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40264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

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大城市;

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

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

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从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度)

农业地域类型

代表性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分类

特点

水稻种植业

中国秦淮以南

东亚的亚热带季风区;

南亚的热带季风区;

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劳动密集型

自给农业

人多地少,小农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

水利工程量大

科技水平低

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美、澳、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密集农业

商品农业

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经营;

优良的天然牧场

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化经营

广阔的市场需求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中央大平原

美、加、阿根廷、澳、俄、乌克兰

种植业

优越的自然条件: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

便利的交通运输;

地广人稀;

高度发达的工业:

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先进农业科技

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

(背风坡;

灌溉成为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东水西调)

欧洲、北美、南非、澳、新西兰

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

农业生产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大规模机械化家庭农场

市场广大

交通便利

4、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1)经济方面:

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自然条件

(2)社会方面:

政府、政策、个人偏好等

(3)环境:

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

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相关特点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加工、罐头厂

所需原料丰富地区;

原料不便运输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家具制造、印刷

接近产品消费地区;

产品不便运输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炼铝)、化工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5、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如下:

(1)原料来源多、交通改善

——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

市场影响渐强

例:

鞍钢(原料、动力指向型);

宝钢(市场指向型)

(2)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

(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

(5)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

如我国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发展

(6)国防的需要:

如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7)个人偏好:

如华侨回乡投资

(8)工业惯性的影响

(9)环境保护的影响:

原则:

大气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

或最小风频上风向;

与盛行风垂直的两郊外

水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下游

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多的企业远离居民区

气污、水污:

化工厂

气污:

水泥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

水污: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化工厂

噪污:

交通线、车站、飞机场

6、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

(1)工业联系:

A生产上联系:

投入-产出联系

如:

炼铁厂和钢铁厂;

皮革厂、钢铁厂和汽车厂

B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共用廉价劳动力或基础设施

天津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康师傅”和“三星”

C信息联系:

计算机联网

(2)工业集聚

好处: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利润;

获得规模效益

类型:

A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

如钢铁厂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

B新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

协作工厂集聚并接近市场,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区

7、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形成类型:

(1)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有投入-产出关系

(2)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有投入-产出关系;

或由于共同设施而集聚一起

发展特点:

(1)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低;

工业发展潜力小,面积小;

如糕点厂、糖果厂等

(2)以钢铁等生产过程复杂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高;

工业发展潜力大,面积大

可扩展成为工业城市,其区位由核心工厂区位因素而定

如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攀枝花、马鞍山

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

汽车城十堰

传统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

代表工业区

德鲁尔区;

英中部区;

美东北部区

美硅谷;

中关村

主要区位因素

原料、廉价劳力

人才、环境、交通

主要部门

钢铁、煤炭、纺织、化工、机械

电子、航天、生物工程

工业地域特点

以传统大型企业为核心发展集聚而成

分散为主

产品特点

重、厚、长、大

轻、薄、短、小

生产规模

科技人员比例

生产增长速度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研发费用

发展类型

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廉价劳力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按主导区位因素分类

原料、动力、廉价劳力指向型

技术指向型、市场指向型

 

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1、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1)乡村起源的历史条件:

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2)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

农业技术创新,出现剩余产品——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第二次社会劳动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促进了城市出现

(3)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共性:

大河冲积平原;

农业文明发达;

但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

2、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

自然地理因素:

(1)地形:

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

我国汾河、渭河谷地城市分布

(2)气候:

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且该地带的沿海地区城市一般密于内陆地区

荒漠、高寒、湿热地区少有城市的分布

(3)河流:

对城市的选址具有深远的影响;

河流具有供水、运输、防卫功能

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江西赣州——水运起点或终点;

宜宾——长江与岷江汇合处;

重庆——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

武汉——长江与汉江汇合处

上海、广州——河口

瑞士伯尔尼、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河流的安全防卫功能

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

煤矿城市:

英伯明翰和曼彻斯特、美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石油城市:

英阿伯丁、中大庆和玉门

铁矿城市:

鞍山、包头、攀枝花

金矿城市:

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2)交通:

我国南方城市多在河流汇合处;

北方城市多在大道汇合处

古邯郸在两驿道交点

铁路枢纽城市:

京广线——石家庄、郑州、株洲;

京沪线——蚌埠;

陇海线——宝鸡

运河城市:

扬州、济宁

(3)政治

古希腊——雅典;

古罗马——罗马;

古都——西安、洛阳、杭州

我国100万人口大城市中76%为省级行政中心,如合肥的发展

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

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

(4)军事

(5)宗教

沙特阿拉伯——麦加、麦地那;

梵蒂冈;

我国拉萨

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

军事、宗教等对于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弱;

交通、自然资源自古至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新的因素出现:

日本筑波科学城;

中国张家界旅游城市;

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因素等

3、城市化标志

(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4、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工业革命)

晚(二战后)

城市化水平

高(70%以上)

低(30-40%)

城市化速度

先快后慢

先慢后快

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所处城市化阶段

后期;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初期、中期

5、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问题

解决途径

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污染严重):

1、大气污染

2、水污染

3、噪声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如上海浦东新区,北京周边14个卫星城

华盛顿等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1)治理污染

(2)加强绿化建设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大纲要求:

1.了解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2.结合实例,了解不同城市区位特点,理解这些城市的形成原因。

3.理解城市化的标志。

4.结合实例,了解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6.1聚落的形成

聚落概念——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是人们居住、生活、生产、教育、休息、娱乐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

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1.村落的形成,要了解

(1)聚落形成的演变:

乡村的形成:

聚居→分散的乡村聚落→固定的乡村

最初的穴居或逐水草而居:

随着畜牧业与农业的起源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生产刚起步,耕作方式落后,属于迁移式农业,所以乡村形成时,只能是半固定的原始棚舍。

随农业水平提高,出现稳定的乡村聚落的同时,农业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这就是说,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

(2)村落的分布与形态(通过读图6-2,6-3分析得出表)

分布在平原

地形特征

村落形态

河流较少,地形完整、开阔、平坦

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

河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