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5622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教案Word格式.docx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教案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教案Word格式.docx

  难点:

人类染色体组型的分组特点、伴性遗传的机理及传递规律。

【建议课时】

2课时。

三、学情分析

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这部分内容与前面所学的孟德尔遗传定律有密切联系,既是对前者的补充,又是核遗传规律的进一步延伸。

其实质是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具体表现。

学生对此内容好奇心强,学起来有兴趣。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染色体组型这一课题,通过展示染色体组型(男性和女性)图,引导学生对人类雌雄个体染色体形态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使学生在细胞水平上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有感性认识。

学生具备了性染色体的知识且获得了性别比例的数据,理解性染色体的教学内容也就容易多了。

2、通过学生活动,分析遗传科学家探索伴性遗传的历程

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活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科学家探索知识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在学习中始终保持高昂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热情,自然而然就会主动的积极的要求去学习,并且加深对科学的探索过程和实验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通过学生分析,归纳伴性遗传规律

通过相关的遗传理论来解释人类血友病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教学手段

设疑导入

 

一.染色体组型

(1)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人类染色体组型的分析步骤

(3)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意义

二.性染色体

(1)XY型性别决定

(2)ZW型性别决定

孵化生长发育

首先多媒体录像展示鸡蛋————小鸡————成鸡的简短而生动的画面,以及公鸡和母鸡的录像。

(组织学生观看)

并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同样是受精卵,为什么后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

2.为何生物中雌雄个体比例大致为1:

1?

3.人类的性别是怎样决定的?

想不想知道生男生女的奥秘?

那么,同学们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要认识什么是染色体组型;

以及如何对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

 提问:

人类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常以什么时期的染色体作为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材料?

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勾画出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染色体组型又称染色体核型。

是指将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提问:

该怎样确定染色体组型呢?

  (给每个学生准备的材料用具:

人类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放大照片、剪刀、镊子、胶水)

  (在银幕上显示教材第39页人类染色体组型图、教师对此表进行解说,要求学生根据表中染色体的主要特征,对人类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

 ①计数:

统计照片上人类染色体数目后,再将每条染色体分别剪下。

 ②配对、编号:

把形状、大小和结构相似的染色体配成22对,并依次编为l-22号,剩下的为X、Y染色体(银幕上显示教师的示范编号)。

 ③分组、调整:

将其分为7组,对排列顺序不当的,及时给予调整。

 ④粘贴:

按4列即第一列A和B组,第二列C组,第三列D和E组、第四列F、G和X、Y。

(教师巡视指导,待学生分析粘贴好后,抽几份有差异的图像在银幕上显示,进行比较讲评、当众批改。

  提问:

染色体组型分析有什么意义?

  教师归纳:

每种生物,都有其自己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组型代表了生物的种属特性。

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对于探讨动、植物的起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机理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结:

不同生物有不同数目、不同形态和不同大小的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染色体组型。

讲解:

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组型的分析知道,人的l-22号染色体,在男性和女性中都相同,与性别没有关系,这些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另一类是在男性和女性中不同的染色体,与性别有关,这样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如X染色体和Y染色体。

所以,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自然界中,由性染色体决定生物性别的类型主要有XY型和ZW型。

过渡:

那么,人的性别决定属于哪种类型呢?

  属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是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用XY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可同时产生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这两种精子的数目相等,雌性个体是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用XX表示,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有人认为生男生女的责任全在于女性,你认为这种想法科学吗?

受精的卵细胞将来发育成什么性别,取决于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的组成。

若由含X的精子和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发育成女性;

若由含Y的精子和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男性。

提示:

受精时,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后代的性别比理论上应为(在XY型性别决定图解上说明)。

小结:

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男生女的奥秘在于卵细胞与哪种类型的精子结合。

资料分析:

用多媒体展示建国以来我国大陆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对比历次人口普查资料,要求学生分析、发现问题。

教师讲解:

自然状态下,人口出生性别比例是1:

1,但历次普查的性别比都是男性高于女性。

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例如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在选择生育时,生育男婴比例高于女婴。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性比偏高有其历史根源.

知识迁移:

人们的观念和医疗技术会不会影响男女出生的性别比例?

