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勘测设计院
设计单位: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监理单位:
湖南省华誉建设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长沙天实梅溪湖项目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湘江新区梅溪湖路以南。
地下室总建筑面积27293.6㎡,1#住宅楼总建筑面积30140.37㎡,2#住宅楼总建筑面积30138.54㎡。
办公室地下两层,地上13层,建筑高度54.4m。
住宅楼1#、2#栋地下2层,地上49层,建筑高度150.10m。
本工程地下室基础类型为人工挖孔桩筏板基础,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主要功能为住宅、公建、地下一、二层车库(部分兼作人防)和设备用房,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办公楼±
0.000相对于绝对高程41.3m;
住宅楼±
0.000相对于绝对高程40.4m。
三、项目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施工测量贯穿于建筑施工阶段的全过程,从场地平整、建筑位置测设、基础施工、建筑物结构安装等,都需要进行轴线定位和高程测量;
为了检查基础沉降的位移,在施工过程中和一定使用期内需要进行变形观测。
施工测量是房屋建筑进行施工的先导,也是现场施工准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同时又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成为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技术指导的有效手段。
因本工程属于群体构筑物,工程量较大,由多个单体工程组成,各个工程之间的高差与工艺流程都有关系,因此在放线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四、测量准备工作
施工测量组织工作由项目部测量小组,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
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工测量小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
项目测量工作实施细则如下:
1、本工程施工测设的特点
本工程测量工作量较大,其结构形式复杂,外形变化多样,结构高程变化多,测量的工作量很大,测量精度要求高。
为此,项目部成立以项目技术负责人为首的专项测量小组,制定专项测量方案,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
基础施工阶段的轴线控制难度大。
群体工程轴线繁琐,施工通道的车道,很容易破坏测量的固定桩。
2、施工测量准备
要做好施工现场的测量工作需要首先作好充分的准备。
施工测量放线的准备工作归纳为两大类,一是内业的准备工作,二是外业的准备工作。
只有做好这两方面的准备,才能使施工测量工作顺利有序地进展,有效地减少无谓的返工和质量缺陷。
2.1熟悉图纸有关尺寸,提前掌握本工程施工测量方面的要点及难点。
2.2准备各种施工测量所需的仪器,所有仪器必须通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3研究该工程施工测量放线的程序、应注意的重点、关键部位,与工种之间的配合,安排好测量工作的实施计划
3图纸掌握要点
3.1对建筑总平面图,主要掌握工程朝向、水准标高(即定的0.00为绝对标高多少)、构筑物定位点的坐标值、房屋之间的间距、地形、地物、地貌。
为场地规划提供准确依据。
3.2对建筑部分图纸,主要掌握首层平面图的轴线条数、编号,轴线(或开间)之间的尺寸,查看总尺寸与总平面布置图是否相符。
记住和了解这些尺寸,为建筑定位放线有效的依据。
3.3对结构部分图纸,首先是掌握基础平面图。
要与建筑图核对轴线、尺寸,确认无矛盾后,放线才不会引起后步施工的差错。
五、平面、高程测绘点布置流程
根据建设方和放线办提供的放线依据和资料,按设计图和规范要求对本工程进行定位测量,并请规划局放线办认定。
本工程建设单位书面及现场指定的坐标控制点和高程点如下:
TK1:
X=98628.059,Y=39833.238,高程:
40.062m
TK2:
X=98777.316,Y=39763.198,高程:
41.359m
TK3:
X=98831.992,Y=39871.119,高程:
41.013m
根据以上控制点,用全站仪对整个场地引测3个控制点(K1、K、K3)与TK1、TK2、TK3闭合形成两个完整的三角控制网,后对办公楼裙楼,主楼各引测2个控制点到现场将其重点保护,作为半永久性的控制点。
1、平面测绘点布置流程
依据平面布置与定位原则,用全站仪投放出各轴线。
主控轴线位置定位时,均布引线,并设置定位桩,用混凝土硬化对平面控制点标桩进行保护,并用红油漆作为测量标记。
平面控制网点的桩位是定位放线的重要依据。
控制桩点应设在稳固(不易产生下沉和位移)且易保存的地方,在施工过程中由专人负责保护,并定期复核。
平面控制点标桩的埋设方法:
如是永久性的标桩则用直径25mm以上的钢筋,将上端磨平,在上面刻十字线作为标点,下端弯成弯钩,将其浇灌于混凝土之中,埋置深度不得低于0.5m;
如果是临时性的控制标桩则用木桩,木桩直径应在100mm以上,打入土中的深度根据现场的土质而定,一般不小于80cm。
木桩打入土中后,应将桩顶锯平,为保证其在使用期限间不下沉和移位,可将桩四周浮土挖去,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进行围护。
当对控制网与主轴线测定点进行保护后,应现场对各班组施工人员进行保护测量标志的交底。
当控制网测定并经自检合格后提请有关主管领导和有关技术部门,申请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现场代表进行验线。
在收到验线合格通知后,方可正式使用。
2、高程测绘点布置流程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根据建设单位和长沙市规划局提供的高程点建立高程控制网。
用水准仪测设到场区作半永久性水准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六、基础测量
1、基础平面轴线投测方法
根据平面主轴线控制网,将全站仪架设主轴线控制点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得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为角度、距离的校核。
