相鉴别。

【治疗原则】

除对症支持治疗外,垂体瘤治疗有放疗、手术、药物三种。

1.放射治疗:

适用于肿瘤体积不大、无视力及视野障碍、颅内压不高者。

(1)深部X线照射,3500~4500Rad,30~50天。

(2)60钴照射,4500Rad左右,30~40天。

(3)放射性同位素质90钇或198金经蝶鞍植入者4000~4500Rad、30~40天。

2.手术治疗:

适用于视力障碍,可能发生失明、头痛剧烈及颅内压升高者。

3.药物治疗:

(1)溴隐亭1.25mg/日开始,渐增至7.5mg/日,肢端肥大症可用至7.5~60mg/日(怀孕时宜停药)。

(2)赛庚啶24~32mg/日。

(3)生长抑素衍化物SMS201-99550~100ug/日。

第二节尿崩症

【病史采集】

1.多饮、多尿,每日尿量2500ml以上;

2.若饮水量不足可出现软弱、发热、精神异常,甚至死亡;

3.可有颅脑原发病表现:

如外伤、手术、肿瘤、感染等等。

1.饮水量不足时可出现脱水征:

如皮肤干燥、弹性差,甚至血压、体重下降等。

2.可有原发病体征:

如颅脑外伤、肿瘤、炎症等。

【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24h尿量2500ml以上,低比重低渗尿,可有血液浓缩的生化表现,如BUN、Hb升高等。

2.禁水加压试验:

禁水后尿比重<1.020,尿量减少和尿渗透压升高均不明显,皮下注射加压素5u后1小时尿比重达1.020以上,尿量明显减少,尿渗透压升高9%以上,谓禁水加压试验阳性;

若注射加压素后无反应则肾性尿崩症可能性大。

3.其它高渗盐水试验、血浆AVP测定等均有助尿崩症诊断。

4.可行头颅CT、MRI等检查,以排除继发性尿崩症。

【诊断标准】

1.每日尿量>2500ml;

2.禁水加压试验阳性;

3.可有颅脑原发病表现。

1.精神性烦渴:

禁水后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和尿渗透压明显上升。

2.肾性尿崩症:

可通过上述禁水加压试验无反应而血AVP正常或升高鉴别。

3.其它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等:

病人多有相应疾病临床表现。

1.激素替代疗法:

(1)加压素水剂4~6h皮下注射5~10u。

(2)鞣酸加压素注射液即长效尿崩停(5u/ml),0.2~0.3ml肌注,根据尿量调整剂量,每3~4天肌注一次。

(3)去氨加压素即弥凝0.1mg每日2~3次。

2.其它抗利尿药物:

如DHCT、卡马西平、氯磺丙脲等。

3.病因治疗:

继发性尿崩症应尽量治疗其原发病。

【出院标准】

1.尿量明显减少;

2.若有颅脑原发病可根据原发病种类制订相应标准。

第三节腺垂体机能减退症

性腺机能减退症候群:

包括产后无乳、乳房萎缩、闭经不育、男女性欲减退到消失,体检时毛发稀少,腋毛、阴毛脱落,生殖器萎缩,易于疲乏,体力衰弱等症状。

1.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候群:

畏寒,皮肤干燥、较苍白、少光泽、少弹性,纳差,精神抑郁,表情淡薄,有时精神失常,有幻觉,心率缓慢,心电图提示低电压、T波平坦、倒置。

2.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候群:

早期症状不明显,较常见,极度疲乏,有时厌食,恶心,抵抗力低,血压偏低,严重者有发作性低血糖症候群,对胰岛素敏感,肤色浅淡。

3.腺垂体内或附近肿瘤压迫症候群:

最常见,严重者有头痛,偏盲,出现脑瘫引起的下丘脑综合征及颅内压增高症候群。

1.代谢功能测定:

(1)糖代谢:

OGTT呈低平曲线,常可有胰岛素过度敏感状态;

(2)电解质及水代谢:

血清钠、氯偏低,血清钾可在正常偏高范围。

2.内分泌功能测定:

垂体前叶功能低下激素功能测定

激素

可选测的靶腺激素

进一步测定

TSH

血T3、T4、FT3、FT4

TSH、TRH兴奋试验

LH

男血睾酮

游离睾酮、LHRH兴奋试验

FSH

女血雌二醇

阴道细胞学检查

ACTH

血皮质醇(8Am、4Pm)

甲吡酮试验、人工合成

ACTH静注试验

HGH

LGT-1

怀疑GH缺乏:

GH激发试验

怀疑GH分泌过多:

GH抑制试验

ADH

24h尿量及比重

禁水试验、高渗盐水试验

ADH测定

3.蝶鞍X线检查,必要时CT、MRI,以助判断颅内情况,眼底检查及视野测定,也是提示有关颅内病变的辅助检查。

1.有性腺激素减少的临床和检查证据;

2.多有肾上腺或/和甲状腺激素减少的临床和检查证据;

3.可有颅脑或垂体原发病表现。

1.神经性厌食;

2.低T3综合征;

3.低血糖;

4.原发性靶腺功能低下;

5.其它慢性病引起的虚弱症候群。

1.一般治疗:

宜进高热量、高蛋白与维生素膳食,注意生活制度,尽量预防感染、过度劳累与激动。

2.替代疗法:

