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考研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7604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考研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金融学》考研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金融学》考研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金融学》考研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金融学》考研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考研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金融学》考研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考研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考研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⑵取得支票,往往并不提取铸币,而是委托往来银行代收并把收来的款项记入自己的存款账户。

⑶各个银行,由于自己的客户开出支票,因而应该付出款项,同时由于自己客户交来支票委托收款,因而有应该收入的款项。

应付款、应收款的金额很大,但两者的差额通常却较小。

⑷各个银行保存铸币的需要归结为二:

一是客户从存款中提取铸币;

二是结清支票结算中应收应付的差额。

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银行认识到:

铸币的需要,相对于存款额来说,只是其一部分而且比例关系相对稳定。

只要按存款的一定百分比保持铸币库存即可应付顾客对于铸币的需要。

2.由于存在着这样特征的经济行为,从而出现了原始存款——也称之为初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两个范畴。

3.在这样的特征经济行为之下,出现如下过程:

p268

⑴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10000元铸币;

根据经验,保存相当于存款额20%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取铸币需要。

那么,A银行即可把8000元铸币贷给乙。

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⑵乙将8000元铸币支付给丙,丙把铸币存入自己的往来银行B,按照同样的考虑,B银行留下20%的铸币即1600元,其余6400元铸币贷给客户丁。

这时,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⑶如此类推,从银行A开始至银行B,银行C,…,银行N,持续地存款贷款,贷款存款,则产生这的结果:

4.从表可知,当银行根据经验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假设是20%——保存铸币库存时,10000元铸币的存款,可使有关银行共贷出40000元贷款和吸收包括最初10000元存款在内的50000元存款。

从先后顺序来说,10000元是最初的存款,40000元是由于有了最初的存款才产生的。

因此,把最初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把在此基础上扩大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

5.这里有:

⑴原始存款R、⑵贷款总额L、⑶经过派生后的存款总额(包括原始存款)D、⑷必要的铸币库存对存款的比率r,这四者的关系可表示:

6.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出现了派生存款,其核心意义即在于存款货币的创造。

就上面的例子来说,原来流通中有10000元铸币为各种支付服务。

现在,银行则为经济创造了40000元的存款货币,即为流通服务的货币已增至50000元。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1.现代生活中相当于铸币的现金是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银行券。

银行对于吸收的存款要准备一部分银行券,以保持存款的客户提取现金。

这与铸币流通时要保有一部分铸币以备提取铸币的意义一样。

但支票结算中银行之间的应收应付差额则已完全不需要用银行券结清。

由于各个存款货币银行均在中央银行开有存款账户,所以应收应付差额的结算只需要通过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划转。

2.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称作准备存款。

通常由国家规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对该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率。

这种比率叫法定准备率。

3.如果暂不考虑顾客从存款提取银行券,则有一个无现金的支付流转模型。

在这个模型下,存款货币创造怎样开始?

“原始存款”?

来源可以是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

可以是客户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比如由国库开出的拨款支票——并委托自己的往来银行收款;

也可能是客户向存款货币银行出售外汇并形成存款,而银行把外汇售与中央银行并形成准备存款。

4.如以Δ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以ΔR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初始增加额,rd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则三者关系式如下:

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1.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

2.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1.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为派生乘数。

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

若以K代表;

则如下式:

2.存款之区分为活期、定期与创造乘数

仍设∆D为活期存款量的增额,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

再假定∆T为定期存款量的增额,r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R为总准备存款的增额,且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为t(∆T/∆D)。

则有:

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1.以上的分析模型没有涉及现金;

贷款、存款、货币支付均在银行的账页上进行。

然而,客户总会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

现金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2.如用∆C代表现金漏损额,用c代表现金漏损率,则

c=∆C/∆D;

∆C=c·

∆D

3.当设定包括现金的情况下,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为:

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1.为安全或应付意外之需,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常常高于法定准备金。

超过法定要求的准备金,称超额准备金,以E代表。

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以e代表。

这时,银行的初始准备为:

∆R=∆D·

rd+t·

rt·

∆D+c·

∆D+e·

∆D

=∆D(rd+t·

rt+c+e)

