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枯鉴原文+译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7740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荣枯鉴原文+译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荣枯鉴原文+译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荣枯鉴原文+译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荣枯鉴原文+译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荣枯鉴原文+译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荣枯鉴原文+译文Word格式.docx

《《荣枯鉴原文+译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荣枯鉴原文+译文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荣枯鉴原文+译文Word格式.docx

当李从厚出奔卫州(今河南汲县)时,李从珂(后唐末帝)起兵夺得帝位后冯道率百官迎接,仍然被任命为宰相,后虽一度出为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一年后又任司空,朝议令掌祭祀时扫地的职事。

不久,石敬瑭(后晋高祖)勾结契丹灭了后唐,为稳定政局,又让冯道当宰相。

出使去契丹顺利归来后,受到石敬瑭的进一步重用,后晋不设枢密使后,将其职权归入了中书省,由他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政务不管大小都问他如何处理。

石敬瑭死后,石重贵(后晋出帝)继位,他仍为宰相,且加太尉,封燕国公。

后出任匡国军(治同州)节度使,又徙镇威胜(治邓州,今河南邓县)。

石重贵在景延广等人的支持下和契丹开战,大战了三次,最后终因杜重威投降而无兵可调,后晋灭亡,石重贵等也被迫流亡契丹。

耶律德光(辽主)任命他为太傅,耶律德光北撤时也一直随从到了常山。

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在刘知远(后汉高祖)看准时机于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

在位不满一年便去世了,其子刘承佑(后汉隐帝)继位,在后汉冯道仍然被授予太师,生活得自由又自。

由于朝廷激烈的内争,邺都留守郭威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举兵攻入开封,隐帝刘承佑被杀,后汉灭亡,郭威(后周太祖)在开封称帝,仍重用冯道出任宰相。

郭威病死,由郭威的内侄和养子柴荣(后周世宗)继位。

冯道因反对且讥讽世宗柴荣亲征攻打北汉,惹恼了世宗柴荣,让他负责修郭威的陵墓,当了个没有什么实权的山陵使,陵墓修好后,冯道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三岁。

圆通卷一

●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

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

●善和恶各自有其内涵,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因此被束缚;

天下事物变化都有自然规律,聪明的人不会去违背。

●道之靡通,易者无虞也

●道理的阻碍与通畅,顺应变化的人根本也不关心这些。

●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全其身;

名利无咎,逐之非罪,过乃人也

●珍惜名誉的人反而最容易损害他的名誉,爱惜自己身体的人得以保全他的身体;

名誉和利益本身并没有坏处,追逐这些也不能算是什么罪过,有过错的是因为人获得后目的不同。

●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

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也

●君子不会自认为尊贵,小人不会自认为下贱,尊贵或低贱这些虚名不足以称道于世;

君子不一定能得到,小人也不一定会失去,得到和失去跟思想境界其实毫无关系。

●名者皆虚,利者惑人,人所难拒哉

●名誉都是虚的,利益能诱惑人,但都是人难以抗拒的。

●荣或为君子,枯必为小人;

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

●荣华富贵的人有可能会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

身败落魄的人必定是小人;

能达到君子标准的人没有多少,成为小人可能有很多,不要与很多人成为仇敌。

●名可易事难易也,心可易命难易也,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

●名誉可以导致行事时是困难的或简单的,思想境界可以导致命运是困难的或容易的,一般人不会加害于君子,为什么会去加害于小人呢?

