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试题.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66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药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临床药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临床药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临床药理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临床药理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药理试题.doc

《临床药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理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药理试题.doc

《临床药理学》期末考试参考试题

一、择题题:

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阿司匹林过量中毒时,加用碳酸氢钠的目的是()

A.增强疗效B.加快药物吸收速度C.防止过敏反应D.防止药物排泄过快而影响疗效E.碱化血液和尿液,加速药物排泄

2.药物通过生物转化,产生多种变化,但不包括()

A.转化成无活性物质B.改变药物的消除动力学过程C.将活性药物转化为其它活性物质

D.产生有毒物质E.使原来的无药理活性的物质转变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

3.西米替丁与华法林合用时可能会()

A.增加自发性出血的危险 B.增加肾毒性的危险C.增加心脏毒性的危险D.增加胃炎的危险E.增加过敏反应的危险

4.开展治疗药物监测主要的目的是()

A.对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的药物进行监测,从而获得最佳治疗剂量,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B.处理不良反应C.进行新药药动学参数计算D.进行药效学的探讨E.评价新药的安全性

5.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的目的是()

A.推荐临床给药剂量B.确定临床给药方案C.观察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D.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以及新药在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

E.研究动物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以及新药在机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

6.A型不良反应不包括()

A.过敏反应B.副作用C.毒性作用D.停药反应E.后遗效应

7.药物相互作用的理想结果是()

A.药效和副作用同时加强  B.疗效和毒性同时增加  C.疗效和毒性同时下降

D.药效增加和副作用减轻     E.药效降低和副作用增加

8.对新药Ⅱ期临床试验的描述,正确项是()

A.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和毒副反应B.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疗效的评价

C.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安全性评价D.也称为补充临床试验

E.针对小儿、孕妇、哺乳期妇女、老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进行特殊临床试验

9.下列哪项不属于药源性疾病()

A.四环素引起牙釉质发育不全B.红霉素引起肝损害C.链霉素引起的耳聋

D.阿托品解痉时引起的口干E.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10.分娩时宫缩无力应选用()

A小剂量催产素B.大剂量催产素C.麦角新碱D.硫酸镁E.前列腺素

11.下列抗菌药联合应用时哪项产生拮抗作用()

A.青霉素与链霉素B.氨苄西林+舒巴坦C.青霉素与磺胺嘧啶D.链霉素与四环素E.青霉素G+红霉素

12.服用磺胺类药物时,加服碳酸氢钠的目的是()

A.增强抗菌疗效B.加快药物吸收速度C.防止过敏反应

D.防止药物排泄过快而影响疗效E.使尿偏碱性,增加某些磺胺药的溶解度

13.血浆白蛋白与药物发生结合后,正确的描述是()

A.药物与血浆白蛋白结合是不可逆的B.药物暂时失去药理学活性

C.肝硬化、营养不良等病理状态不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

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不利于药物吸收E.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药效作用时间缩短

14.不正确的描述是()

A.胃肠道给药存在着首过效应B.舌下给药存在着明显的首过效应C.直肠给药可部分避开首过效应

D.消除过程包括代谢和排泄E.Vd大小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窄程度

15.主要由于克拉维酸具有下列哪种特点使之与阿莫西林等配伍应用()

A.是广谱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B.可与阿莫西林竞争肾小管分泌C.抗菌谱广

D.可使阿莫西林口服吸收更好E.可使阿莫西林用量减少毒性更低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联合用药的目的是、、。

2.对阿片类依赖性的治疗措施包括、、。

3.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方法有、、、。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首关效应2.GCP3.表观分布容积4.生物利用度5.安慰剂

6.药源性疾病7.双盲法8.药物依赖性9.有效血药浓度范围10.致畸原

五、问答题(共45分)

1.何为药酶诱导剂和抑制剂?

举例说明肝药酶诱导剂和肝药酶抑制剂在临床用药中的意义。

2.何为新药?

申报新药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实验?

3.分娩止痛可选用什么镇痛药?

何时给药对新生儿影响最小?

为什么?

4.根据是否与剂量有关,药物不良反应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什么是TDM?

