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二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4168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二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二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二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二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二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二首.docx

《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二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二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二首.docx

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二首

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二首

《中国现代诗二首》导学案

刘永生

晨读广场

名句积累

思想

思想,就是推动自己和全人类的生活的力量。

(托尔斯泰《致阿•夫•日尔凯维奇》)

思想常常好比宝藏;然而这些思想正像分布在地球上的金刚石一样,是十分稀有的。

需要长时间去探找,或者不如说去等待;需要使用测探器遍访思想领域的汪洋大海。

——巴尔扎克《论艺术家》

自由的、不朽的思想,把动物造成人,创造出无数神祗,哲学体系以及能够打开世界之谜的钥匙——科学。

——高尔基《人》

一个人的心灵受了鼓舞,那不用说,器官虽然已经萎缩了、僵了,也会从死沉沉的麻痹中振作起,重新开始活动,像蜕皮的蛇获得新生的力量一样。

——莎士比亚《亨利五世》

人类头脑不能完全了解事的原因,但是寻找那些原因的愿望植根于人类的灵魂中。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她脸上看到的不是皮肤或五官方面的美,而是脸上表现出的灵魂的美——不仅仅是看上去令人愉快的完美无瑕的外形,而是坚忍不拔的力量和独立鲜明的性格。

——泰戈尔《戈拉》

【抚摸经典】  

酬张继  

皇甫冉  

怅望南徐登北固,迢遥西塞恨关东。

  

落日临川问音信,寒潮唯带夕阳还。

  

【作者】  

皇甫冉(约717—770),字茂政,润州丹阳人,历任无锡尉、左拾遗、左补阙等。

今存诗二卷。

  

【品评】  

  这是一首酬和诗。

诗前原有一篇小序,说明作诗的起因。

皇甫冉于代宗大历初在京城长安任左补阙,大历五年回老家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省亲。

这时其好友张继正在洪州(治所在今江西南昌)任转运使判官,先写了一首《奉寄皇甫补阙》的六言小诗表示思念之情,皇甫冉就写了这首七言绝句作为酬答。

  

  首句直起。

“怅望南徐登北固”,南徐为润州别称,北固亦在润州,下临长江。

诗人因思念友人心切而登高远望,“怅”字统领全诗,为全诗定下抒情基调。

次句点染。

“迢遥西塞限东关”,西塞在鄂州武昌(今湖北大冶)东长江边上,与洪州相邻;东关指秣陵关,在润州上元(今江苏南京)。

诗人登高远眺,不见友人,只见长江浩茫,阻隔东西,非但不能减缓思念之情,反而增添惆怅之感。

三、四两句宕开。

  

  张继原诗有“潮至浔阳回去,相思无处通书”(浔阳为江州别称,与洪州相邻),皇甫冉在此紧扣潮水做。

“落日临川问音信,寒潮唯带夕阳还”,临川为抚州(治所在今江西抚州)别称,亦与洪州相邻。

二句说本想托潮水捎带音信,但寒潮无知,不但没有带安慰的回音,反而带了惹人忧愁的夕阳余照。

  

这首诗前三句直接叙写别情,选用五个相互关联的地名,恰到好处地通过空间的辽阔阻隔传达出友情的绵远深沉。

后一句融情于景,以寒潮的无知反衬出人的有情,并借助夕阳这一传统意象点染离愁,从而产生怅然不尽,情意悠长的艺术效果。

而贯穿全诗的,还有一条渺渺茫茫,潮涨潮落的长江水,予人以时间、空间和友谊的更为深层的体味。

  

【青春阅读】  

闲话做人  

作者:

铁凝  

在我所熟悉的一条著名峡谷里,很有些吸引游客的景观:

有溶洞,有天桥,还有伴人照相的狗。

狗脖子里拴着绸子、铃铛什么的,有颜色又有响声,被训练得善解人意且颇有涵养,可随游客的愿望而做出一些姿势。

比如游客拍照时要求狗与之亲热些,狗便抬爪挽住游客胳膊并将狗头歪向游客;比如游客希望狗恭顺些,狗便卧在游客脚前做俯首帖耳状。

狗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亲热和恭顺,久而久之它们的恭顺里就带上了几分因娴熟而生的油滑,它们的亲热里就带上了几分因疲惫而生的木然。

当镜头已对准它与它的合作者——游客,而快门即将按动时,就保不准狗会张开嘴打一个大而乏的哈欠。

有游客怜惜道:

“看把这些狗累的。

”便另有游客道:

“什么东西跟人在一块儿待长了也累。

”  

  如此说,最累的莫过于做人。

做人累,这累甚至于牵连了不谙人事的狗。

又有人说,做人累就累在多一条会说话的舌头。

不能说这话毫无道理:

想想我们由小到大,谁不是在听着各式各样的舌头对我们各式各样的说法中一岁岁地长起?