2.这时的存款货币创造乘数——考虑到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之分,考虑到现金漏损,考虑到超额准备——则是:

3.以上模型,只是就基本可测因素对存款派生倍数影响所推导出的银行扩大贷款的最大限度。

但是,贷款不仅取决于银行行为,还要看企业是否有要求。

在经济停滞和预期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可能的派生规模并不一定能够实现。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p277

关于“现金”的再说明

我国习惯,称钞票和硬币为现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是以“通货”(currency)来统计钞票和硬币的数额。

但currency的用法很广泛,在日常生活中,包括经济著述,常常是泛指货币。

此外还有一个英文字cash,其习惯用法之一是指我们所指的“现金”;

而在其他场合,则是指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等可以随时动用的款项。

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

1.现金进入经济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从自己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

2.每一个存款货币银行,在其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都有现金的不断流入和不断流出。

如果现金的提取可以由现金的存入所满足,存款货币银行则不必补充现金。

如果存入的现金满足不了提取现金的要求,存款货币银行则必须补充现金。

3.补充的基本途径就是到中央银行从自己的准备存款账户提取;

如果银行库存的现金过多,则会及时存入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

4.为了保证存款货币银行可以及时地从准备存款账户提取现金,中央银行则必须印制足够的钞票、铸造足够的硬币。

5.由此可以理解,已经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过去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上陆陆续续提取现金所形成的。

现金增发与准备存款的补充

1.当存款货币银行总体向中央银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增长,简称现金发行;

当存款货币银行总体向中央银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减少,则称现金回笼。

2.总的来看,年复一年,现金的发行都是增长的。

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增长。

3.当现金的增发是必然趋势时,那就意味着存款货币银行从准备存款账户不断地提取现金,准备存款相应下降;

但经济增长,必然也同时要求存款准备增大以支持存款货币有足够的增长。

所以,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

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p279

1.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

2.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

⑴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

⑵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

⑶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3.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一方面积累了自己的资产;

而另方面则形成两大负债项目:

⑴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额;

⑵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现金。

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

1.扩大资产业务并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中央银行特有的能力:

中央银行在国内信用交易的范围内,没有类似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也没有任何一个在它之上的机构可以保存它的存款;

中央银行也不需要通货库存,通货就是它印制和铸造的。

中央银行扩大了资产业务,必然相应地形成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和货币发行——资产负债必然平衡。

2.但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约束则是强有力的:

存款货币银行不需要补充准备存款,中央银行有能力也无从发挥;

强行支持无限制的货币创造,则会促成通货膨胀

基础货币p280

1.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是准备存款加库存现金;

“漏损”的现金,也即不仅离开中央银行并且也离开存款货币银行的现金,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2.对于创造信用货币来说,“存款准备”与“流通中货币”这两者缺一不可。

因而统称为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之为“准备货币(reservemoney)”。

3.基础货币的构成常用下式表达:

B=R+C

式中,B为基础货币(由于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所以也通常以符号H代表);

R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

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货币乘数

1.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称之为货币乘数。

用MS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则有下式:

MS=m·

B

2.基础货币中的通货,即处于流通中的现金C,它本身的量,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是多少,不可能有倍数的增加;

引起倍数增加的只是存款准备R。

因此,基础货币C+R与货币供给量C+D的关系可示意如图:

3.相应的代数表达式:

又可整理为:

4.C/D或D/C,即C与D的比,称为通货-存款比。

这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私人部门行为。

R/D或D/R,即R与D的比,称为准备-存款比。

这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行为。

这两个比率决定乘数的大小,再加上基础货币,即决定货币供给量。

而基础货币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中央银行行为。

发行收入与铸币税

1.钞票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而每张进入流通的钞票,按其面值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购买力。

那么,中央银行发行钞票的“收入”跑到哪里去了?

2.“发行收入”这个词追溯起来,应是套用“铸币收入”或“铸币税”而来的。

在铸币流通条件下,铸币收入,或铸币税,是指铸币面值与铸币成本的差额。

当铸造钱币是王室、国家的特权时,铸币税直接就是财政的收入。

3.问题是,在钞票代替了铸币条件下不能否套用铸币税的分析思路。

中央银行的钞票发行构成了国家财政的债务收入和经济行为主体的借款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