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5386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x

《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x

要围绕主题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学生意识到推广普通话,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民素质、维护国家统一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我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服务。

(二)把普通话日常培训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生日常的课堂学习是学习和运用普通话的最好实践。

要掌握好普通话,必须结合日常工作不断运用,在运用中吸取新知识,在学习——实践——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校园内一律说普通话,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

(三)加强检查评估、注重资料收集

加强学生在学校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的检查评估。

一是将这项工作纳入学生个人评估指标体系和团队活动;

二是列入学生素质评估的内容。

进一步规范推广普通话工作,要求全校学生在校内所有活动中一律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我校的校园语言。

注重过程性资料、文档收集。

四、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训要求

1.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做好听课笔记。

2.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400字。

8.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9.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汉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10.会写日记、读书笔记,对所读文章的感受或评论做到有观点,有分析,有依据,有见解。

11.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有感情,有内容,有条理的文章。

五、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训落实方法

(一)总体上采取以下落实方法

1.课堂上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书法兴趣小组。

5.让部分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针对各年级的特点采取以下落实方法

 

1.背诵

对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章,在指导学生背诵、默写时,要求读准字音、正确书写,对容易误读、错写的字加以强调。

2.语言综合表达

在指导学生复习高考试题中的语言综合表达这一项时,引导学生养成语言表达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习惯。

在课堂与课后将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结合,相辅相成。

既提高试题应对能力,又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如修改病句时,指导学生既要能改正提供的病句,平时说话、写作时也要避免病句的出现。

3.作文

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修改文章也是一种综合能力。

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做到文从字顺,书写正确、工整,并尽量达到语言流畅优美。

指导学生修改别人的文章,修改其中不通顺的句子,锤炼词语(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改掉那些生造、晦涩或容易引起误解的词语,选用通行、意思显豁、明确的词语;

二是选择分量恰当、表现力强的词语),恰当地删繁就减和补充增益。

写和改珠联璧合,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4.其他

可通过编短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六、总结

普通话是我们国家在规范国家语言文字的一向重要工具,我们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应努力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把普通话的推广落到实处,争取做好各项文字规范工作。

前所小学

2019年3月15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前所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培养方案

一、语言文字规范的现实背景

1.小学生作业本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多。

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错别字量也随之猛增。

错别字的存在,不仅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而且对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带来极大的障碍。

2.社会不规范用字屡见不鲜。

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学生从小到大每天都在说着、听着、看着。

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商家招牌、广告宣传、电视媒体却常常是错字百出、繁简不分。

小学生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但是辨别能力不强,这些随处可见的用字不规范的现象给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网络语言也渐渐成为小学生的潮流语言。

很多调查显示:

中小学生使用的规范词汇量大幅度减少,多使用网络用语,且很不规范。

如,“头要爆炸了”,“很”、“非常”等表程度的副词已悄悄地被“超”所取代。

如再不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极可能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最终导致表达交流的混乱。

面对复杂的语言环境,强化学校在学生学习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作用,让学生从小认规范字、读规范音、知规范义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强化语言文字的规范教育。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

1.是遵法守法的体现。

1998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

“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999年1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指出:

“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000年10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这一切都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学校教学中的法律地位,说明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遵法守法的体现。

2.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对通过写字实现的书面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提出了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求“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训练达到“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三学段)“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第四学段)等要求。

要正确、端正地书写,就要严格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字形、笔顺等一系列语文法规的规定,写规范汉字。

3.是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学校文化底蕴的重要部分。

语言文字更是国家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正确、规范地使用母语是每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

同时,规范使用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其内涵也是我们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需要,是传承民族文化、使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的要求。

4.规范、得体、文明的言谈举止是一个小学生良好素质的外显。

为了与世界缩短距离,大家在努力学习英语,但我们也不能放松祖国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和规范化水平,我们要向世人展示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民族的尊严,更好地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我们要求学生从身边做起,坚持说普通话、用规范字,重视文明言谈,树立良好的现代小学生的形象。

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目标及内容

1.说普通话。

要求语音规范和词汇、语法规范。

小学生言语规范、得体、文明,坚决抵制网络、影视节目中的不良语言。

2.写规范字。

及时改正错别字,不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不滥用繁体字。

四、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和能力培养措施

1.从管理制度上规范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吴剑校长任组长,张钰春主任具体分管,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设在教研处,张钰春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科室负责人、语文组全体老师共同参与,组织开展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

(2)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前所小学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制度》、《前所小学校园用语用字管理制度》、《前所小学学校用语用字监督检查制度》、《前所小学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教师管理制度》、《前所小学学校语言文字奖惩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增强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为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2.从教师引导上规范

教师的汉语言规范化水平对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规范产生极大的影响。

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完成语文规范化知识答卷。

组织教师自学《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语文教师还增加学习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正字法基本规则》、《第一批异型词整理表》。

针对论文、教案、学校公文中常见的不规范使用序号、标点符号、汉语拼音的情况进行举例分析。

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知识水平,增强教师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法律意识。

3.从课堂教学上规范

(1)强调“读准确、写正确”。

小学生学习规范的语言,是从学习课本语言开始的。

课文是规范的文字材料。

教师要以课文为范例,认真进行规范的字、词、句、篇的教学,通过多种训练,使课本语言内化于心,久而久之即可呼之欲出,随心所用,完成课本语言到学生自身规范语言的转化。

特别在字词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规范地板书好每一字,做出正确的示范引导。

首先让学生认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把字音读准确、读标准。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在整体感知记住字形的基础上,教师在带田字格的小黑板上规范指导书写,向学生示范书写每个字的全过程,逐步引导学生读规范音、写规范字。

(2)纠正方言,规范词汇。

本地方言直接影响学生的规范口头语言的发展,更阻碍书面语言的表情达意。

在日常教学及与学生交谈中,时时处处要注意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方言口语,提高其用词的准确性,并提醒他们表达完整的意思。

举出方言与规范语言表达易混淆的例子,加以分析指导,逐步使学生树立“动口即是练说时”的观念,随时随地自觉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3)加强朗读背诵,积累丰富、规范的语言文字朗读和背诵是把规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规范的口头语言的一种有效训练途径,是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习得规范语言的主要方法。

语言规范、词汇丰富的名篇佳作,若能让学生反复朗读,达到琅琅上口,熟读成诵,书本语言自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

有了丰富的储备,一旦在进行语言表达时,某些词汇、句式就能准确地涌出笔端、溜到嘴边,而对于不规范的语言文字也能进行纠正。

4.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上规范

(1)寻找身边错别字。

净化语言文字环境是我们每个师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具体表现。

现在,电视中、街道上、书籍里以及学生的作业本上错别字铺天盖地,学校专门组织学生对我们身边的规范化用字、用语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通过仔细观察和辨别,每位同学都在活动中提高了写规范字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纠正自己作业中错别字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说标准普通话、用规范汉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