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8817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列求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列求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列求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列求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列求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列求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数列求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列求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列求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说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  Sn= (教师板书)

条件q=1时,前n项和怎样计算?

Sn=na1

二、讲解新课: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数列的求和问题。

(板书课题:

数列求和)

下面请同学们先看例1。

(出示投影)

例1

(1)求和:

     (新教材P131,例3)

   

(2)求和:

请同学们观察

(1)是否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估计学生会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来判断)

否。

既然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那么就不能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请

 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此数列有何特征?

上面各个括号内的式子均由两项组成,其中各括号内的前一项与后一项分别组成等比数列,

分别求出这两个等比数列的和,就能得到所求式子的和。

 

(1)当x≠0,x≠1,y≠1时

  原式=

    =

(以上化简过程,实际上是繁分式的化简应强调结果的完整)

题中附加条件去掉,应该如何考虑?

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2)由上题启发,对于一个数列的一项可分成若干项,使其重新组合

  成等差或等比,那么本小题又是怎样来解呢?

(学生相互讨论,老师巡视,启发学生)

我们可否通过对通项进行变形呢?

从而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

(2)令k=1,2,3,……n

则:

1= ,   

[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解法特点,养成学生解题后思考的良好习惯]

这类数列的求和法叫分解求和法,基本方法是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将原数列分解为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列,然后再分别求和,

例2

(1)求和:

 

(2)求和:

将各项分母通分,显然是行不通的,能否通过通项的特点,将每一项拆成两项的差,使它

们之间能互相抵消许多。

(1)  令k=1,2,3,…n

则原式=

  =

  ==

请看第

(2)小题,此题形式与第

(1)小题相仿,哪位同学能大胆地试一试。

(2)(此步骤一开始学生会仿照上题将通项裂开,未考虑到

   令k=1,2,3,…n     系数,经启发可得出)

   则原式=

      =

  (做到此处,学生会发现与上题不同,互相抵消的项不在前后项,此时,教师应耐心地分析各项间的关系,可以假设n=6,n=7时的情形,得出一般规律)

这类数列求和的方法叫裂项相消求和法,基本方法是把数列各项拆成两项的差,使求和时

中间各项相互抵消。

[上例中,两个小题贯彻由浅入深的原则]

[讲完一个例题后,将例题引伸是教学中常做的一件事,它可以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

发展学生的思维,并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3:

求数列:

1,,,的前n项和。

(启发学生,根据例1、例2的方法解决)

例1、例2我们都是对通项进行分解而得到解决。

那么例3是否也可用同样的方法呢?

例3

中的通项是什么呢?

=

在求数列的前n项和时,往往需要先将通项公式进行变形,然后再求和。

 例4: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2+2n,求和:

   

由例3可知,此题也应把通项公式求出来,才能解决问题,请同学们考虑,通项公式的求

法。

(稍作停止,让学生回忆求通项的方法)

当n≥2时,an=Sn-Sn-1=n2+2n-[(n-1)2+2(n-1)]

        =n2+2n-(n2-2n+1+2n-2)

        =2n+1

a1=S1=12+2·

1=3 满足上式.

∴[an]的通项公式为an==2n+1

很好!

那么有了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原式=

   =

   ==

三、小结归纳:

非等差(比)的特殊数列求和法。

1、设法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这一思考方法往往通过通项分解法来完成。

2、不能转化为等差(比)的特殊数列,往往通过裂项相消法求和。

四、课堂练习:

1、求和:

2、求和:

3、求和:

4、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2,求

 (以上练习完全与例题相仿,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五、作业:

1、求数列:

1,1+2,1+2+3,…(1+2+3+…+n)…的前n项的和。

2、求数列:

1,1+2,1+2+22,…,(1+2+22+…+2n-1)…的前n项的和。

3、求数列:

1,1+a,1+a+a2,…(1++a+a2+…+an-1)…的前n项的和.

4、求数列:

9,99,999,9999,……的前n项和。

教案说明

(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现行高中新教材中,所占篇幅极小,只通过一个例题(P131例3)一个练习(P132,3),一个习题(P133,6)反映这一内容,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首先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是用“逆序相加法”,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是用“错位相减法”。

这些求和的方法本身在教材中有所体现,只是没有系统安排,其次,在实际应用中,会经常碰到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此外,对今后学习数列的极限打好基础。

(2)一节课的素材虽然准备得很充分,但若搭配布局安排不当,就可能降低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水平,不能充分发挥教材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教案时应重视一节课各部分,各环节间相互联系的功能所形成的最佳结构。

本节课是非等差(等比)的特殊数列求和的第一节课,安排了四个例题,四个课堂练习和四个课外作业题,例题和习题的安排上贯彻了由浅入深的原则,例1是用“分解求和法”来解的,例2是“裂项求和法”解题,这两种方法都用了通项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例3、例4是在例1、例2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引伸。

在有了通项化归这种思想后,例3、例4就显得很容易了,此外课堂练习,基本与例题相仿,作为巩固练习。

而作业题中,有一点难度,让学生课余进行思考。

(3)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有意识地将数学研究的某些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不能单纯传授知识,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每个例题都让学生体会到通项化归的思想方法。

(4)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加快学生的思维节秦,不拖泥带水,该说的话,要说到点上,要说透,能少说的,就决不多说,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多练。

在讲解例题时,重点不是讲怎样解,而是讲为什么这样解,从而达到会解一类题,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摘自数学教育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