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4033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2《家庭的记忆》教案

12《家庭的记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增强对家庭的认识。

2、情感与态度:

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3、行为与习惯:

增进对长辈的了解,养成关心家庭,关爱家人的习惯,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4、过程与方法:

通过标出特殊的日子和编写“家庭大事年表”,追溯家庭的历史,勾起对家庭的记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难点:

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懂得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家庭大事记录表、我和父母比童年表格。

学生准备

白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课件出示现代诗歌《家》)

家是依靠的翅膀,

借助它的力度,

你可以飞翔到蓝天。

家是停泊的港湾,

早晨出发即一个弧度,

将晚的幕布里回到终点。

出发点与归宿,

都是一个同一个点上。

家是一个去处,

一个人永远的留恋,

一生恋着雪霜暴雨的地方,

又是一个人恋着菜蔬来面的地方,

靠火蒸煮饭菜靠心与手生活的地方。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

在自己家里生活,你们有何感受?

生:

喜欢。

我感受到幸福快乐,有安全感。

师:

是的,家总能让感到我们开心、快乐、温馨和幸福。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

”我想说的是,幸福家庭的幸福也是各不相同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家”中,了解“家”的历史和文化吧。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诵诗歌,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家庭。

二、家庭称呼抢答养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家庭关系示意图”)

师:

同学们,这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

生1:

空白一:

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生2:

空白二:

叔叔、婶婶。

生3:

空白三:

姥姥、姥爷(外婆、外公)。

生4:

空白四:

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生5:

空白五:

姨妈、姨夫。

师:

同学们说得很对!

下面我们分小组来进行一个抢答竞赛(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家庭关系“抢答竞赛”),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答得又对又快!

(学生抢答过程略)

师:

同学们可真是太聪明了!

大家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吗?

(学生交流讨论)

师:

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

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

以往那种和爷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是更为少见。

【设计意图:

通过比赛抢答,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成员的各种关系和称呼。

三、“家史”小调查

(教师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故事)

师:

同学们,我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有我、爸爸和妈妈。

我的爸爸和妈妈两个人经常一起上班,一起做饭、吃饭,饭后一同散步,有事共同商量,互相关心。

闲暇之时,一家人开车出去玩便是最幸福的事。

这是老师的全家福照片,你们今天也带来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各自家庭照片背后的故事。

(学生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的“家庭大事记”)

师:

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从出生到现在,在你的记忆中,家里肯定有许多快乐的事情。

请你选取家里的一件大事,简单记录当时的情景。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师:

刚才有不少同学都提到了父母给自己过生日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

你们知道父亲、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你父母的结婚纪念日是哪一天吗?

(学生交流讨论)

师:

如果没有父母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就不会有可爱的你了。

家中不是每天都有喜事,有些日子也充满悲伤,比如:

长辈去世的日子。

每到这个日子,我们要祭拜和怀念这些过世的长辈。

(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我和父母比童年”的内容)

师:

通过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

我们和父母玩的玩具和游戏都不一样。

生2:

父母小时候读的书,我从来都没有读过。

师:

同学们,这小小的两张表,都是我们对“家庭的记忆”。

有温馨的、甜蜜的,有激动的、兴奋的,也有忧愁的、悲伤的,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要细细品味和永远珍藏的。

【设计意图:

通过填写表格,让学生对自己的“家史”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家庭中发生的变化。

四、传统节日中的“家”

(课件出示一张吃“年夜饭”的图片)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春节指的是我国农历什么时候吗?

生:

农历正月初一。

师:

那除夕之夜呢?

生:

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师:

同学们知道我们每年的除夕夜都要做些什么吗?

生:

穿新衣服、吃年夜饭,贴对联或“福”字、贴窗花、挂灯笼……

师: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吃年夜饭时大人的表情,以及大人敬酒的神态动作。

那你们有没有谁不小心把酒当饮料喝的呀?

还记不记得你们当时的表情?

