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心理危机干预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9438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心理危机干预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完整word版心理危机干预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完整word版心理危机干预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完整word版心理危机干预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完整word版心理危机干预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心理危机干预Word下载.docx

《完整word版心理危机干预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心理危机干预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心理危机干预Word下载.docx

恋爱破裂

2.▪ 

婚姻障碍

悲伤反应

经济损失

考试失败

6.▪ 

晋升失败

7.4 

原则

1.5 

特征

2.6 

干预目的

3.7 

危机干预

准备

目的

方法

人群

时间表

干预技术

技术要点

干预过程

注意点

常见原因有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

恋爱关系破裂;

突然失去亲人(如父

母、配偶或子女)或朋友,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或关系破裂;

失去爱物;

破产或重大财产或住房损失;

重要考试失败;

晋升失败;

严重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等。

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

一般的应对过程可分为三阶段:

即立即反应,当事者表现麻木、恐慌,否认或不相信;

即完全反应,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

即消除尘阶段,接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

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

①急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如下:

一是焦虑,病人感到紧张、忧虑、不安。

严重者感到大祸临头,伴发植物神经症状,如眩晕、心悸、多汗、震颤、恶心和大小便频繁等,并可有交感神经系统亢进的体征,如血压升高、心

率加快、面色潮红或发白、多汗、皮肤发冷、面部及其他部位肌肉紧张等。

二是恐惧,病人对自身疾病,轻者感到担心和疑虑,重者惊恐不安。

三是抑郁,因心理压力可导致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不思饮食,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②慢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一是抑郁,多数心情抑郁沮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病人容易产生这类心理反应。

可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二是性格改变,如总是责怪别人、责怪医生未精心治疗,埋怨家庭未尽心照料等,故意挑剔和常因小事勃然大怒。

他们对躯体方面的微小变化颇为敏感,常提出过高的治疗或照顾要求,因此导致医患关系及家庭内人际关系紧张或恶化。

干预原则为积极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以最大程度减轻其痛苦,选用药物时应考虑疾病的性质、所引起的问题,以及病人的抑郁、焦虑症状。

以癌症为例,如疼痛可用吗啡,抑郁用抗抑郁药,焦虑用抗焦虑药处理。

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懑情绪,有的可能采取自杀行动,或者把爱变成恨,采取攻击行为,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

干预原则为与当事者充分交谈,指出恋爱和感情不能勉强,也不值得殉情,而且肯定还有机会找到自己心爱的人。

同样,对拟采取攻击行为的当事者,应防止其攻击行为。

指出这种行为的犯罪性质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既要防止当事者自杀,也要阻止其鲁莽攻击行为。

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劝告可使当事者顺利渡过危机期,危机期过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当事者可能认为对世界上的女人(或男人)都不可信,产生很坏的信念,但这不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而且随着时间的迁延会逐渐淡化。

夫妻的感情破裂,结局多是离婚,如果双方都能接受,不会引起危机,否则可能引起危机。

①夫妻间暂时纠纷,如受当时情绪的影响使矛盾激化时,可能引发冲动行为,甚至凶杀。

干预原则为暂时分居,等待双方冷静思考并接受适当的心理辅导后,帮助解决问题,防止以后类似问题的重演。

②夫妻间长期纠纷,其原因包括彼此不信任、一方有外遇、受虐待、财产或经济纠纷等。

这可以使双方(尤其是女方)产生头痛、失眠、食欲和体重下降、疲乏、心烦、情绪低落等,严重者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

干预原则为尽量调解双方矛盾,否则离婚是必然结局。

对有自杀企图者应预防自杀,可给予适当药物改善睡眠、焦虑和抑郁情绪。

与死者关系越密切的人,产生的悲伤反应也就越严重。

亲人如果是猝死或是意外死亡,如突然死于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引起的悲伤反应最重。

①急性反应:

在听噩耗后陷于极度痛苦。

严重者情感麻木或昏厥,也可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感,或痛不欲生呼天抢地地哭叫,或者处于极度的激动状态。

干预原则为将昏厥者立即置于平卧位,如血压持续偏低,应静脉补液。

处于情感麻木或严重激动不安者,应给予BZ使其进入睡眠。

当居丧者醒后,应表示同情,营造支持性气氛,让居丧者采取符合逻辑的步骤,逐步减轻悲伤。

②悲伤反应:

在居丧期出现焦虑、抑郁,或自己认为对待死者生前关心不够而感到自责或有罪,脑子里常浮现死者的形象或出现幻觉,难以坚持日常活动,甚至不能料理日常生活,常伴有疲乏、失眠、食欲降低和其他胃肠道症状。

严重抑郁者可产生自杀企图或行为。

干预原则为让居丧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

用BZ改善睡眠,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对自杀企图者应有专人监护。

③病理性居丧反应:

