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全部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高职数学全部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数学全部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Q互为充要条件
第二章不等式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注意)若a>
b,c<
0,则ac<
bc
2、不等式的解法
(1)不等式组的解法:
找公共部分
(2)一元二次不等式:
>号取两边,<号取中间(注意保证的系数为“+”)
(3)分式不等式:
转为
(2)来做(注意保证x的系数为“+”;
分母不为0)
(4)绝对值不等式:
|X|<
a-a<
X<
a
|X|>
aX<
-a或X>
3、均值定理(用来求最值的;
a,b均为正数)
(1)求“和”的最小值:
或
(2)求“积”的最大值:
第三章函数
1、求函数定义域:
(1)分式:
分母0
(2)根式:
①偶次根式:
被开方式
②奇次根式:
被开方数可为任意实数
(3)对数式:
①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
②真数要大于0
2、几种特殊函数的单调性:
(1)正比例函数:
K>
0(单调递增)k<
0(单调递减)
(2)一次函数函数:
(单调性同上)
(3)反比例函数:
0(单调递减)k<
0(单调递增)
(4)指数函数:
(a>
0且a)*必过点(0,1)
a>
1(单调递增)0<
a<
1(单调递减)
(5)对数函数:
0且a)*必过点(1,0)
a>
3、二次函数:
(抛物线)
①单调性:
a>
0a<
减区间增区间
增区间减区间
②图象顶点坐标(),对称轴是直线,
③最值:
a>
0抛物线开口向上,当x=时,函数有最小值:
Y
0抛物线开口向下,当x=时,函数有最大值:
④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一般式:
顶点式:
,其中(m,n)为抛物线顶点
两根式:
y=a(x-x1)(x-x2),其中x1、x2为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根,或函数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⑤是偶函数b=0
4、反函数
①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
即若则
②会求反函数(第一步:
将原函数化为x=……;
第二步:
将x变y,y变x,即是其反函数)
5、奇偶性:
(注意:
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定义式
(判断依据)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奇函数
偶函数
f(-x)=-f(x)
f(-x)=f(x)
图像特征
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
常见的
奇/偶函数
f(x)=Ax,Ax3,Ax5,…
f(x)=sinx
f(x)=tanx
f(x)=0
f(x)=Ax2,Ax4,Ax6,…
f(x)=cosx
f(x)=常数
快速判断
奇奇=奇;
奇×
偶=奇
偶偶=偶;
奇=偶;
偶×
偶=偶
奇偶=非奇非偶
第四章对指数函数
1、指数运算:
零指数幂:
=1();
负整数指数幂:
=()
正分数指数幂:
=()
运算法则:
①=;
②=;
③=. (注)
2、对数运算:
(1)(a>
0且a不等于1)
(2)(a>
0且a不等于1)
(3)零和负数没有对数。
(4)
(5) (6)
(7)积、商、幂的对数:
(做同底对数加减时注意公式的逆用)
(做同底对数加减时注意公式的逆用)
(注意公式的逆用)
(8)换底公式:
(做对数乘法时常用换底公式,通常换10为底)
(9)对数恒等式:
3、指对数方程和指对数不等式
解题思想:
放两边,化为同底。
有时将对数式化为指数式做。
不等式去掉同底后注意是否变号(底>1,去底不变号;
0<底<1,去底要变号)。
第五章数列
1、知(所有数列都适用)
(n
2、等差数列中,当项数n为奇数时,总和=中间项
当项数n为偶数时,总和=(头+尾)
3、等差(等比)数列中,抽取隔相同的项构成的新数列仍是等差(等比)数列。
4、在等差数列中,每连续m项之和构成的数列仍是等差数列。
在等比数列中,每连续m项之和(积)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
5、在三个成等差数列的数中,一般设为:
a-d,a,a+d
在三个成等比数列的数中,一般设为:
6、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有关公式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公差=后项—前项)
定义的
拓展
通项
公式
通项公式的变式
前n项
的和公式
Sn=
或Sn=
Sn=
或Sn=
中项
补充
第六章三角函数
1、正角:
逆时针方向旋转;
负角:
顺时针方向旋转
2、与角a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β=﹛β|β=k·
360°
+,k∈Z﹜
3、第一象限角表示为﹛a|k·
<
a<
k·
+90°
,k∈Z﹜
第二象限角表示为﹛a|k·
