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体格生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8133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幼儿体格生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婴幼儿体格生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婴幼儿体格生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婴幼儿体格生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婴幼儿体格生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婴幼儿体格生长文档格式.docx

《婴幼儿体格生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幼儿体格生长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婴幼儿体格生长文档格式.docx

体重和身高在婴儿期(尤其前3个月)和青春期出现2个生长高峰。

1、体重:

反映近期营养状况和评价生长发育

单位:

千克kg,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

儿童期体重非等速增加,评价宜以儿童自己体重增长的变化为依据,不宜用公式计算和人群均数为绝对标准。

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后2-3天由于摄入尚少、不显性失水和排大小便,体重可减轻3%~9%,至7-10天可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予及时喂哺可减轻或避免发生。

平均出生体重约3kg

3月为出生时2倍正常足月婴儿在生后第一个月体重增加可达1-1.5kg

6月……….....2.5倍生后前3个月体重增加值≈后9个月的增加值(3kg)1岁………….3倍

2岁………….4倍

2岁~青春前期体重年增长值约2Kg

体重估算公式(kg):

3-12月(月龄+9)÷

2

1-6岁年龄×

2+8

7-12岁(年龄×

7-5)÷

2、身高:

反映长期营养状况和骨骼发育。

记录至0.1cm。

身高估算公式(cm):

2-12岁年龄×

6+77

3岁以下-卧位身长(立位测量不易准确)

3岁以上-立位身高

立位与卧位测量数可相差1-2cm,上午比下午可高1-1.5cm。

出生平均身长50cm

生后前3个月身长增加值≈后9个月的增加值(11-12cm)1-6月平均每月增长2.5cm6月约65cm7-12月……………….1.5cm1岁约75cm1-2岁平均每年增长10cm2岁约85cm2-12岁平均每年增长5cm青春期终止生长停止

3、坐高:

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顶-臀长),可受臀部软组织厚度的影响。

代表上、下部量的测量,评估脊柱和头的发育,可间接反映下肢与躯干的比例。

记录至0.1cm。

出生时坐高占身长的66%,4岁占身长60%,6岁后则<60%。

有些遗传、内分泌疾病可使身体某些部分比例失常,故测量上部量(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和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新生儿上部量占60%,下部量占40%,身高中点在脐上;

1岁时中点在脐下;

6岁时中点下移至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12岁左右上、下部量相等,中点恰在耻骨联合上缘。

4、头围:

自眉弓上缘经枕外隆凸最高点绕头一周的最大周径,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

2岁以内测量头围最有价值。

头小畸形(头围<-2SD)大脑发育不良;

头围过大,常见脑积水。

平均值:

新生儿34cm;

1岁46cm;

2岁48cm;

5岁50cm;

15岁54cm,与成人接近。

1-6月平均增长8-10cm7-12月………....2-4cm

生后前3个月头围增加值≈后9个月的增加值(6cm)

5、胸围:

经胸部乳头下缘和两肩胛下角水平绕体1周的围度。

取平静呼吸的中间读数至0.1cm。

代表胸廓和肺的发育。

新生儿32cm,比头围小1~2cm;

婴儿期增长最快,1岁末46cm,与头围相2岁49cm;

3-12岁平均每年增加1cm,

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周岁数减1;

到青春期增长加速。

初生胸围<头围1-2厘米

1岁胸围=头围

1岁-青春前期胸围>头围

(约为头围+年龄-1cm;

2岁以上,胸围未超过头围,属胸廓发育差)

6、上臂围:

代表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可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

在无条件测身高体重的地区可以此筛查营养不良。

测量:

取左上臂自肩峰至尺骨鹰嘴连线中点,以臂围尺水平绕上臂一周,软尺轻贴皮肤即可,记录至0.1cm。

1岁以内增加迅速。

1-5岁增长缓慢,约1-2cm。

1-5岁>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6、指距:

两上肢向左右平伸两中指尖的距离。

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

5岁以上儿童可加测指距。

正常时,指距略小于身高。

若>身高1-2cm,对诊断长骨的异常生长有参考价值,如马凡综合征的蜘蛛样指(趾)。

8、皮下脂肪厚度(皮褶厚度):

直接反映体内脂肪量,故以评估营养状况。

专用量具:

皮褶卡钳。

方法:

右手握钳,左手拇指、食指捏起测量部位的皮肤和皮下脂肪,捏时两指距离3cm,要使脂肪与下面的肌肉充分离开,以卡钳测量。

记录至0.5mm.。

部位:

(1)肩胛下角部(背部)-取左肩胛下角下稍偏外侧处,皮褶自下侧至上中方向,与脊柱呈45°

角;

(2)肱三头肌部–上肢在身体侧面放松下垂,位于肩峰与鹰嘴连线的中点上,皮褶方向与上臂长轴平行;