闻达卷二

●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

悦上者荣,悦下者蹇(jian)

●为官不是以善恶作为标准,升迁不用谈论其忠奸的大小;

能取悦上层领导的人可能荣华富贵,处处为下层百姓着想的人则困难重重。

●君子悦下,上不惑名;

小人悦上,下不惩恶

●君子使下层百姓喜悦,上层领导不会因此怀疑他的名誉;

小人喜欢取悦上层领导,对下层百姓的邪恶不会惩罚。

●下以直为美,上以媚为忠;

直而无媚,上疑也;

媚而无直,下弃也

●下层百姓以正直为品德高尚,上层领导常以谄媚、顺应当做忠诚;

正直的人不懂得去阿谀奉承,上层领导就会怀疑其忠诚;

阿谀奉承的人无法保持正直的品质,下层百姓就会抛弃他。

●上疑祸本,下弃毁誉,荣者皆有小人之谓,盖固本而舍末也

●上层领导的怀疑是灾祸的根由,下层百姓的遗弃会毁坏名誉,荣华富贵的人都难免被称呼为小人,就是因为要巩固实际利益而舍去好的名誉。

●富贵有常,其道乃实;

福祸非命,其道乃察

●富裕与尊贵的产生是有普遍的规律,它的方法就是以实际需要为主;

灾祸与福禄并非是命中注定的,它的关键是否有观察和判断的能力。

●实不为虚名所羁,察不以奸行为耻;

无羁无耻,荣之义也

●以实际需要为主就不会受虚名所束缚,观察判断不以奸诈的行为作为耻辱的标准;

既没有羁绊又没有耻辱,这是能够荣华富贵的内在含义。

●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

求官者莫名,德非荣也

●想追求名誉的人就不要去当官,好职位不可能有好名声;

想升官的人就不要考虑名誉,道德高尚不可能会荣华富贵(矛与盾的关系)。

●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异哉

●君子谈论的是思想境界,小人攻击的是思想境界,人格操守和价值取向的定位不同,结果当然不一样。

解厄卷三

●无忧则患烈也;

忧国者失身,忧己者安命

●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则祸患会很强烈的。

为国家操劳的人有可能失去身家性命,为自己操劳的人有可能安身立命。

●祸之人拒,然亦人纳;

祸之人怨,然亦人遇

●灾祸是每个人都不想要的,然而有些灾祸是自找的;

灾祸是每个人都讨厌,然而每个人都难免碰上。

●君子非恶,患事无休;

小人不贤,余庆弗绝

●君子不会去做坏事,但祸患却接连不断;

小人不贤能,快快乐乐的生活却不会停止。

●上不离心,非小人难为;

下不结怨,非君子勿论

●让上层领导对自己完全放心,不做小人就很难做到;

但与下层百姓不结怨恨,不是君子就不用谈论。

●祸于上,无辩自罪者全;

祸于下,争而罪人者免

●上层领导有麻烦时,不用辩护自己承担罪责的人才可以保全;

下层百姓出了事故可能会追究责任时,抢先把责任推给别人的人可以免去责任。

●君子不党,其祸无援也。

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

●君子不爱拉帮结伙,遇到灾祸而愿意帮助的人非常少。

小人善于结交朋友,获取利益时则不乏尽全力帮助的人。

●道义失之无惩,祸无解处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谅矣

●道和义缺失却没有什么惩罚,遇到灾祸时没有解决的方法就必然受困,君子却没有能力改变,而有的小人却可能被谅解。

交结卷四

●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

●真正智慧的人不会拒绝贤能的人,明白事理的人不会疏远坏人,善与恶两种人都要用。

●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

●顺应自己的人作为朋友,反对自己的人当成敌人,朋友和敌人都是常常互相转化的。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贵以识人者贵,贱以养奸者贱;

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

●以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别人的人尊贵,以轻贱的心态去估息邪恶的人下贱;

尊贵的人不知自己应尊贵,贫贱的人不愿自己被轻视,贵和贱就可能互相转换了。

●贵不贱人,贱不贵人,贵贱久焉

●尊贵的人不会轻视别人,潦倒的人学不会尊重别人,贵和贱的身份有可能一直延续下去。

●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谋乃大;

人忌人明而自愚,智无潜藏,其害无止

●有的人总希望别人愚蠢而自己聪明,展示在众人面前是很愚笨的,这样的人具有非同小可的谋略;