+180°
第三象限角表示为﹛a|k·
+270°
第四象限角表示为﹛a|k·
+360°
4、终边在x轴上的角表示为﹛a|a=k·
180°
终边在y轴上的角表示为﹛a|a=k·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表示为﹛a|a=k·
90°
5、180°
=π弧度;
1弧度=≈57.3°
;
1°
=弧度(x°
=弧度);
6、特殊角的弧度数与角度数的对应关系
角度
0°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180°
270°
弧度
π
2π
7、弧长公式:
l=|a|·
r(a为弧度数)
8、扇形的面积公式:
S扇形=lr=|a|·
(a为弧度数)
9、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已知角终边上任一点(x,y),则
,,,()
10、三角函数的符号:
一全“+”;
二正弦;
三正切;
四余弦
1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sin
1
-1
cos
tan
不存在
1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1)平方关系:
sin²
α+cos²
α=1
(2)商数关系:
tanα=,cotα=
(3)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cscα·
sinα=1;
secα·
cosα=1
13、诱导公式:
两大组(同名或变名)
14、和角公式:
(注意公式的逆用)
sin(α±
β)=sinαcosβ±
cosαsinβ
cos(α±
β)=cosαcosβmsinαsinβ
tan(α±
β)=
15、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sinαcosα=sin2α
cos2α=cos²
α-sin²
α=2cos²
α-1=1-2sin²
α
tan2α=
16、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y=sinx和y=cosx在[0,2]的简图及5个关键点的坐标
X(弧度)
y=sinx
1
0
-1
y=cosx
-1
0
(2)的最小正周期为,最值为:
(3)的最小正周期为;
(4),最小正周期为
17、余弦定理
(1)知道两边夹角求第三边:
(2)已知三边求角(注意求角A与求cosA是不同的,必须分开完成):
;
变式:
若小边2+小边2-大边2>
0:
锐角三角形
小边2+小边2-大边2=0:
直角三角形
小边2+小边2-大边2<
钝角三角形
18、正弦定理及变式
(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a:
b:
c=sinA:
sinB:
sinC
19、三角形面积公式
第七章向量
1、若已知两向量相等,则意味着长度相等和平行;
2、已知两点A(x1,y1),B(x2,y2),则可
(1)求向量坐标:
(2)求两点的距离:
(3)求线段AB的中点坐标:
();
3、若D为BC中点,则;
A
C
D
B
4、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5、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6、横横+纵纵=;
7、;
8、若
则(),;
9、点的平移公式:
新点=旧点+平移向量(知二求一)
10、函数图像的平移:
按向量平移,旧函数式y=f(x),
将代替y,将代替x,整理后即得新函数式
第八章 解析几何
一、直线
1、求直线斜率k
(1)若已知两点,则k=;
(2)若已知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则k=tan;
(3)若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则k=;
(4)若已知直线的法向量或已知直线的一般式Ax+By+C=0,
则k=;
1、直线方程:
(1)已知直线上某点坐标()和方向向量(),则直线的点向式方程为 ;
或
(2)已知直线上某点坐标()和法向量(A,B),则直线的点法式方程为;
(3)已知直线上某点坐标()和斜率k,则直线点斜式方程;
(4)已知两点坐标()和(),则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为;
(5)已知直线斜率k和在y轴上的截距b,则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y=kx+b;
(6)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Ax+By+C=0(A,B不同时为0);
(7)平行于x轴的直线方程为;
(8)平行于y轴的直线方程为:
3、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
与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设为:
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设为:
4、直线的位置关系
一般式
平行
垂直
斜截式
5、夹角公式:
两直线的夹角θ范围:
(1)已知
则(已知一般式时用)
(2)已知;
则(已知斜截式时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