少年时你若经常沉默不语,定有人会说这孩子怕是有些呆傻;你若活泼好动,定有人会说这孩子打小就这么疯,长大还得了么?

你若表示礼貌逢人便打招呼,说不定有人说你会事儿;你若见人躲着走说不定就有人断言你干了什么不光彩的事。

你长大了,长到了自立谋生的年龄,你谋得一份工作一心想努力干下去,你抢着为办公室打开水就可能有人说你是为了提升;你为工作给领导出谋献策,就可能有人说你会显摆自己能干。

你受了表扬喜形于色便有人说你肤浅,你受了表扬面容平静便有人说你故作深沉。

开会时话多了可能是热衷于表现自己,开会时不说话必然是诱敌出动城府太深。

你赞美别人是天生爱奉承,你从不赞美别人是目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你笑多了是轻薄,你不笑八成有人就说整天像谁欠着你二百吊钱。

  

  你尽可能宽容、友善地对待大家,不刻薄也不猥琐,不轻浮也不深沉,不瞎施奉承也不目空一切,不表现自己也不城府太深,不和稀泥也不冒充明白人。

遇事多替他人着想,有一点儿委屈就自己兜着,让时光冲淡委屈带给你的不悦的一瞬。

你盼望人与人之间多些理解,健康、明的气息应该在明的时代充溢,豁达、明快的心地应该属于每一个崇尚现代明的人。

但你千万不要以为如此旁人便挑不出毛病便没有舌头给你下定语,这时有舌头会说你“会做人”。

  

从字面上看,“会做人”三个字无褒义也无贬义,生活中它却是人们用多了用惯了用省事儿了的一个对人略带贬义的概括。

甚至于有人特别害怕别人说他会做人,当自己被说成“真不会做人”时倒能生出几分自得。

好像会做人不那么体面,不会做人反倒成了响亮堂皇的人生准则。

细究起这种说法至少有它不太科学的一面:

若说“会做人”是指圆滑乖巧凡事不得罪人,这未免对“人”的本身存有太大偏见,人在人的眼中就是这样?

那么“不会做人”做的又是什么呢?

若是以“葡萄是酸的”之心态道一声“咱们可不如人家会做人”,以此张扬自己的正直,也未免有那么点幼稚的自我欣赏,更何况用“不会做人”褒扬真正的品德,本身就含有对人的大不敬。

  

素材存盘

给自己找个对手大卫

据说作为一个英雄最大的悲哀并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在征战的疆场上没有一个可以与之一试高低的对手。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做英雄,我们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人。

但和那些威名显赫的英雄一样,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有一个强烈的渴望,那就是给自己找个对手,让平淡的生活激荡出一些清亮亮、蓝盈盈的波浪。

瀑布寻找深潭作为对手,它在终身飞跃的刹那,才创造出银瓶乍破、金迸玉溅式的美丽和壮观。

钻机寻找岩石作为对手,它才在寂寞、枯燥的工作中谱出流热溢火的壮歌,才能在单调乏味的日子里释放出自己的能量、闪耀出自己的辉煌。

给自己找个对手,就如同刀寻找剑,歌词在寻找旋律,骆驼在寻找沙漠,金刚钻在寻找瓷器……

给自己找个对手,并不是盲目地寻找“挑战者”。

在这儿必须弄清楚的一点就是:

我们在给自己寻找“对手”,而不是寻找“敌手”。

我们并不想逞一时之能而四面树敌八方威风。

我们也绝不想把对手打倒在地,然后气喘吁吁地决出胜负、分出高低。

给自己找个对手,说白了就是自己强壮自己、自己锤炼自己。

让那颗历经风霜的心在跌宕起伏的岁月里,能够不断地迎接机遇与挑战,并且把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作为自己不断成长的营养。

给自己找个对手,从某一意义上说,又何尝不是在检验自己的那根名叫命运的弹簧,到底能够承受多少自生活的重量?

[解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确,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

竞争、对手也的确给人很大的压力。

但是,没有了对手生活会很寂寞,也很不真实。

即使获得了“胜利”,这成果也显得苍白无力!