如悲伤或抑郁情绪持续6个月以上,明显的激动或迟钝性抑郁,自杀企图持续存在,存在幻觉、妄想、情感淡漠、惊恐发作,或活动过多而无悲伤情感,行为草率或不负责任等。

干预原则为适当的心理治疗和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治疗。

可使当事者极度悲伤和痛苦,感到万念俱灰而萌生自杀的想法,并进一步采取自杀行动。

干预原则是与当事者进行充分交流,分析其自杀并不能挽救已经发生的经济损失,只有通过再次努力才能重建生活。

如果通过语言交流不能使病人放弃自杀企图,应派专人监护,防止当事者采取自杀行动。

渡过危机期后,当事者可能逐渐恢复信心,可能在一段较长的时间情绪低落、失眠、食欲降低或其他消化道症状,可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

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的考试失败可引起痛苦的情感体验,通常表现为退缩、不愿与人接触,严重者也可能采取自杀行动。

干预原则为对自杀企图者采取措施予以防止。

发生这类情况的大多是年青人,可塑性大,危机过后大多能重新振作起来。

偶有自杀或攻击行为,主要是对将来感到悲观或觉得无脸见人,有时因愤懑情绪导致攻击行为,如认为自己的晋升失败是由于某人作梗所致,因而对其施行攻击或凶杀。

干预原则为防止自杀和攻击行为,与当事者进行充分交谈,让其发泄自己的愤怒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劝告。

(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

(2)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

(3)鼓励自信,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

(4)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1)通常为自限性,多于1-4周内消失。

(2)在危机期,个人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并更愿意接受外部的帮助或干预。

(3)预后取决于个人的素质、适应能力和主动作用,以及他人的帮助或干预。

(1)防止过激行为,如自杀、自伤、或攻击行为等。

(2)促进交流与沟通,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3)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惹状态。

对灾区情况的了解,包括道路、天气和受灾情况的了解。

1.确定干预地点

2.确定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3.制定危机干预实施方案

4.编制、印刷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工具和相关宣传资料

5.联络、了解所要干预社区、各家医院、住院受伤人员、死难者及家属分布和安置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流程和路线。

6.干预团队食宿安排,干预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准备。

7.可能的话到达之后对当地精神科医护人员进行危机干预知识培训,扩大人力资源。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心理健康。

1.与整体救援活动整合在一起进行,及时调整心理救援的重点,配合整个救灾工作的进行;

2.以社会稳定为前提工作,不给整体救援工作增加负担,减少次级伤害;

3.综合应用干预技术。

4.保护接受干预者的隐私,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

5..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中的一部分,并不万能。

评估、干预、教育、宣传相结合,提供灾难心理救援服务;

尽量进行灾难社会心理监测和预报,为救援组织者提供处理紧急群体心理事件的预警及解决方法;

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干预支持网络。

地震灾难的心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五级人群。

第一、二级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第一级人群:

地震灾难的直接幸存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

第二级人群:

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

现场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其它救护人员)。

 

第三级人群:

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现场工作人员(后援)、帮助进行地震灾难后重建或康复工作的人员或志愿者。

第四级人群:

受灾地区以外的社区成员,向受灾者提供物资与援助,对灾难的可能负有一定责任的组织。

第五级人群:

在临近灾难场景时心理失控的个体,易感性高,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

根据目标人群和干预队成员人数,排出工作日程表。

ABC法:

A、心理急救,稳定情绪

B、行为调整,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

C、认知调整,情绪减压和哀伤辅导。

1.首先要取得受伤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2.提供疏泄机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3.对访谈者提供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知识的宣教、解释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建立自信,提高对生理和心理应激的应付能力;

4.根据不同个体对事件的反应,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如:

积极处理急性应激反应,开展心理疏导、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矫正、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等,以改善焦虑、抑郁和恐惧情绪,减少过激行为的发生,必要时适当应用镇静药物;

5.调动和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社区等)的作用,鼓励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隔离。

1.心理急救

(1)接触和参与

目标:

倾听与理解。

应答幸存者,或者以非强迫性的、富于同情心的、助人的方式开始与幸存者接触。

(2)安全确认

增进当前的和今后的安全感,提供实际的和情绪的放松。

(3)稳定情绪

使在情绪上被压垮或定向力失调的幸存者得到心理平静、恢复定向。

愤怒处理技术、哀伤干预技术。

(4)释疑解惑

目标:

识别出立即需要给予关切和解释的问题,立即给予可能的解释和确认。

(5)实际协助

提供实际的帮助给幸存者,以处理现实的需要和关切。

解决问题技术。

(6)联系支持

帮助幸存者与主要的支持者或其他的支持来源,包括家庭成员、朋友、社区的帮助资源等等建立短暂的或长期的联系。

(7)提供信息

提供关于应激反应的信息、关于正确应付来减少苦恼和促进适应性功能的信息。

2.心理晤谈

通过系统的交谈来减轻压力的方法,个别或者集体进行,自愿参加。

对于病房的轻症地震病人,或医护人员、救援人员,可以按不同的人群分组进行集体晤谈。

心理晤谈的目标:

公开讨论内心感受;

支持和安慰;

资源动员;

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认知上和感情上)消化创伤体验。

集体晤谈时限:

灾难发生后24-48小时之间是理想的帮助时间,6周后效果甚微。

正规集体晤谈,通常由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