说明TDM的临床意义

临床药理学试题

1.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重点()

A.药效学B.药动学C.毒理学D.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E.药物相互作用

2.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是()

A.药效学研究B.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C.毒理学研究D.临床试验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E.以上都是

3.临床药理学试验中必须遵循Fisher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是()

A.随机、对照、盲法B.重复、对照、盲法C.均衡、盲法、随机

D.均衡、对照、盲法E.重复、均衡、随机

4.正确的描述是()

A.安慰剂在临床药理研究中无实际的意义B.临床试验中应设立双盲法C.临床试验中的单盲法指对医生保密,对病人不保密

D.安慰剂在试验中不会引起不良反应E. 新药的随机对照试验都必须使用安慰剂

5.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临床应用是()

A.给药方案的调整及进行TDMB.给药方案的设计及观察ADRC.进行TDM和观察ADR

D.测定生物利用度及ADRE.测定生物利用度,进行TDM和观察ADR

6.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药效学B.药动学C.毒理学D.剂型改造E.药物相互作用

7.安慰剂可用于以下场合,但不包括()

A.用于某些作用较弱或专用于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的阴性对照药

B.用于治疗轻度精神忧郁症,配合暗示,可获得疗效

C.已证明有安慰剂效应的慢性疼痛病人,可作为间歇治疗期用

D.其它一些证实不需用药的病人,如坚持要求用药者E.危重、急性病人

8.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是()

A.新药的毒副反应B.新药的疗效C.新药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D.新药体内过程及给药方案E.比较新药与已知药的疗效 

9.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是()

A.药物所处环境的pH值B.病人的精神状态C.肝、肾功能状态

D.药物血浆蛋白率高低E.肾小球滤过率高低

10.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B.解离少,重吸收少,排泄快C.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

D.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E.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

11.地高辛血浆半衰期为33小时,按逐日给予治疗剂量,血中达到稳定浓度的时间是()

A.15天B.12天C.9天D.6天E.3天

12.有关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B.血浆半衰期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

C.血浆半衰期在临床可作为调节给药方案的参数D.1次给药后,约4-5个半衰期已基本消除

E.血浆半衰期的长短主要反映病人肝功能的改变

13.生物利用度检验的3个重要参数是()

A.AUC、Css、VdB.AUC、Tmax、CmaxC.Tmax、Cmax、Vd

D.AUC、Tmax、CssE.Cmax、Vd、Css

A.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B.首过效应      C.Css      D.Vd       E.AUC 

14. 设计给药方案时具有重要意义( B ) 15. 存在饱和和置换现象( A ) 16. 可反映药物吸收程度( E ) 

17.开展治疗药物监测主要的目的是(  ) 

A.对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的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从而获得最佳治疗剂量,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B.处理不良反应       C.进行新药药动学参数计算 D.进行药效学的探讨      E.评价新药的安全性 

18.下例给药途径,按吸收速度快慢排列正确的是()

A.吸入>舌下>口服>肌注B.吸入>舌下>肌注>皮下

C.舌下>吸入>肌注>口服D.舌下>吸入>口服>皮下E.直肠>舌下>肌注>皮肤

19.血浆白蛋白与药物发生结合后,正确的描述是()

A.药物与血浆白蛋白结合是不可逆的B.药物暂时失去药理学活性

C.肝硬化、营养不良等病理状态不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

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不利于药物吸收E.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药效作用时间缩短

20.不正确的描述是()

A.胃肠道给药存在着首过效应B.舌下给药存在着明显的首过效应

C直肠给药可避开首过效应D消除过程包括代谢和排泄E.Vd大小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窄程度

21.下面哪个药物不是目前临床常须进行TDM的药物()

A.地高辛B.庆大霉素C.氨茶碱D.普罗帕酮E.丙戊酸钠

22、下面哪个测定方法不是供临床血药浓度测定的方法()

A.高效液相色谱法B.气相色谱法C.荧光偏振免疫法D.质谱法E.放射免疫法

23.多剂量给药时,TDM的取样时间是:

()

A.稳态后的峰浓度,下一次用药后2小时B.稳态后的峰浓度,下一次用药前1小时

C.稳态后的谷浓度,下一次给药前D.稳态后的峰浓度,下一次用药前

E.稳态后的谷浓度,下一次用药前1小时

24.关于是否进行TDM的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病人是否使用了适用其病症的合适药物?

B.血药浓度与药效间的关系是否适用于病情?

C.药物对于此类病症的有效范围是否很窄?

D.疗程长短是否能使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于TDM?

E.血药浓度测定的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