经校正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他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
在进行基础顶位放线前,以建筑平面控制线为准,校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在基坑的护壁面上用墨线弹出各轴线十字线,并用红油漆标记。
轴线允许偏差如下:
轴线长度
允许偏差
L<30m
士5mm
30<L≤60m
士10mm
60<L≤90m
士15mm
90<L
士20mm
2、基础部分标高控制
2.1基础标高传递
施工时用钢尺配合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挖孔桩或基坑的井圈上,便于施工中使用。
2.2标高校测与精度要求:
每次引测标高需要作自身闭合外,对于同一层分几次引测的标高,应该联测校核,测量偏差不应超于士3mm。
2.3基础放样程序
七、标准层施工测量
1、平面控制网布置
浇筑一层底板混凝土过程中,按照控制点位置用钢板做半永久控制点。
在砼板面上弹墨出作为标志。
上部楼层结构相同的部位留200×
200的放线洞口以便进行竖向轴线投测。
预留洞不能偏位,且不能被掩盖,保证上下通视。
施工至第二层板面后,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后,使用经纬仪将轴控线引弹到结构外立面上。
一层墙拆模后,再引弹至墙顶,弹出外墙大角10cm控制线。
楼层上部结构周线垂直控制,采用外控制和内控结合的方法。
下面一人,上面二人配合放线。
轴线引测到楼层后,与外侧到边粱的轴线复核,合格后放细部轴线。
二层楼面的轴网须认真校核,经复核验收无误后方可向上投测。
二层楼面的标记基点上不得堆放材料,顶板排架避开放线点。
平面控制网根据结构平面确定,尽量避开墙肢,保证通视。
轴线点投测到楼层后,用经纬仪进行放线。
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
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保证二次结构工作更为精准,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出所有细部轴线,墙体边线、门窗洞口边线。
结构施工中每层施工完毕,应检测外墙偏差并记录,并每层检查门窗洞口净空尺寸偏差,同一外立面同层窗洞口高低偏差及各层同一部位窗洞口水平位移,弹出墙大角边竖直通线。
2、标高控制
每层柱拆模后,应在距本层楼面标高50cm高度的柱上弹出一条水平墨线,并用红色油漆标记,以此作为高程控制的依据,也作为楼地面和窗台、门洞高度控制的依据。
2.1标高传递:
在每栋正立面和侧立面结构的外墙上各设两处标高传递点(塔楼可在电梯井道内),在距楼面标高1m的钢筋砼柱上红色油漆对高程点进行标记,用50m卷尺依次往上标记。
2.2每两层作一次全高的校核工作。
2.3标高允许误差:
层高:
士2mm,全高:
3H/10000,且不应大于士10mm
2.4在每层标高上引时,需同时上在两个基准点上上引两个点,对两点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用于该操作层高程点。
2.5基准点应加强保护
八、工程重要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
1、建筑物大角垂直度控制
首层墙体施工完成后,分别在距大角两侧10cm处外墙上,各弹出一条竖直线,并涂上两个红色三角标记,作为上层墙支模板的控制线。
上层墙体至模板时,以此30cm线校准模板边缘位置,以保证墙角与下一层墙角在同一铅直线上,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模板,将控制线上引,以此层层传递,从而保证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
2、墙柱施工位置准确性控制
在确保平面定位网无误后对工程轴线进行细部划分,放出墙柱边线,为保证墙柱等构件位置正确,在放出边线的同时,提供两边各一个20cm控制线,以做墙柱位置准确性复核之用。
3、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
电梯井壁的垂直度是测量控制的重点之一,井壁全高的垂直度误差<15mm,井壁的尺寸误差小于规定值。
第一次井壁脱模以后,测出井壁的中线,用红油漆作为中线标记,以后施工中,把中线向上投测,并每两层作红油漆标记一次。
在楼层放线时,弹出电梯井的边框线,并延伸到楼面上500mm,与投测上来的中线相互校核。
九、沉降与变形观测
1、建筑物自身沉降观测
1.1本建筑物沉降观测,要求在整个施工期间至沉降基本稳定,沉降观测的目的:
a、检查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安全的影响;
b、检查工程设计、施工是否符合预期要求;
c、为有关地基基础及结构设计是否安全、合理、经济等反馈信息。
1.2沉降观测的基本内容:
a、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观测;
b、地基回弹观测;
c、地基分层与邻近地面的沉降观测;
d、建筑物本身的沉降观测。
2.3沉降观测点设置:
在主楼平面四角及每边中点各一个,平面中心设一个,地下室平面四角各设一个;
用于沉降观测的水准点必须设在便于保护的地方。
2.4当浇筑基础垫层混凝土时,在垫层平面位置埋设临时观测点,待稳固后及时进行观测。
2.5待基础结构施工完工后将原临时观测点移至该底板上埋设,并及时进行观测
2.6±
0.000时按平面布置位置埋设永久性观测点,每施工一层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2.7沉降观测操作要点、工程竣工后观测次数沉降观测的操作要求,是“三固定”:
a.仪器固定,包括三脚架、水准尺;
b.人员固定,尤其是主要观测人员;
c.观测的线路固定,包括镜位、观测次序。
工程竣工后观测次数:
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以后每年1次,直至下沉稳定(由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定)为止,一般为五年。
测量资料及时收集并整理成册。
十、施工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改
1、控制测量的复核措施按以上有关的叙述中进行。
2、细部放样采用不同人员、不同仪器或钢尺进行,条件不允许的可独立施测两次。
3、外业记录采用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回到内业及时整理并填写有关表格,并由不同人员将原始记录及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