所以,“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

即使得到的是失败,但在可以锤炼自己,强壮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中让人感到十足的过瘾、劲!

所以,朋友,重新认识你的对手吧!

丢掉仇视和狭隘,真诚地说一句:

你好,对手!

  

学习目标

一、了解冯至和穆旦两位诗人的创作经历和诗作风格,理解两首诗的内涵。

二、掌握一些鉴赏现代诗的方法,区分现代诗与传统诗歌的不同表现手法,以及中国现代诗对西方诗歌艺术的借鉴。

鉴赏《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

1、简介冯至。

冯至(190—1993),现代作家、诗人、学翻译家。

原名冯承植,字君培。

河北涿县人。

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对诗歌发生兴趣,开始新诗创作。

1923年起先后参加和发起组织浅草社和沉钟社,编印《沉钟》杂志和《沉钟丛刊》。

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系,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在哈尔滨和北平从事教学工作。

1929年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

冯至在20年代以创作抒情诗著称,诗情含蓄深沉,风致幽婉动人,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930年冯至与废名合编《骆驼草》周刊。

同年赴德国留学,研治学和哲学。

193年回国后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高中教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系教授,直到抗战胜利。

其间出版的诗集《十四行集》,利用外形式创造现代新诗,表现日常生活中蕴涵着的诗意和哲理。

1946年返回北平,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冯至致力于翻译、教学和外国学的研究工作,并坚持创作,还多次出国访问,从事对外友好和化交流活动,担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外国学学会会长等职。

出版有散集《东欧杂记》、传记《杜甫传》、诗集《十年诗抄》、论集《诗与遗产》、译作《海涅诗选》和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由于他在研究歌德、译介海涅作品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1983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慕尼黑歌德剧院颁发的歌德奖,1987年又获该国国际交流中心授予的1987年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

2、介绍十四行诗。

一首好诗,主题和意境固然重要,但没有其他方面的配合也是不尽完美的。

诗只有在形式和内容上真正达到统一,才能充分展现其魅力。

在英语诗歌中,最严谨、最富于挑战性的抒情诗莫过于十四行诗了。

十四行诗又名商籁体,说它“严谨”和“富于挑战性”,是因为它不仅在选词表义方面有着同其他诗体一样的要求,而且在诗的结构、韵律以及用这样的结构和韵律表达诗意等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

十四行诗于12世纪的意大利,最早是中世纪意法交界的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种民间诗体,后流传于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16世纪时被介绍到英国。

为了使十四行诗这种诗体适合于英语,英国诗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莎士比亚作为前人成就的继承者和开拓前进的探索者,继承发展了十四行诗。

冯至熟读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十四行诗,用韵灵活,形成自己的风格,得到一致认可。

3、朗诵全诗,讨论。

诗中反复出现“路”这个意象,“路”指的什么?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示:

“路”这个意象开始指原野上的路,后指人生的路和心灵的路。

“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沉思。

它是“诗与思的完美结合”,也是“感谢的纪念”。

诗人由原野上的路展开联想,眼前的路是由无名的行人踏出的,心灵的原野上,那条生命之路,是由流逝的岁月和曾经相遇的人为我们踏出的。

由此唤起我们对生命的珍重,要永远记着他们,以免让心灵之路荒芜。

全诗符合十四行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把外在事物转化成内在的心灵体验。

4、诗人选择了对话体的形式,以“你说”总领全诗,这种形式包含了怎样的感情色彩?

提示:

诗中的“你”可以理解成诗人的同伴,也可以理解成诗人自己,是诗人在同自己对话。

诗人内心有两种声音,一个欢快,对生命充满热爱和欣喜;一个严肃,对生命有更深沉的感激。

由此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真挚的怀念和承担精神,唤起了我们对生命的珍重和热爱。

、对比《南方的夜》,了解冯至诗歌创作的两个阶段。

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听燕子给我们讲南方的静夜。

/南方的静夜已经被它们带,/夜的芦苇蒸发着浓郁的情热。

/——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请你也嗅一嗅吧这芦苇中的浓味。

/你说大熊星总像是寒带的白熊,/望去使你的全身都感到凄冷。

/这时的燕子轻轻地掠过水面,/零乱了满湖的星影。

/——请你看一看吧这湖中的星象,/南方的星夜便是这样的景象。

/你说,你疑心那边的白果松,/总仿佛树上的积雪还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