有的人忌妒别人聪明而自己愚蠢,才智也没有能力深深隐藏,这样的人将祸患无穷。

●明不接愚,愚者勿长其明;

智不结怨,仇者无惧其智

●聪明的人不会接触愚蠢的人,与愚蠢的人接触不会使自己变得更聪明;

有智慧的人不会轻易跟别人结下怨恨,结仇的人不会因为你有智慧就怕你。

●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

小人阴结,惟患阴不制的。

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

●道德高尚的人用仁义去交往,只是忧虑自己的仁义达不到尽善尽美。

小人喜欢耍阴谋诡计去交往,只是担心阴谋诡计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君子没办法胜过小人,吃亏的原因就在于这个。

节仪卷五

●外君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

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

●对外表现出如君子般仁义道德而内心则是耍阴谋诡计的小人的想法,这是真正的小人;

对外表现出如小人般有心计而内心却如君子般高风亮节的人,才配称为真君子。

●德高者不矜,义重者轻害

●道德高尚的人不居功自傲、炫耀自己。

重仁义的人忽视了因此可能面对的伤害。

●人慕君子,行则小人,君子难为也;

人怨小人,实则忘义,小人无羁也;

难为获寡,无羁利丰,是以人皆小人也

●有的人仰慕君子(的道德高尚),行为处事时却按小人的方式,君子是没办法这么做;

有的人口口声声说憎恶小人,实际行为处事时忘记了以仁义为准则,小人这样做没有任何的阻碍。

君子是没办法这么做且获利很少,小人这样做没有任何的阻碍且获利丰厚,因此众人都想成为小人。

●位高节低,人贱义薄

●社会地位越高则气节越低(保住地位),有的人越贫贱则越顾不上道义(要生存)。

●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坏其身;

君子避于乱也,小人达于朝堂

●君子最不能忍受污辱他的意志,小人最不能忍受是损坏他的身体;

君子在乱世中避开隐居,小人却因此在朝廷中弄权。

●节不抵金,人困难为君子;

义不抵命,势危难拒小人

●气节抵挡不住金钱,人贫困时难以成为君子;

道义抵挡不住性命,形势危险时难以拒绝成为小人。

●不畏人言,惟计利害,此非节义之道,然生之道焉

●不害怕别人的言论,只顾计算利益与伤害的多少。

这并非是具备气节和道义的途径,然而却是能够生存的途径。

明鉴卷六

●福不察非福,祸不预必祸;

福祸先知,事尽济耳

●福运到来不能够察觉就不算是福气,灾祸来临前不预防就肯定成为祸害;

福与祸能先预测知道,任何事情都可以平安处理完。

●施小信而大诈逞,窥小处而大谋定

●施加极小的诚信则大阴谋可以得逞,多注意细节则大决策就能谋划决定。

●事不可绝,言不能尽,至亲亦戒也

●行事不可以做到绝境(要留后路),言语不能完全说明白,即使对至亲好友也要戒备。

●佯惧实忍,外恭内忌,奸人亦惑也

●假装畏惧而实际要忍受着,对外表现恭敬而内心在忌恨着,既使是奸邪的人也会被迷惑。

●知戒近福,惑人远祸,俟(si)变则存矣

●知道戒惧谨慎的人接近了福运,能够迷惑别人的人就能够远离祸患,随时应对事物的改变则能长久生存下去。

●私人惟用,其利致远;

天恩难测,惟财可恃

●交往的人必须是对你有用的,这样可以使利益长久;

上天的恩赐难以预测,只有属于自己的钱财可以依仗(不要指望别人,只能依靠自己)。

●以奸治奸,奸灭自安;

伏恶勿善,其患不生

●用奸诈的手段去整治奸恶的人,恶人被消灭后自己就能安居乐业;

惩治邪恶不能用太善良的方式,这样祸患就不会再滋生了。

●计非金者莫施,人非智者弗谋,愚者当戒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