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微分学基础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7019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微分学基础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实验一微分学基础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实验一微分学基础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实验一微分学基础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实验一微分学基础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一微分学基础文档格式.docx

《实验一微分学基础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微分学基础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一微分学基础文档格式.docx

一、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Mathematica的一些基本功能来验证或观察得出微积分学的几个基本理论。

1、函数应用及图像

2、数e

3、积分与自然对数

4、调和数列

5、双曲函数

2、实验环境

基于Windows环境下的Mathematica7.0软件。

3、实验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使用Mathematica4.0软件可绘制函数图像。

4、实验的容和步骤及得到的结果和分析

实验1函数及其图像

1.1Taylor级数

1.1.1

(1)实验容: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同一个区间上的函数图像的图像,观察哪一条与正弦函数的图像最接近。

(2)实验步骤:

在Mathematica7.0输入语句如下:

Plot[{Sin[x],0.8x,x,1.2x},{x,-Pi,Pi}]

(3)实验结果:

(4)结果分析:

在具有不同斜率k的过原点的直线中,时的直线与正弦曲线在原点附近最接近;

且从原点出发沿直线前进与沿正弦曲线前进的方向是一致的,在原点附近很小的一段旅程两条线路几乎看不出任何差别,但继续下去,两条线路就分道扬镳了:

直线沿原来的方向继续前进,而正弦曲线则开始转弯,两条线路越离越远。

1.1.2

(1)实验容:

在同一坐标系中做出区间上正弦函数图像及多项式的图像,观察这些多项式函数的图像逼近正弦曲线的情况。

Plot[{Sin[x],x-x3/6,x-x3/6+x5/120,x-x3/3!

+x5/5!

-x7/7!

},{x,-Pi,Pi}]

curve1=Plot[Sin[x],{x,-Pi,Pi},PlotStyle{RGBColor[1,0,0]}];

curve2=Plot[x-x3/6+x5/120,{x,-Pi,Pi},PlotStyle{RGBColor[1,0,1]}];

curve3=Plot[x-x3/3!

{x,-Pi,Pi}];

Show[curve1,curve2,curve3]

通过图像可以看出,次数越来越高的多项式函数的图像越来越好的逼近正弦函数的图像,这些多项式是的泰勒级数

的前若干项组成的。

1.2函数的升降、零点和极值

1.2.1

(1)实验容:

在同一坐标系中做出函数及其导数的图像,观察(ⅰ)当时y的图像的升降情况及当时,y是否有极大值或极小值;

(ⅱ)观察得出方程的根的近似值a,比如a=2.5,最后求出在x=2.5附近的根的更精确的近似值。

Plot[{x-x3/6,1-x2/2},{x,-4,4}];

FindRoot[x-x^3/6,{x,2.5}]

{x2.44949}

当时,y的图像在区间上升,在区间上下降;

当,在区间上上升,在区间上下降。

观察得出的根近似的有。

通过编程得出,在x=2.5附近的根的更精确的近似值为2.44949.

1.2.2

(1)实验容:

设对n=3,4,5,6,7依次求出在x=3附近的零点,观察:

随着n的增加,所求出的零点有何变化趋势?

有何道理?

f[x_,n_]:

=Sum[(-1)^k*x^(2*k+1)/((2*k+1)!

),{k,0,n}];

Do[Print[FindRoot[f[x,n],{x,3.0}]],{n,3,7}]

{x3.07864}

{x3.14869}

{x3.14115}

{x3.14161}

{x3.14159}

随着n的增加,所求出的零点越来月稳定于3.141附近,因为随着n的增加的图像越来越接近于的图像,因此由求得的根也就越来越接近与的根。

1.3正弦函数的叠加

1.3.1

(1)实验容:

分别画出区间上的函数

其中2m-1可以试验从小到大不同的值。

比如2m-1=9,19,519等。

分别观察所得的函数图像随着这个n值的增加的变化情况和变化趋势。

=Sum[Sin[k*x]/k,{k,1,n,2}];

‘f[x_,n_]:

=表示定义一个以x,n为自变量的函数。

Plot[f[x,9],{x,-2Pi,Pi}]

=Sum[Sin[k*x]/k,{k,1,n,2}];

Plot[f[x,519],{x,-2Pi,Pi}]

由于每一项都是以为周期,经过求和之后的函数当然还是以为周期。

观察图像可知,当n值很大时,图像越来越接近于“方形”的波。

一般的,由于函数都以为周期,他们的实系数线性组合(也就是实数倍之和)

