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质量通病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8200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文档格式.docx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工程质量通病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文档格式.docx

2.2市政道路工程必须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等手续。

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检测单位,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

按照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负责采购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保证其符合设计文件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2.3设计单位应提出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列入审查内容。

2.4施工单位应认真编写《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编写《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建设单位核查批准经监理单位审定的施工单位提交的《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及监理单位提交的《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

2.5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通病防治工作列入监督计划,作为监督工作重点。

2.6市政道路工程竣工验收除执行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外,还应提供下列相关资料:

(1)由参建各方签署的《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2)施工单位提交的《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告》。

(3)监理单位提交的《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

2.7道路管线管理规定

2.7.1凡属综合性工程,宜由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单位根据规划设计要求,核对图纸,统一定位放线,确定管线施工位置。

城市综合管线应积极推行同槽、并井的设计方案。

2.7.2综合性工程的施工,各施工单位应周密考虑相互之间的工期衔接;

每项工程结束时应做到工完、料尽、场清,为其他单位创造进场施工的基本条件。

2.7.3综合性工程施工应按照规划设计要求,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

管线纵横交叉发生矛盾时,宜由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协调解决。

2.7.4施工单位对原有地下管线埋设的位置,应开挖探沟,在掌握地下管线的实际走向和埋设深度后,才能施工。

2.7.5可能对其他管线的安全和维修产生影响的施工,施工单位须通知有关管线单位派人到现场监护,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7.6在施工中发生地下管线损坏事故时,施工单位应做好原始记录,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进行抢修,尽快恢复正常。

3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措施

3.1建设单位

3.1.1组织建设各方成立通病防治工作管理机构,加强对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与技术管理。

3.1.2在开工前下达《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3.1.3督促建设各方制定相关的通病防治方案和实施细则。

3.1.4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和解决质量通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5将通病防治列为工程检查验收内容。

3.2设计单位

3.2.1提出通病防治的具体设计措施,并对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和环节,明确设计做法。

3.2.2在设计交底时应对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进行专项交底。

3.2.3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时,应明确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

3.2.4参与工程质量通病问题的分析,并对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质量通病,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案。

3.3施工单位

3.3.1在开工前制定《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批。

3.3.2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及进场设备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在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时,应提供相应的合格证明文件和相关的技术标准;

必要时,应进行相关的检测与论证工作。

3.3.3根据批准后的《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向施工班组做好通病防治技术交底工作。

3.3.4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做好隐蔽工程质量检查和记录。

3.3.5做好通病防治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3.3.6总包单位应审核分包单位提出的通病防治方案,并负责检查其实施情况。

3.3.7工程完工后,总包单位应认真填写《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告》。

3.4监理单位

3.4.1审查并批准施工单位提出的通病防治方案,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

3.4.2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将易产生通病的工序、部位,作为监理工作的质量控制重点。

同时,应编制通病防治专项监理细则。

3.4.3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及进场设备验收与检验工作。

3.4.4配备常规检测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卷尺、红外线测温仪等),对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加强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4.5做好通病防治部位的隐蔽验收工作,并明确监理验收意见,不合格的严禁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4.6定期召开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的通病防治工作例会。

3.4.7工程完工后,应认真填写《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

4人行道板松动、碎裂、沉陷、侧缘石不顺防治的技术措施

4.1设计

4.1.1人行道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4.1.2人行道如有机动车通过地段(如商业、小区等出入口)或机动车停放地段,基层和面层应进行加固设计。

4.1.3混凝土侧缘石抗压强度等级应不小于30MPa,弯拉强度应不小于3MPa。

4.1.4设计单位应在图中明确不同曲率、规格侧缘石的几何尺寸和数量。

侧缘石弯道路缘石应尽量规格统一,采用预制生产方式。

4.1.5人行道板应设计好细节处铺装方案。

基层和面层应根据不同材质设置伸缩缝并明确缝宽。

4.2施工

4.2.1土基和基层压实应使用机械施工,分层压实,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4.2.2严禁现场拌制混凝土和粉煤灰石灰类混合料。

不得在已成型的路面或人行道上拌制砂浆。

4.2.3人行道基层厚度应均匀,分层压实后,应封闭养生至达到设计强度。

混凝土等基础应设置伸缩缝。

4.2.4水泥混凝土预制人行道砌块应在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进场使用(设计未规定时,不宜低于30MPa)。

