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6090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

诗歌、绘画、童话剧、调查报告等。

  二、表达与交流

  

(一)故事与绘画

  1.出示图片。

这是美丽的春天图,图上有什么?

(太阳、云、树、草地)

  看着这张图可以讲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先讲图上有的东西,然后再讲图上没有的和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

边看图边思考。

想象屋子里、树下或草地上有一些什么动物,正在干什么?

  2.请一同学们讲述,可以和老师说的不同,但要有次序地说清楚。

评价同学们的讲述,启发同学们大胆地展开想象。

  

(二)童话剧

  1.在教室里开辟表演区,让提前布置的同学戴上头饰,表演《小公鸡找春天》。

  2.播放歌曲“春雨沙沙”,讨论下春雨的情景。

组织同学们演唱并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

  3.观察图片说出种子的发芽过程,并做动作表现春雨中的事物。

  三、布置作业

  初步思考寻找春天的计划。

  1.体验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2.认识春季的一些特点,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一、讲述目标

  本课制定“寻找春天”的计划,确定展现春天特色的表达方式,并开始实施。

  二、制订计划

  1.选择研究春天的合适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比如:

春天有哪些正在发生的变化?

春天的气温怎样变化?

春天的种子怎样发芽?

等等。

  调查、实验、种植、观测等,都是比较实用的方法。

儿歌、绘画、观察日记、研究报告等都可以利用。

  有部分小组的主题可能不适合探究,教师要帮助他们修改为可行的活动。

  2.填写书面计划

 ①结合教材上的表格,教师指导学生绘制计划表。

 ②填写具体的行动步骤。

  3.分工

 ①确定小组成员的职责。

 ②准备材料。

 ③日程安适。

  三、实施计划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计划,开展实践研究。

分别进行调查、编写儿歌、彩排舞蹈、绘画、实验等活动。

  比如,指导学生采集、制作花的标本。

  

(1)讲述:

春天的花是很美丽的,如果我们把这些花采集起来,夹在书中,多好啊!

书上这幅图告诉了我们采集花和夹花的方法。

  

(2)采花要注意的事项:

  ①不要采公园里的花,可以采野花或家里养植的花。

  ②采集的花要完整,要带上一些枝叶。

不要采虫咬过的花。

  ③采集春天的花后,把它们按照开花日期的先后夹在书页里。

  ④夹花时,要把花的姿态摆好,放平,夹住,压一下。

隔一二天,再把书打开看一看,夹的花不要与书页粘连。

  如果时间不够,则再增加一个课时。

目标

  全面了解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及其方法,并通过概念图引导学生主动总结,提高认识。

  一、表达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举行“春天的故事会”。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根据表达与交流的不同形式,设计若干交流活动区域,分别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使学生了解多种表达与交流的形式,获得与春天有关的科学知识。

  要求:

把观点讲清楚,认真倾听他人的见解,积极参与交流活动。

  二、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围绕“谁选择的表达与交流方式比较合适?

谁表达的内容清晰准确、形象生动?

”展开讨论。

  2.填写“评议鉴定书”。

  三、总结

  指导学生概括大家的表达与交流方式,填写表达与交流方式概念图,总结表达与交流的常用形式及其方法,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

  四、活动延伸

  开展“季节信箱投递”活动,引导学生随时发现各个季节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将研究过程和结果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投向季节信箱,在今后的学习中与大家一起交流。

教学目标:

1.能通过科普小报的形式来交流研究成果。

2.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

能够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3.能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研究结果进行合理的猜测,并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用具:

各种气象的多媒体资料;

风的成因演示器材:

中国地图、香、蜡烛、火柴、玻璃罩、笔等;

云的成因实验材料:

广口瓶、小漏勺、冰块、温水;

雨量器;

科普小报制作材料。

  【目标】

  1.了解气象的基本常识。

  2.制定《气象科普小报》编辑计划。

  【过程】

  一、引入

  1.谈话,确定主题,感受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关心天气。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这个日期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吗?

外星人友友又将与同学们一起经历编写《气象科普小报》的全过程,我们来给他说说地球上的气象吧。

  师生举例:

草船借箭、借东风、排涝抗旱等事例。

  讲述:

世界上有些地方没有冬天,终年炎热,挥汗如雨,人们不知道雪是什么模样。

有些地方千里冰雪,寒冷刺骨,人们住在冰块砌的屋内烤火取暖。

有的时候,晴空万里,骄阳当头;

有的时候,阴雨连绵,寒风刺骨。

这说明了在现实社会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学习,无一不与天气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分组讨论:

为什么要了解每天或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了解天气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交流:

还有哪些人比我们更加关心天气,为什么?