我们现在来画一画吃年夜饭的场景吧。

(学生分组讨论、画画,一个小组画出人物吃饭夹菜,或者大人敬酒时的动作和表情,另一个小组画背景,过年时家里的墙上有什么东西,比如贴的“福”字、窗花,挂的灯笼,老师可以在旁指导并解说)

师:

同学们画得可真棒!

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

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生1: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特别开心。

生2:

全家人都相聚在一起,感觉很幸福。

【设计意图:

通过画一画吃“年夜饭”的场景,让学生体会传统节日中的“家”。

五、语言文字中的“家”

(课件出示有关于“家”的谜语)

师:

同学们,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下面我们来猜一猜这些谜语吧。

生1:

“一家是一口”打一字是“吉”。

生2:

“女儿出嫁了”打一字是“家”。

师:

那么,同学们知道哪些祝福家庭的成语吗?

生1:

欢聚一堂,形容欢乐地团聚在一起。

生2:

天伦之乐,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之间的家庭乐趣。

生3:

举案齐眉,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形容夫妻间互相敬重。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

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家”的古诗吗?

生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生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生3: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师:

通过这些成语和古诗词,你们发现中国人最重视什么呢?

生:

家乡和亲人。

【设计意图:

通过谜语、成语和古诗知识,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文字里面的“家”。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发生的变化,体会传统节日中的家和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板书设计

家庭称呼

家庭的记忆“家史”小调查

传统节日中的“家”

语言文字中的“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2、家庭的记忆教案

12、家庭的记忆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

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

你长得像谁呢?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

家庭称呼抢答赛

  教师:

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

抢答。

  教师:

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

抢答。

  教师:

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

  教师:

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

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

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

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

“家史”小调查

  教师:

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

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

  教师:

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

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

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学生交流:

自主发言。

  教师:

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

  教师:

每当春节来临,我们都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大家知道“年夜饭”的由来吗?

  学生交流:

小组讨论。

  教师:

讲讲“年夜饭”相关小知识。

  教师:

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

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

你家的“年夜饭”常吃些什么?

你知道它们与家庭美好生活有什么关联吗?

  学生交流:

自主发言。

  教师:

打开电子教材P82页,阅读“回”老家“过春节”。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呢?

  学生交流:

小组讨论。

  教师:

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

  活动四:

语言文字中的“家”

  教师:

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呢!

  教师:

你知道哪些祝福家庭的词语和谚语吗?

通过这些成语和谚语,你发现中国人最重视什么呢?

  学生交流:

阖家欢乐;家书抵万金;家和万事兴……

  教师:

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收集有关“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或者故事,制作一份简报吧!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案

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2.情感与态度:

体会父母的疼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最真挚的爱,激发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并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3.行为与习惯:

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处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4.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诵诗歌、欣赏录像、情境体验和孝心行动等活动,感受被父母关爱的幸福,懂得要心存感激,学会关心父母。

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的疼爱,产生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学难点:

以实际行动来尊敬和孝敬父母。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父母带给我们生命,呵护我们成长,从小到大,父母为你们做的事数也数不清,生病时,父母对你悉心照料;犯错时,父母对你谆谆教诲;气馁时,父母给你鼓励……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设计意图:

通过歌曲渲染,让学生懂得父母最爱我们,我们也都爱父母。

二、讲授新课

话题一:

我们都爱父母

师:

翻到教材第72页。

同学们,你们看完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

说出来大家交流一下。

生1:

天黑的时候,会担心爸爸还没回家吃饭。

生2:

看到妈妈生病难受的样子,我心疼得不得了,真想替妈妈分担一点儿痛苦。

生3:

过节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没回家,我十分思念他们。

师:

同学们,父母最爱我们,同时,我们也会心疼、担心和想念他们。

在我们心里,他们也是我们最爱的人。

【设计意图:

让学生懂得父母最爱我们,我们也都爱父母。

话题二:

我们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