(3)腹部–锁骨中线平脐处,皮褶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

二、评价方法

营养不良

1、低体重年龄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反映儿童急性或近期营养不良。

轻度(视为正常):

均数-2SD≤年龄别体重<均数-SD

中度:

均数-3SD≤年龄别体重<均数-2SD重度:

年龄别体重<均数-3SD

2、生长发育迟缓年龄别身高<均数-2SD,反映儿童慢性长期营养不良。

3、消瘦身高别体重<均数-2SD,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超重和肥胖

身高别体重>均数+2SD的儿童,计算体质指数

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超重P97th>BMI>P85th肥胖BMI>P97th

三分法[上中下等]:

均数加减标准差或百分位数

上>均数+2SD或>P97下<均数-2SD或<P3

中均数-2SD~均数+2SD或P3~P97

三、评价内容

1、发育水平[横向评价]

某一年龄时点儿童的某一体格生长指标(体重、头围等)与该人群参考值比较所达到的程度,了解群体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和个体儿童体格生长达到的水平。

不能说明个体儿童过去存在的问题,也不预示该儿童未来的生长趋势。

通常用均值离差法表示(系单项指标评价,变量呈常态分布)。

2、生长速度[纵向评价]

通过定期、连续测量某项生长指标(身高、体重等),获得该项指标在某一年龄段增长情况与参考人群值进行比较的情况,多用于评价个体儿童。

通常用百分位数(变量正态或非正态分布)和曲线图(定期、连续、动态)表示。

以后者为简单、直观。

3、身体匀称度[两两指数评价]--反映体重、身高、胸围等指标之间的关系。

方法:

①相关法:

将身高、体重、胸围、上臂围等多项指标实测值结合起来,进行体格生长综合评价,了解被评价者的体形。

如匀称型、促转型、纤细型体型。

②指数法:

(1)身高体重指数quiteletindex此指数随年龄增加而加大。

体重kg

────×

1000身高cm

(2)Kaup指数(评价营养状况)将身高的平方设想为小儿的体积,此指数表示一定体积的重量和机体组织的密度。

<

15有消瘦倾向;

15-18正常;

>

18有肥胖倾向。

婴儿:

体重g幼儿:

体重kg4

─────×

10─────×

10(身高cm)2(身高cm)2

(3)身高胸围指数

------此指数与小儿的胸廓发育及皮下脂肪有关,在生后3个月内有一定的增加,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粗壮型此指数较高,纤细型此指数较低。

胸围cm

100身高cm

(4)维尔维克指数Ververckindex

------反映人的体型、营养状况并与心肺功能有关。

体重kg+胸围cm

─────────×

100

身高cm

(5)坐高与下身长比值

------反映人体上下身长比值,代表身材的匀称性。

初生时为2.00

坐高cm

─────────

身高cm―坐高cm

(6)身高坐高指数

------反映人体上下身长比值。

随年龄增长,上身占身长比例逐渐减少,而下身占身长比例渐增加。

坐高cm

─────×

(7)胸围臂围比值

新生儿3.10~3.17,生后半年内2.97~3.01,6-7岁3.40~3.61。

─────

臂围cm

(8)体重指数(体块指数BMI)

------代表体型匀称性。

与血压、血脂、脂蛋白及发展为成人肥胖的相关性很强,故推荐为确定肥胖症最适用指标。

体重kg

BMI=──────

身高2(m2)

四、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分)

(四)相关系统生长发育

一、头颅

囟门前囟出生时对边中点连线大约1.5-2.0cm,随颅骨的发育稍增大。

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多在2岁前闭

前囟大小和闭合时间有个体差异,判断异常与否应作全面分析。

早闭<

4月小头畸形?

晚闭>

3岁严重佝偻病?

脑积水?

甲低?

发育不前囟张力大小是重要的临床体征,颅内压升高时前囟饱满,

脱水或极度消瘦时前囟凹陷。

后囟出生时已近闭合或很小,一般在生后6-8周完全闭合。

颅骨骨缝在出生时稍分开,在3-4个月完全闭合。

二、脊柱

新生儿脊柱是直的。

出生后2-3个月,小儿会抬头时,出现颈曲;

6个月会坐时,出现胸曲;

1岁左右能站立和行走时,出现腰曲。

年龄呼吸脉搏呼吸:

新生儿40-45120-1401:

3<1岁30-40110-1301:

3~42-3岁25-30100-1204-7岁20-2580-901:

4

8-14岁18-20

70-90

随着小儿从卧位向坐位、站立和行走的发展,脊柱的三个弯曲便自然形成。

但到6-7岁时脊柱的自然弯曲才被韧带所固定。

因此,当坐立行走或写字、背书包等姿势不正确时,可引起脊柱弯曲。

三、骨骼

骨龄boneage

通过X线检查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及干骺端融合的情况判

断骨骼发育的年龄,反映儿童发育成熟度较实足年龄更为准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如甲减、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时骨龄落后;

中枢性性早熟、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