仍以为周期。

改变各个系数就得到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像,只要不要太连续,就能得到所有的以为周期的函数的图像。

1.3.2

(1)实验容:

分别取n=30,300,3000,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区间上函数的图像。

观察当n增加时向逼近的现象。

fgsin=Plot[Sin[x],{x,-4Pi,4Pi},PlotStyle->

{RGBColor[1,0,0]}];

p[x_,n_]:

=x*Product[1-x^2/((k*Pi)^2),{k,1,n}];

fgproduct=Plot[p[x,30],{x,-4Pi,4Pi}];

Show[fgsin,fgproduct]

可得的实验结果.

fgproduct=Plot[p[x,300],{x,-4Pi,4Pi}];

fgproduct=Plot[p[x,3000],{x,-4Pi,4Pi}];

n=30

n=300

n=3000

由图像可知:

当增加时,向逐渐逼近,当足够大时,的图像与完全重合.

1.4无极限的函数列

1.4.1

(1)实验容:

在区间[-1,1]上做出函数的图像,观察图像当时的变化情况。

在的附近仍然看不清楚,可以再放大,将区间改为[-0.01,0.01]甚至[-0.001,0.001]。

Plot[Sin[1/x],{x,-1,1}]

Plot[Sin[1/x],{x,-0.01,0.01}]

看得出当时曲线在和之间振荡,越接近于0就振荡的越快,越“疯狂”。

在的附近仍然看不清楚,可以再放大,将区间改为[-0.01,0.01]甚至[-0.001,0.001],可以看出区间越小,曲线震荡的越“疯狂”,图像更加一塌糊涂。

1.4.2

(1)实验容:

从以上曲线中取一部分点,比如令,则当k增加时x向0趋近,相应的y值分别是,

这样就在曲线上取出了3000个点。

将这3000个点画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看它们组成的图形是什么样子?

能否辨别出哪些点组成一条曲线?

T=Table[{1/k,Sin[k]},{k,1,3000}];

P=ListPlot[T]

d=44;

T1=Table[{1/k,Sin[k]},{k,3,3000,d}];

T2=Table[{1/k,Sin[k]},{k,6,3000,d}];

P1=ListPlot[T1,PlotJoinedTrue,PlotStyle{RGBColor[1,0,0]}];

P2=ListPlot[T2,PlotJoinedTrue,PlotStyle{RGBColor[1,0,0]}];

Show[P,P1,P2]

图一

图二

图一不但不是一塌糊涂、杂乱无章,反而很有规律,呈现出一些美丽的图案组成的网。

通过利用祖冲之说的近似值(约率),从而44约等于的7倍,接近,从某一个开始的一连串点组成图一的曲线中的一条。

实验2数e

2.1.1

(1)实验容:

观察当n趋于无穷大时数列的变化趋势。

Do[Print[{(1.0+1/10^n)^(10^n),(1.0+1/10^n)^(10^n+1)}],{n,1,7}]

{2.59374,2.85312}

{2.70481,2.73186}

{2.71692,2.71964}

{2.71815,2.71842}

{2.71827,2.7183}

{2.71828,2.71828}

当n趋于无穷大时数列都趋近于2.71828,最后稳定于2.71828.

2.1.2

(1)实验容: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面三个函数的图像,观察当增大时图像的走向。

Plot[{(1+10^(-x))^(10^x),(1+10^(-x))^(10^x+1),E},{x,1,4}]

Plot[{(1+10^(-x))^(10^x),(1+10^(-x))^(10^x+1),E},{x,2,4}]

Plot[{(1+10^(-x))^(10^x),(1+10^(-x))^(10^x+1),E},{x,3,5}]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当n增大时,

严格单调递减。

随着n的无穷增大,无限接近,趋于共同的极限e=2.70828....以这个为底的自然对数。

2.1.3

(1)实验容:

计算的近似值,精确到小数点后30位。

Do[Print[N[1+Sum[1/(k!

),{k,1,n}],30]],{n,5,30}]

2.7

2.6

2.5

2.4

2.0

2.2

2.1

2.3

2.8

上面的对数表反映了自然对数的产生过程。

在科学中广泛应用以e为底的的自然对数的更直接的理由是:

它使涉及到对数的微积分和积分公式变得更为简单。

2.2.1

(1)实验容:

通过运行Mathematica语句,计算当,时,的值。

观察当x趋于0时,是否趋于某一极限值

在Mathematica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