男女性别不平衡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吗?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思考并各抒己见。

(学生讨论完后,教师进行讲评)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类型还有ZW型,雌性的体细胞内,除了含有数对常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

雄性的体细胞内,除了含有数对常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  

教师活动:

家蚕性别决定。

(在ZW型性别决定图解上说明)

鸟类、某些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性别决定属于此种类型。

教师提问:

人类研究性别决定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

是要为人类的社会生产服务。

如:

奶牛业为要生产牛奶,就希望母牛产下的小牛都是母牛;

种瓜的农民希望多开雌花以增加产量,等等。

课堂练习:

(通过练习巩固、强调课堂所学知识)

1.人的性别决定发生在()

A.胎儿出生时B。

胎儿发育时C。

合子形成时D。

合子卵裂时

2.与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没有关系的是()

A.母亲B。

外祖父C。

祖父D。

外祖母

3.下列各种细胞中,一定含有X染色体的是()

A。

人的精子B。

人的体细胞C。

生物的体细胞D。

生物的卵细胞

播放录像

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

师生归纳

分发用具

显示图片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知识扩展

教师精讲

问题探讨

教师评价

投影图片

银幕显示

分组讨论

学生讨论

练习巩固

三.伴性遗传

1.果蝇伴性遗传实验

2.伴性遗传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①血友病

②色盲

③X连锁隐性遗传病特点

(2)X连锁显性遗传

①抗VD佝偻病

②X连锁显性遗传特点

(3)Y染色体遗传病

①外耳道多毛症

反馈检测

(第二课时)

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

遗传学家摩尔根为什么要选用果蝇作为遗传实验的材料呢?

选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什么好处吗?

教师归纳:

果蝇是一种昆虫,有体小、繁殖快、生育力强、容易饲养等优点。

自然界野生果蝇的眼色是红色的,1910年摩尔根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于是他就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交配。

展示实验:

让白眼雄蝇与通常的红眼雌蝇交配,F1无论雌雄都是红眼,再让F1的雌雄果蝇互交得到F2,在F2中红眼与白眼的分离比为3:

1,但雌蝇全为红眼,雄蝇的半数为红眼,半数为白眼。

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目比例是3:

1,这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教师启发:

F2中红眼与白眼的数量比接近于3:

1。

这显然符合孟德尔式遗传中的比数。

(学生表示认同)

教师提示:

但是,与其不同的是所有的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没有雌性的。

(有学生对此产生了困惑)

学生提问:

是不是这种性状的遗传跟性别有关呢?

是不是控制这种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呢?

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对,当时这一点启发摩尔根推想到果蝇的这个性状可能跟性别有关。

摩尔根假定:

白眼基因(w)是隐性基因,它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雌果蝇为XX型,必须在两条X染色体上都带有白眼基因(w)才表现白眼;

而雄果蝇为XY型,只要这条X染色体上有白眼基因(w)即可表现为白眼。

再用+表示红眼显性基因,亲本中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XWY,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X+。

根据摩尔根的假定,你能解释F2中雌、雄果蝇的不同性状表现吗?

学生讨论:

回答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

那么这种解释是否正确呢?

用什么实验来验证摩尔根的假定呢.

学生回答:

测交。

让上述实验得到的F1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交配,后代中1/4红眼雌蝇。

1/4白眼雌蝇。

1/4红眼雄蝇,1/4白眼雄蝇。

这个比例符合孟德尔的测交比例,说明白眼雄蝇为隐性基因的纯合体,雌蝇同样可以出现白眼性状。

结论:

试验的结果与理论预测的完全符合。

可见,摩尔根提出的有关伴性遗传的理论是正确的。

摩尔根对果蝇伴性遗传的研究,又一次用实验证实了孟德尔定律的正确性。

同时他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X染色体)上的科学家。

教师提出:

由位于X或Y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在遗传上会随X或Y染色体的传递而遗传,表现出与性别相伴不离的联系,叫做伴性遗传或性连锁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由位于X染色体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

实例:

人类的血友病。

资料:

患者的血液中缺少凝血因子,在受伤出血后,血液不易凝固而导致死亡。

英国的维多利亚一世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本人无病),也是这个大家族内血友病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