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海区间盾构机长时间停机方案1.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188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芦海区间盾构机长时间停机方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芦海区间盾构机长时间停机方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芦海区间盾构机长时间停机方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芦海区间盾构机长时间停机方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芦海区间盾构机长时间停机方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芦海区间盾构机长时间停机方案1.doc

《芦海区间盾构机长时间停机方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芦海区间盾构机长时间停机方案1.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芦海区间盾构机长时间停机方案1.doc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与原则 1

1.1编制目的和原则 1

1.2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2.1工程概述 2

2.2工程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 2

2.2.1工程地质 2

2.2.2水文地质 4

2.2.3区间隧道地质情况 4

2.3“金砖”期间预计停机位置 5

2.4长时间停机的风险 5

第三章盾构机长时间停机处理措施 6

3.1停机安全措施 6

3.1.1保压措施 6

3.1.2监控量测措施 6

3.1.3盾尾安全措施 6

3.1.4防“栽头”措施 6

3.1.5防“裹死”措施 6

3.2停机维保措施 7

第四章应急预案 10

4.1应急救援小组 10

4.2工区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0

4.3指挥机构及职责 11

4.4应急物资 14

第一章编制依据与原则

1.1编制目的和原则

在充分理解工程设计,全面熟悉现场工况的基础上,为了保障盾构机长时间停机的安全及正常恢复掘进制定本方案。

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法,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建立完善的保证体系,配置足够的施工资源,确保“安全、质量、进度和文明施工及环保”控制目标的全面实现。

1.2编制依据

1、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Ⅰ标段土建施工总承包项目合同文件。

2、业主提供相关地质资料、设计图纸等技术性资料。

3、现场踏勘所采集、获得的资料。

4、合同文件中明确要求执行的有关施工、安全、质量及城市管理的规范及规定。

5、厦门市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规范、规程及相关文件。

6、《城市轨道交通测量规范》(GB50308-2008)。

7、《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6-2017。

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0、《厦门轨道2号线一期土建1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11、招标文件明确的和设计、施工所涉及的适用于本区间的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国家、部委、福建省和厦门市有关安全、质量、工程验收等方面的及法规文件。

12、厦门市轨道交通土建施工技术管理规定。

13、现场踏勘所掌握的资料和工程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理、气候条件。

14、本企业现有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施工资源及多年从事类似工程的经验。

15、中铁装备CTE-6450型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设计资料、使用手册、盾构机图纸、盾构设备清单。

16、厦门金砖会晤期间业主的停工要求。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海沧CBD站~芦坑站区间隧道总体呈“人”字形,自海沧CBD站始发后右线以5.386‰的坡度上坡,然后以3.2‰下坡,最后到达芦坑站接收井,中间穿越海沧内湖386m。

隧道水平曲线先450m左转弯,然后450m右转弯到达芦坑站。

本区间隧道总体呈“V”字形,自海沧大道站始发后右线以27‰(左线25.11‰)的坡度下坡,下坡到达DK17+960(左线为DK17+962)后,以7.423‰(左线为11.4‰)下坡到达隧道最低点,然后右线以5‰(左线为5.4‰)上坡,上坡到DK17+460(左线为DK17+460)后,再以25‰(左线为25‰)上坡到道海沧CBD站接收井。

本区间为盾构法施工,右线起止里程:

DK17+159.250~DK18+259.284(右线隧道总长:

1100.034m);左线起止里程:

DK17+158.656~DK18+259.284(左线隧道总长:

1100.628m)。

本区间盾构机采用2台Φ6450复合式土压盾构机,隧道管片采用通用楔形管片。

管片外径为6200mm,内径为5500mm,环宽为1200mm,壁厚为350mm。

管片螺栓采用M36高强螺栓,环向螺栓16颗,纵向螺栓12颗,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

图2.1海沧CBD站~芦坑站区间工法示意图

2.2工程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

2.2.1工程地质

本区间地貌主要为海相沉积及冲洪积阶地,穿越海沧内湖,底地形平坦,海林路侧向海沧湖中略微倾斜,地面高程一般-1.0~4.6m。

岩土特征:

1-1杂填土:

杂色,结构松散,成份杂乱,主要为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构成。

仅陆域钻孔分布。

1-4填石:

杂色,稍密,稍湿,以碎石为主,粒径4-15cm不等,其间充填15%~25%的粗砂及黏性土。

场区仅M2Z3-TLH-01钻孔揭示。

4-1淤泥:

灰色,流塑状,质均,局部含粗砂薄层。

场区均有分布,层厚3.80~7.90m。

4-4-1中砂:

灰色,松散,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粒不均,质不纯,黏粒含量高;呈薄层状分布,揭示层厚1.00~5.90m。

4-4-2粗砂:

灰色,松散,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粒不均,质较纯,黏粒含量较高;呈透镜体状分布,揭示层厚1.10m。

4-5含淤泥砂:

灰黑色,松散,饱和,成分主要由中细石英砂颗粒构成,淤泥质含量约占25-30%不等,含腐殖质,具腐臭味,颗粒级配较差,呈透镜体状

分布,层厚1.40~3.60m。

5-1-2粉质黏土:

灰白、褐黄色,硬塑~坚硬状,质不均,切面不光滑,可见铁、锰质氧化物,局部含砂粒。

呈层状分布,层厚2.30~9.00m。

5-1-3淤泥质黏土:

深灰色,饱和,流塑,土质较均匀,呈透镜体状分布,层厚0.70~2.90m。

5-4-1中砂:

灰色,饱和,中密,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质不纯,含较多黏粒。

场区呈薄层状分布,层厚0.70~3.70m。

5-4-2粗砂:

灰白色,饱和,中密,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质不纯,含较多黏粒。

场区呈透镜体状分布,层厚2.20m。

11-1残积砂质黏性土:

灰白色,局部褐黄色,原岩为花岗岩,原岩矿物除石英外均已风化成黏土矿物,取出岩芯呈可塑~硬塑黏性土含砂砾状,可捏成团状,水稳性差,标准贯入击数N<30击。

场区呈薄层状分布,层厚1.70~12.10m。

17-1全风化花岗岩:

灰白色,岩石风化严重,结构基本破坏,除石英外,其余矿物均已风化成黏土矿物,干钻易钻进,取出芯样呈砾质黏性土状,水稳性差,标准贯入击数30≤N<50击。

场区在钻孔M2Z2-09至M2Z3-TLH-16段有缺失,其余段均有分布,层厚2.10~9.40m。

17-2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

灰白色夹浅肉红色,岩石结构大部分破坏,局部尚可辨认,除石英外,其余矿物大部已风化变异成粉末状,部分段可见残留钾长石矿物,矿物之间联结力散失,干钻可钻进,取出芯样呈密实砾砂含黏粒状,标准贯入击数N≥50击。

场区在钻孔M2Z3-TLH-05至M2Z3-TLH-06段有缺失,其余段均有分布,最厚处18.10m。

17-3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

褐黄色,风化裂隙发育,钻进时响声大,取出芯样多呈3~8cm碎块状,岩芯表面粗糙,锤击易碎,岩质软~较软,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Ⅴ级。

仅少数钻孔揭示,揭示最大深度3.00m,部分钻孔未揭穿。

17-4中等风化花岗岩:

黄褐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风化裂隙较发育,沿裂隙面岩石风化作用加剧。

岩芯多呈10cm左右短柱状及15~30cm柱状,岩质大部较硬,裂隙附近较软。

该层基本不可压缩,力学强度高。

RQD=20~65%,岩石饱和抗压强度53.6~72.46Mpa,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Ⅲ~Ⅳ级。

17-5微风化花岗岩:

肉红杂灰白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见少量70°左右裂隙,裂隙面较平整,岩芯多呈柱状,岩质坚硬,锤击声脆。

该层岩石不缩,力学强度很高。

RQD=65~95%,岩石天然抗压强度69.50~82.4MPa,饱和抗压强度70.6~99.4MPa,属坚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Ⅰ~Ⅱ级。

2.2.2水文地质

1、地表水及地下水的类型及赋存

本区间地表水主要为海沧湖,湖水与海水存在联通渠道,水位、水量主要受人为调蓄。

按赋存介质,地下水可分为三类:

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的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残积层及全、强风化带中的风化残积孔隙裂隙水;赋存于碎裂状强风化带及以下的基岩裂隙水。