使用时应轻装轻卸,避免损坏。

4.2.5人行道面层铺砌前应根据设计方案制定相应施工方案,铺砌工艺应精细。

做好高程、边线的控制。

4.2.6人行道面层铺砌砂浆应饱满,且表面平整、稳定、缝隙均匀。

与检查井等构筑物衔接时,应平整美观。

4.2.7基础设置伸缩缝的,面层应在相应处设置伸缩缝。

4.2.8人行道如有机动车通过地段(如商业、小区等出入口)或机动车停放地段,基层和面层应作加固施工处理。

4.2.9人行道面层铺砌完毕,应进行围护,封闭养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使用。

一定要通行的门口、通道等要搭设临时跳板。

4.2.10侧缘石基层和基础应与路面基础以同样结构同时摊铺、碾压、养生,压实度和强度应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4.2.11侧缘石在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进场使用。

进场时应轻装轻卸,以免损坏。

侧缘石弯道处侧石、缘石宜采用厂家生产的定型产品,如现场加工使用,应使用机械切割。

4.2.12侧缘石安砌时应同时控制侧石上棱角的直顺度、侧石的垂直度和侧石、缘石顶面的水平度,做到线直、弯顺、无折角、波浪、前倾后斜现象。

4.2.13雨水收水井施工时,收水井长边应与道路边线重合(弯道部分相切)。

侧缘石与雨水收水井衔接要平顺,雨水收水井井篦顶面低于周围道路0.01~0.03m,缘石在路面纵向应有1m的顺坡,使雨水口有一定的过水面积。

4.2.14侧石背后要用水泥混凝土做好后背基础,待达到一定强度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摊铺沥青混凝土等工序施工时应随时对已栽好的侧缘石进行调整。

4.2.15侧缘石勾缝应饱满,整洁坚实,且进行适当养生。

4.3监理

4.3.1严格检查原材料、半成品材料的强度、规格尺寸等。

4.3.2及时检查施工单位测量记录。

4.3.3对人行道、侧石基础高程、人行道面层平整度、侧石直顺度等进行平行检验。

4.3.4检查侧石背后混凝土浇筑质量及基础回填压实质量。

控制工程进度,确保混凝土、二灰土、水泥结石的养生期。

4.3.5及时检查施工中各道工序的质量,对存在的问题随时督促其进行整改。

5沥青混凝土路面龟裂防治的技术措施

5.1设计

5.1.1对于道路范围内的暗塘、杂填土、软弱地基等应有明确的

处理要求。

5.1.2对于道路各结构层的压实度、强度、弯沉值要有明确的要求。

5.1.3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其深度处理不应小于重型汽车荷载作用的工作区深度。

5.1.4道路基层设计厚度应便于分层压实。

5.2施工

5.2.1路基施工控制要点

5.2.1.1路基施工前要认真进行清除工作,清除杂填土、耕作

土、树根、杂草等。

5.2.1.2对于河塘、软弱地基要严格按设计处理方案进行实施。

5.2.1.3填方施工时严禁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等;

方需分层填筑压实,每层厚度不应超过20cm;

填方宜采用拌灰处理,施工过程中注意控制含灰量并及时按频率检测灰剂量;

严格控制土质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偏差范围内,必要时可适当加大掺灰比例。

5.2.1.4路基验收标准

(1)实测要求

压实度、强度(CBR)、弯沉值应全部满足设计和验收规范的要求。

(2)外观要求

碾压后无明显轮迹、无裂缝、无弹簧出现。

5.2.2基层施工控制要点

5.2.2.1原材料要求

(1)生石灰

必须达到III级灰以上,CaO+MgO含量应大于65%,未消化残渣含量应小于20%,存放时间不宜过长,消解不宜过头,严禁使用石灰膏。

(2)土

宜采用塑性指数在10~15之间的粉质黏土、黏土,土中不应有杂物。

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粉质土不宜直接填筑于路床。

(3)粉煤灰

其SiO2、Al2O3、Fe2O3总量应大于70%,烧失量应小于10%,细度应满足90%通过0.3mm筛孔,70%通过0.075mm筛孔,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

(4)集料

其级配、含泥量、针片状含量、压碎值应满足规范要求。

5.2.2.2配合比试配

对现场原材料进行取样,送试验室测定含水量并进行试配,确定现场施工用配合比,实际采用的石灰剂量应比试验室确定的剂量增加0.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