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8095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进行评估。

其中,二级医院负责急症和重症患者的救治,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三级医院负责疑难复杂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对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三、建立团队签约服务模式 

  签约团队至少包括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医师(含相关专业中医类医师,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含中医类医师,下同)和社区护士等。

签约服务以患者医疗需求为导向,将二级及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与全科、健康管理与疾病诊疗服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诊疗、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可以在签约团队中增加心理咨询师等人员。

结合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推广以专科医师、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团队签约服务。

全科医生代表服务团队与患者签约,将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以患者为中心,按照签约服务内容,与专科医师、其他相关人员共同提供综合、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疾病诊疗等服务。

  四、明确慢阻肺分级诊疗服务流程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流程。

  签约服务流程:

接诊患者并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确诊→对诊断为慢阻肺的患者,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对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签约→建立专病档案→按签约内容开展日常治疗、体检、健康管理等。

  上转患者流程:

全科医生判断患者符合转诊标准→转诊前与患者和/或家属充分沟通→联系二级及以上医院→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医师确定患者确需上转→全科医生开具转诊单、通过信息平台与上转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将患者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

  

(二)二级及以上医院服务流程。

  初诊患者流程:

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对诊断为慢阻肺的患者,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患者转至基层就诊→定期派专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巡诊、出诊,对分级诊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估。

  接诊上转患者及下转流程:

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患者经治疗稳定、符合下转标准→转诊前与患者和/或家属充分沟通→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医生开具转诊单、通过信息平台与下转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将患者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图1:

二级及以上医院分级诊疗服务流程 

图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服务流程 

  

附件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COPD)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实践证明,慢阻肺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对慢阻肺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定期监测和长期管理,可以减缓肺功能下降,减轻呼吸道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国家和患者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慢阻肺的现状 

  

(一)患病率。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约为9.9%。

  

(二)疾病负担。

根据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慢阻肺的疾病负担居第四位(仅次于脑血管疾病、后背部和颈部疼痛、缺血性心脏病)。

  (三)慢阻肺诊治情况。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需长期治疗和管理。

由于慢阻肺症状隐匿,患者常于呼吸道症状逐渐加重时才到医院就诊,此时往往已到疾病的中晚期。

对于出现慢性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的患者,医疗花费巨大,而治疗效果不佳。

目前,我国还存在慢阻肺漏诊、误诊、治疗不规范现象。

  二、慢阻肺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 

  

(一)目标。

充分发挥团队服务的作用,指导慢阻肺患者合理就医和规范治疗,减轻呼吸道症状,减少疾病急性加重发生,预防、监测并积极治疗并发症,延缓肺功能的下降,改善生活质量。

发挥中医药在慢阻肺防治与康复方面的作用。

  

(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慢阻肺管理中的作用和任务。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由于慢阻肺首诊大多在基层医院,所以社区医生对慢阻肺的诊断和治疗负有重要使命。

主要包括慢阻肺预防、高危及疑似患者的识别、患者教育、稳定期治疗、康复治疗和长期随访。

为保证慢阻肺诊疗工作质量,应将疑似患者及时转到二级及以上医院,及早明确诊断,同时启动随访管理和双向转诊机制。

  2.二级及以上医院 

  二级医院主要协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诊和管理慢阻肺患者,开展双向转诊,与三级医院专家研究鉴别诊断、制定疑难病例的诊治方案。

主要包括慢阻肺确诊、患者综合评估分组、戒烟干预、制定稳定期分级治疗方案。

如果二级医院具备相应的诊断设施和技术,可以独立进行慢阻肺的诊疗工作,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共同管理慢阻肺患者。

  三级医院的任务主要是对疑难、危重患者进行诊治,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和二级医院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共同管理慢阻肺患者,参加慢阻肺合并症、并发症等的诊治及会诊。

对于部分疑难病例,协助二级医院专科医师制定诊治方案,评估急性加重,指导急性加重治疗,鉴别诊断及治疗并发症。

同时负责慢阻肺诊断和治疗的质量控制。

  (三)路径(如下图)。

  (四)双向转诊标准。

  1.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标准

  

(1)初次筛查疑诊慢阻肺患者。

  

(2)随访期间发现慢阻肺患者症状控制不满意,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不能耐受治疗的情况。

  (3)出现慢阻肺合并症,需要进一步评估和诊治。

  (4)诊断明确、病情平稳的慢阻肺患者每年应由专科医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对治疗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5)随访期间发现出现急性加重,需要改变治疗方案:

  ①呼吸困难加重,喘息,胸闷,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或)粘度改变,发热等。

  ②出现全身不适、失眠、嗜睡、疲乏、抑郁、意识不清等症状。

  ③出现口唇紫绀、外周水肿体征。

  ④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

  (6)医生判断患者出现需上级医院处理的其他情况或疾病。

  (7)对具有中医药治疗需求的慢阻肺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当转诊:

  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提供慢阻肺中医辨证治疗服务时。

  ②经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症状控制不佳或出现急性加重者。

  2.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 

  

(1)初次疑诊慢阻肺,已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2)慢阻肺急性加重治疗后病情稳定。

  (3)慢阻肺合并症已确诊,制定了治疗方案,评估了疗效,且病情已得到稳定控制。

  (4)诊断明确,已确定中医辨证治疗方案,病情稳定的患者。

  三、慢阻肺患者的疑诊、诊断与评估 

  

(一)慢阻肺疑似患者的识别。

  1.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息或胸闷症状的首次就诊人群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

  2.有吸烟史的35岁及以上人群首次就诊时建议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

  3.有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接触史、生物燃料烟雾接触史的35岁及以上人群首次就诊时建议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

  4.上述三类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肺通气功能检测。

表1诊断慢阻肺的主要线索 

年龄在35岁以上人群,如存在以下情况,应考虑慢阻肺,并进一步进行肺功能检查。

以下线索并不是诊断慢阻肺所必须的,但如果符合越多,慢阻肺的可能性越大。

确诊则需有肺功能检查结果。

呼吸困难

·

进行性加重(逐渐恶化)

通常在活动时加重

持续存在(每天均有发生)

患者常描述为:

呼吸费力、胸闷、气不够用、喘息

慢性咳嗽

可为间歇性或无咳痰

慢性咳痰

可为任何类型慢性咳痰

接触危险因素(尤其是)

吸烟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

家中烹调时产生的油烟或燃料产生的烟尘

家族史

慢阻肺家族史

  

(二)慢阻肺诊断与评估。

  慢阻肺肺功能诊断标准:

肺功能检查如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沙丁胺醇)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

70%,可诊断慢阻肺。

  1.病史采集。

  

(1)现病史: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憋、胸闷、气短等的出现时间、程度。

  

(2)个人史:

吸烟史、被动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暴露史,生物燃料接触史,儿童时期下呼吸道感染史。

  (3)既往史:

了解有无支气管哮喘、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心律失常、骨质疏松、糖尿病等病史。

  (4)家族史:

询问有无慢阻肺、哮喘等家族史。

  (5)社会心理因素:

了解家庭、工作、个人心理、文化程度等社会心理因素。

  2.体格检查。

  

(1)测量身高、体重。

  

(2)有否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浮肿。

  (3)有否桶状胸,心率、呼吸频率、胸部语颤、胸部叩诊、肺下界移动度、双肺呼吸音,双肺有否啰音。

  3.实验室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医疗机构实际情况,恰当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具体分为基本项目、推荐项目和选择项目,详见“慢阻肺患者危险分层的检查评估指标”(表5)。

  4.肺功能分级。

  根据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进行肺功能分级(表2)。

  表2慢阻肺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肺功能分级 

(基于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 

患者FEV1/FVC<0.70 

分级

肺功能结果

轻度

FEV1≥80%预计值

中度

50%≤FEV1<80%预计值

重度

30%≤FEV1<50%预计值

极重度

FEV1<30%预计值

  5.综合评估。

  慢阻肺综合评估包括气流受限程度(表2)、对患者呼吸症状的影响(表3)、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表4)、远期不良风险(如急性加重、住院或死亡),从而用以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表5)。

表3mMRC呼吸困难问卷(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 

请在适合你的每个选项后面打勾(只选择一个)

呼吸困难评价等级

呼吸困难严重程度

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简略描述

0级

只有在剧烈活动时才感到呼吸困难

费力才喘

1级

在平地快步行走或步行爬小坡时出现气短

走快会喘

2级

由于气短,平地行走时比同龄人慢或者需要停下来休息

平路会喘

3级

在平地行走100 

米左右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喘气

百米会喘

4级

因严重呼吸困难以至于不能离开家,或在穿衣服、脱衣服时出现呼吸困难

稍动就喘

表4慢阻肺评估测试(CAT)问卷

1

我从不咳嗽

5

我总是咳嗽

2

我肺里一点痰都没有

我肺里有很多痰

3

我一点也没有胸闷的感觉

我有很重的胸闷的感觉

4

当我在爬坡或爬一层楼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