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

抗浮设计水位埋深应根据场区地形及近场区水文条件确定。

线路靠近海沧湖(与海域存在水力联系),地势较低,场区地面高程-1.0~4.6m,而海水最高水位可达4.051m(1985国家高程基准)。

勘察期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一般2.3m左右,建议抗浮设计水位按海沧湖最高潮水位考虑。

3、水化学特征

场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Na-Cl或Na-Cl-HCO/3型。

地下水的水温、水质,在天然状态随气候变化不十分明显。

2.2.3区间隧道地质情况

区间隧道主要穿越:

4-1淤泥、4-5含淤泥沙、5-1-2粉质粘土、5-4-1中砂11-1残积砂质粘性土。

图2.2芦海区间右线地质剖面图

2.3“金砖”期间预计停机位置

截止到2017年8月17日,芦海区间左线已贯通,右线推进至182环,按照每天8环的进度,8月25日芦海右线推进至245环,里程为16319.15,埋深为4.8米。

2.4长时间停机的风险

由于设备故障或其他不可抗拒情况,盾构机可能会出现长时间停机并面临以下风险:

1、湖底沉降超限,严重的可能会引起湖底塌陷、湖水倒灌隧道;

2、盾构机出现下沉和机头“栽头”现象;

3、盾尾漏水,严重的可能会涌泥涌沙;

4、盾构机与周围土体固结,导致盾构机被裹死。

第三章盾构机长时间停机处理措施

3.1停机安全措施

为了保证停机期间掌子面稳定,控制湖底沉降、坍塌及渗漏水、防止盾构机下沉和机头“栽头”等制定以下措施:

3.1.1保压措施

1、保持土仓顶部土压为0.5bar-0.55bar,采用气体+膨润土保压模式;

2、利用盾构机自带的Samson气动控制系统保持土仓压力稳定,停机前将气动控制系统的压力值设置为0.5bar,安装在前仓壁上的压力变送器随时检测实际土压值,压力调节阀比较测得值与设定值,然后控制进气阀调节气垫仓的压力使之保持恒定;

3、安排专人在盾构机值班,详细记录土仓压力变化,根据地层情况确定土仓压力警戒值,当土仓压力低于警戒值时,通过膨润土系统注入膨润土浆液来保持土压力。

3.1.2监控量测措施

1、加强停机位置湖底沉降监测,每天进行两次监控量测,并安排专人对停机位置落潮时进行巡视;

2、盾构机姿态由盾构机司机每小时1测,以及时掌握和了解盾构姿态变化,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盾构姿态稳定。

3.1.3盾尾安全措施

1、根据同步注浆的初凝时间,停机6-8小时后,再掘进50-100mm。

掘进过程中不进行注浆和出土,防止浆液凝固盾尾密封刷;

2、通过盾尾油脂系统,在盾尾与管片之间注入盾尾油脂,保持壁后填充,防止盾尾涌水,必要时在盾尾十环之后注入双液浆形成止水环;

3、对盾尾十环管片的管片螺栓进行复紧,纵向拉紧,保持其整体性。

3.1.4防“栽头”措施

1、通过盾体径向孔,在前盾底部注入盾尾油脂等填充物,以增加盾构机底部土体承载力,防止盾构机下沉和机头“栽头”;

2、保持土仓顶部压力为0.5bar-0.55bar,

3.1.5防“裹死”措施

1、通过盾体的膨润土系统,在盾体周边注入膨润土,保持地层稳定,同时防止周围土体与盾体固结,避免盾构机再次掘进时土体摩擦力过大。

3.2停机维保措施

1、盾构机机械部分的维护保养:

机械保养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强调以保为主,以保代修,并严格执行保养、清洁、坚固、调整、润滑、防腐“十字作业法”。

保养可分为例行保养和定期保养。

例行保养在机械每班作业前后及运转中进行。

定期保养,除一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外,二、三级保养以保修人员为主,操作人员配合共同进行,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一级保养:

主要在于维护机械完好的技术状况,确保正常运转;

(2)二级保养:

以检查调整为中心,从外部检查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整排除故障;

(3)三级保养:

对主要部位进行解体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