(如渔民、旅客、农民、战士、建筑工人等。

  结合教材P12,教师指导学生将其他学科与科学相结合,用儿歌、古诗等描述天气情况。

  2.角色扮演:

呼风唤雨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说自己对天气变化的感受。

  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通过姿体语言来表达同学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达到补充、巩固的目的。

  二、明确目标

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编写一份《气象科普小报》。

1.讨论内容

  我们准备向外星朋友介绍什么?

  讨论:

全面比较地球上气象的种类,筛选出一些典型的、常见的气象,并了解它们形成的基本原因。

  确定《气象科普小报》的主要组成部分。

  2.了解编辑科普小报的一般流程

  

(1)确定主题。

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爱好或社会热点选择主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特点。

  

(2)搜集素材。

针对主题,有目的地通过实验、访谈、调查、查阅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包括文字记录、图片、表格等,并对搜集的素材进行必要的整理、选择。

  (3)排版编辑。

要求做到版面生动活泼,图案新颖贴切,不出现科学性错误。

  (4)展示交流。

展示自己制作的科普小报,互相参观学习,虚心听取修改意见,不断改进编辑水平。

  3.计划与组织

  编辑科普小报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涉及诸多的环节,所以,组织、准备程序十分重要。

  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参考教材P14,制定出书面的“编辑计划”。

  三、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调查下一周的天气情况数据。

  根据各组的计划,搜集相应资料。

  【目标】

  1.会做模拟“风的形成”的实验。

通过搜集资料和实验,了解风的成因。

  2.能用5个以上的词汇来描述不同的风。

  【过程】

  1.交流、提问

(1)引导:

友友所在的星球上可能没有风,这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友友对风很好奇,“风”是一种地球常见的气象,我们来向友友介绍一下吧。

  

(2)交流:

介绍不同类型的风。

采用了教材上“找词语”这种形式,要求能用5个以上的词汇来描述不同的风。

通过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判断使用的准确程度,来体会地球上各种不同的风的特点,以及它们与人类、环境的关系。

  (3)提问:

友友问了许多问题,同时,同学们也可能有些不明白的地方,大家一起来填写“问题银行存折”吧。

  2.假设、计划

  

(1)教师帮助学生确定一个感兴趣、通过实验可能找到答案的问题。

如:

风是怎么形成的?

  

(2)作出自己的假设性解释。

  (3)制定研究计划,准备验证这个假设性解释的正确性。

  3.验证性实验

  

(1)观察P17实验箱,介绍实验箱的构造和实验方法。

  

(2)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提问:

在模拟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

点燃蜡烛后线香的烟流动的路径又发生什么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如下要点:

蜡烛燃烧的热量使南方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上升从烟囱排出;

南方的空气变少,压力变小,冷空气从左箱北方的孔流人补充,向南方移动,然后又受热上升……形成空气流动,产生一股小风,这股风的动力就是蜡烛燃烧的热量。

  (4)小结:

是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空气流动成风的。

  4.研究自然界的风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1)提问:

自然界里的风是什么力量产生的?

是人力、电力、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

  

(2)思考并讨论:

根据刚才做的模拟实验,想一想自然界里是否有类似的情况?

实验表明:

由于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导致空气受热程度不同,热的空气会上升,冷的空气会下沉并向低气压区移动,空气的移动就形成了风。

  (3)小结:

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表面各处的气温都不相同,气温较高的地方,空气就会变轻上升,气温较低的地方,冷空气就流向了气温高的地方补充,这样空气不断流动,也就形成了风。

  归根到底,推动地球上的大气流动成风的能量来自太阳。

  5.结束语

  讲述:

风的种类中包含有“龙卷风”,它威力无穷,甚至可以将人卷上天空,友友和四个小主人公就一不小心被龙卷风卷上了云端,他们在云里头有什么奇遇呢,且待下一课的学习。

  1.会观察云量,能用饼形图来表示统计结果。

  2.会用模拟实验来解释云的成因。

  一、观察与提问

友友和四个小主人公被卷到云端,待静下心来,发现除了腾云驾雾的感觉外,云本身也有好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提问:

友友就提出了“云是怎样形成的”“云是怎样变成雨的”等问题,同学们也会有更多的问题,先把它们记录在“问题银行”中,大家要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计划与组织

  指导:

同学们选择一个问题或知识点作为研究目标,制定一份简单的研究计划,做好小组成员分工。

  三、实施计划

  按照计划好的步骤,采用合适的方法,搜集必要的事实和证据,再整理这些信息,形成最后的结论。

  不同的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开展研究。

  1.搜集资料。

教材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呈现了一个案例,告诉同学们关于云的形成的知识,以及云与雾的相同与不同。

除了文字资料,图片等也是常用的资料类型。

  2.观察与测量。

通过亲历观察、测量云量的活动,搜集数据。

  a.提问: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

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