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章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158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3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章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章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章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章教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察图片、师生交流,能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通过观察图像、小组讨论,能够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通过查阅资料,尝试用图表、文字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制成PPT来完成课程导入

2009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在界江哨位上站岗执勤。

当日,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达到零下三十五、六度。

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

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内的温度高达1600℃,炉前起码超过100℃。

1.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边防线上巡逻的战士,还是在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工人,体温都是37℃左右,这是为什么?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及时补充含盐的水(比如喝电解质饮料),这又是为什么?

问题导入:

1.人体的体温不论外界环境是什么样,正常情况是多少?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补充什么?

为什么?

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

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板书: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知讲授

问题探讨:

1.图一和图二中各是什么细胞?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它们有什么异同?

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

问题导入:

组成我们身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问题:

《红楼梦》里有句话:

“女人是水做的”。

那男人是什么做的呢?

屏幕展示:

成年男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60%

成年女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50%

出生一天的婴儿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79%

引入概念

指出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具体描述“内环境”的含义。

提问:

3.血液的成份有哪些?

4.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什么?

5.水泡中的液体来源于哪里?

是什么细胞外液?

启发学生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景

 

归纳内环境的组成:

动画演示: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三者之间物质的动态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三者的关系。

黑板写出:

血浆

组织细胞组织液淋巴

提问巩固内环境的有关知识:

6.血细胞的内环境是什么?

7.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什么?

8.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什么?

9.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什么?

10.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什么?

11.手、脚上长时间磨出的水泡里的液体是什么?

12.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是不是内环境?

鼓励学生能就这方面的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解答或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提示:

为什么蚊子咬了会起疱?

过一段时间之后,疱为什么又消失了?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带领学生观察第4页的资料分析

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血浆的化学组成,完成第4页的资料分析

引导学生比较组织液、淋巴、血浆的成份---------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总结提出: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问题导入:

13.分析如果把红细胞分别放在清水、浓度高、浓度低的溶液中会是什么现象?

14.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而不使用蒸馏水?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输液的葡萄糖液的浓度是多少?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现象来解答,比如把萝卜放在盐水中是什么现象?

提问:

15.人体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与什么有关?

16.人体血浆的pH为多少?

如何保持其相对稳定?

17.人体细胞外液温度是多少?

师生共同总结:

15.血浆渗透度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16.血浆pH为7.35—7.45。

17.人体温度维持在37℃左右。

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巩固有关知识

18.2004年全国各地发生“劣质奶粉”事件,为什么食用了“劣质奶粉”的婴儿会变成大头娃娃呢?

19.以前自然灾害中,很多人因为缺少营养而全身浮肿,为什么?

四、内环境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媒介

提出话题讨论:

我们每天要呼吸、要摄取一定量的食物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如何到达组织细胞?

引导学生回顾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相关知识,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用简图表示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在教师引导下,总结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过程。

回答问题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

相似之处是:

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

 

阅读、分析、感悟,自己得出结论:

不论男女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分。

 

学生观察回忆已有的知识说出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学生讨论:

根据原有的知识应该能说出细胞中的液体来源于细胞之间的组织间隙中。

 

学生思考回答

 

阅读第4页资料分析

 

学生阅读课本总结渗透压的概念、大小

 

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思考问题:

当婴儿食用劣质奶粉后,蛋白质物质缺乏,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显著下降,组织液的水量增多,并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完成第6页的课本练习巩固本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师生交流、观察图像,能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2.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小组讨论,能了解稳态调节的机制。

3.通过小组评论、师生交流、查阅资料,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师教案

五、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方法设计

新课导入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回顾旧知识

细胞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这里所说的“外界”是什么?

“内环境”。

细胞就是通过细胞膜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满足代谢的需要。

内环境的成分和作用是什么?

上次课结束前布置作业:

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

请同学汇报体温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

 

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

那么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

 

下面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个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取甲乙两个洁净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

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

教师展示实验结果,提问:

甲、乙两支试管在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有何不同?

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除温度、酸碱度外,还有渗透压,内环境的渗透压是否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

请同学举例说明。

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呢?

出示课本“问题探讨”中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先说明各检查项目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然后提问:

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根据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稳态概念。

教师强调:

(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2)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简要介绍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并说明稳态概念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

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CO2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

利用课件,回顾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CO2等化学成分的来源与去路。

说明这些成分要保持相对稳定,首先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功能及细胞代谢功能的实现有直接关系。

其次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有关。

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

简要介绍人类对机体维持稳态机制的认识过程,指出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遭破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请同学列举几个稳态失调的病例,说明症状和危害。

在同学充分列举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度的补充和修正。

为什么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对机体造成危害?

引导学生从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保持机体健康?

引导学生从外界环境和机体自身调节能力两个方面去思考。

即通过加强自我保健,减少外界环境变化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同时增强机体的调节能力以适应多变的外界环境。

具体如何做?

学生讨论,总结。

1.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2.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创造有利条件。

尤其是处于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的人,更应注意自身保健,如边防战士注意保暖、炼钢工人注意降温、抗洪战士注意补充水盐等。

了解这些知识后才能懂得如何关爱自身和他人。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学生课前完成“调查家庭成员体温日变化”的调查任务。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回答问题。

总结: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处于动态平衡中。

 

讲述:

像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学生尝试列举事实。

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水的pH变化明显。

可见血浆pH处于动态平衡中。

 

学生举例说明:

多饮多尿、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等。

 

学生回答(答案略),可能回答不够准确,教师要及时补充。

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学生总结稳态概念。

 

由学生边展示、边讲解。

 

学生倾听。

 

学生举例,如尿毒症、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造成的脱水、酸碱中毒等。

 

学生讨论。

 

学生体验体温的相对稳定情况。

学生形成获取素材、分析数据以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启发学生思考回忆已有知识。

说明人体内环境的pH处于动态平衡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的能力。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渗透压的稳定。

 

让学生学会阅读化验单;说明内环境化学成分处于动态平衡中。

 

学生利用课件讲解,锻炼表达能力,创造一种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氛围。

 

启发学生思考,与生活经验建立联系。

 

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关注健康问题,强化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