(1)肾上腺皮质激素替代:

以醋酸可的松为首选,剂量个体化,12.5~37.5mg/d,强的松次之,5~7.5mg/d,如有应激状态,适当加量,一般不需补充盐皮质激素,因醛固酮不是ACTH依赖型激素。

(2)甲状腺激素替代:

甲状腺片小剂量开始,10~20mg/d,逐渐增至60~120mg/d,另外,L-甲状腺素25ug开始,增至100~150ug,监测甲功调节剂量。

(3)性激素替代:

女性行人工周期,乙烯雌酚0.5~1mg,每晚一次,口服连服20天,继以黄体酮10mg每日一次,肌肉注射共5天;

男性苯丙酸诺龙25mg每周一次,肌肉注射。

(4)病因治疗:

如因肿瘤引起者,采取放射治疗及手术疗法,由感染引起者,给予有效抗感染治疗,其它视病因而定。

3.垂体危象:

(1)表现:

低血糖昏迷型,血糖低于2.8mmol/L以下;

低体温型,30度以下;

感染性昏迷,水中毒昏迷。

(2)处理:

1)迅速静脉注射50%Glucose40~60ml,继以静脉滴注10%葡萄糖盐水20~40滴/分,以抢救低血糖及失水等。

2)氢化可的松300mg/d或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3)低温者,保温热水浴疗法,给予兴奋剂对症处理,可鼻测饲甲状腺片。

4)水中毒者,口服强的松10~25mg每6小时一次,氢化可的松50~200mg地塞米松1~5mg加入50%Glucose40ml,缓慢静脉注射。

5)抗生素控制感染;

6)慎用镇静药、胰岛素等。

1.肾上腺和甲状腺功能降低的临床缓解、激素水平恢复正常;

2.根据病人的年龄和要求可恢复性功能和月经;

3.可治疗的原发病可在原发病得到治疗后。

 

第四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症状的发生时间、诱因、发展过程、程度(如多长时间内体重下降多少公斤)、有鉴别意义的有关症状(包括阴性症状)、治疗经过及其转归。

1.高代谢征候群:

怕热、多汗、皮肤湿热、体重减轻;

2.甲状腺:

肿大、对称;

3.眼部表现:

突眼;

4.精神神经系统:

精神亢奋或抑郁、多动或少动;

5.心血管系统:

心悸、落空感;

6.消化系统:

食欲亢进或减退、大便次数增多、转氨酶升高;

7.肌肉骨骼系统:

肌无力、肌痛、吞咽困难、构音不清;

8.皮肤、毛发:

面颈部皮肤红斑样改变、斑秃、下肢胫前水肿。

1.皮肤:

潮湿、斑秃;

2.眼:

突眼、甲亢眼征;

3.甲状腺:

肿大程度、质地、结节、杂音;

4.心脏:

心界、心率;

5.下肢:

胫前粘液水肿、腱反射。

1.甲状腺激素:

TT3,TT4,FT3,FT4,rT3。

2.TSH免疫放射测定分析(STSHIRMA)正常:

0.4~6.0uIU/ml。

3.TRH兴奋试验:

静注TRH200ug后TSH不增高者,支持甲亢诊断。

4.甲状腺摄131I率:

3小时>25%,24小时>45%,且高峰前移。

5.T3抑制试验:

测基础摄131I率后,服T3200ug,每日三次,连服6天,第7天再作摄131I率,甲亢患者抑制率<50%。

冠心病及甲亢心脏病者禁用此法。

6.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测定:

甲亢病人TSAb阳性率高达80%~90%,有预测复发的价值。

1.高代谢征候群、突眼、甲状腺肿大。

2.TT3,TT4,FT3,FT4增高。

3.TSH下降(IRMA法)。

4.131I摄取率增高且高峰前移。

5.T3抑制试验抑制率<50%。

6.TRH刺激试验阴性。

1.单纯性甲状腺肿。

2.神经官能症。

3.更年期综合征。

4.桥本甲状腺炎。

5.单侧突眼需与炎性假瘤,眶内肿瘤鉴别。

1.休息与饮食:

初期适当休息。

低碘、高热量、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饮食。

2.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1)他巴唑(MM):

初始期5~10mg每日三次,渐减量至5~10mg/日维持,共服1.5~2年。

(2)丙基硫氧密啶(PTU):

初始期50~100mg每日三次,渐减量至50~100mg/日维持,共服1.5~2年。

(3)主要副作用:

1)粒细胞减少或缺乏(MM较PTU多见),如中性粒细胞低于1.5×

109/L,则应考虑停药。

2)药疹,较常见,多可用抗组织胺药控制,皮疹严重时应停药。

3.辅助药物治疗:

(1)β-受体阻滞剂:

普奈洛尔(心得安)、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美托洛尔(倍它洛克)。

用于甲亢初治期,心率正常后停药。

哮喘病人禁用。

(2)复方碘溶液:

仅用于甲亢术前准备及甲亢危象,属暂时短期给药。

(3)维生素B族:

复合维生素。

(4)辅助能量代谢:

三磷酸腺苷(ATP),肌苷。

(5)粒细胞减少者,利血生,鲨肝醇,肌肝,VitB4。

粒细胞缺乏者,须即停抗甲亢药,使用白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改其它方法治疗。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