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二十年综述199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5356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二十年综述199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二十年综述199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二十年综述199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二十年综述199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二十年综述199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二十年综述199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二十年综述199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二十年综述199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二十年综述199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语料库语言学自1993年与翻译学相结合,从1999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到现在已经走过20年。

通过分析、统计中国知网(CNKI)1999-2018年CSSCI期刊上发表与“语料库翻译学”相关的文章,发现这些文章主要从语料库翻译学理论及评介,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翻译共性,译者风格,语料库在口译与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有助于为将来的语料库翻译研究提供可能的方向。

关键词:

语料库翻译学;

译者风格;

翻译共性;

口译

中图分类号:

H315.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20539(2020)01010506

一、引言

语料库是指按照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本库。

20世纪60年代初,N.Francis和H.Kucera开始设计并建成第一代大型电子语料库,即后来著名的布朗语料库(BROWN),开启了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之路,到现在,已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

国内的语料库与语言学相结合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交通大学黄人杰、杨惠中等教授建成学术英语语料库(JDEST)。

到了90年代初,语料库语言学开始用于翻译研究,1993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MonaBaker教授发表CorpusLinguisticsandTranslationStudies:

ImplicationsandApplications一文[1]223-250,指出语料库可以用于描写和分析客观存在的翻译语料,能够揭示翻译本质,该文开启了语料库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先河,并阐明了其应用领域及应用价值。

同年,我国杨惠中教授发表《语料库语言学与机器翻译》一文,标志着国内语料库与翻译学结合的发端。

Tymoczko[2]652曾预言,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将是翻译研究的重中之重。

那么,经过20年的发展,语料库应用于翻译研究是否实现了Tymoczko的预言,成为翻译研究的主流?

现在的研究发展程度如何?

着重于哪些领域的研究?

未来可能的发展前景是什么?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上1999—2018年这20年来CSSCI期刊上发表的有关语料库在翻译方面的研究论文为基础,分析并梳理其目前的研究现状、已有的成果以及前景预测。

二、语料库翻译学概况

“CorpusTranslation”(语料库翻译学)最早由MonaBaker在1993年的论文中提出,后Tymoczko用“CorpusTranslationStudies”[2]653专指语料库翻译学研究;

2011年,胡开宝在其著作《语料库翻译学概论》中给出了语料库翻译学的定义,指以语料库为基础,以真实的双语语料或翻译语料为研究对象,以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为研究方法,依据语言学、文学和文化理论及翻译学理论,系统分析翻译本质、翻译过程和翻译现象等内容的研究。

語料库翻译学语言学与翻译学相结合的研究,不仅涉及翻译理论,也涉及翻译实践的研究,注重通过实证的方式对翻译过程进行描写。

这一点,与传统的翻译研究注重学者定性分析相区别,这也是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即通过对海量的翻译语料或双语语料等的定量数据统计,对翻译现象或翻译本质进行定性分析,从而更加具有说服力。

总之,语料库翻译学作为描述翻译研究中的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3]474,以翻译本体为研究对象,从大规模翻译文本或翻译语言整体入手,采用语内对比与语际对比相结合的模式,对翻译现象进行描写和解释,探索翻译的本质[4]9-14,在研究翻译过程、翻译方法与策略、翻译规范及教学等方面都有着传统翻译研究无法企及的优势,因此,语料库翻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不仅涵盖传统翻译学研究内容,如翻译本质、译者风格、翻译语言特征、翻译规范、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教学以及口译研究等,也包括建设翻译平行语料库或翻译语料库,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使研究内容能够不断深入,比如王克非[5][6]、胡开宝[7][8]、黄立波[9][10]等学者相继著书立说,致力于语料库的开发建设和应用。

三、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现状

从1993年Baker首次提出“语料库翻译学”至今,已经过去二十多年。

胡开宝[7]7将其发展历程大致分为研究范式奠定时期(1993—1998)与迅速发展时期(1999年至今)。

他的这一说法,刚好印证了Tymoczko的预言,从1999年开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语料库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引起学者的关注和兴趣。

20年来,在我国,以王克非教授、胡开宝教授等为代表的学者致力于翻译平行语料库的开发建设,并基于这些语料库的应用展开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内容涉及翻译共性研究、翻译对比研究、翻译规范研究、翻译教学研究、译者翻译研究、机器翻译及口译研究等方面,在我国翻译界掀起语料库翻译研究的热潮。

为了更加充分地说明语料库与翻译结合的研究现状,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高级检索”,期刊类别选择CSSCI期刊,检索条件是“主题”或“关键词”或“篇名”都是“语料库翻译”,采用“精确”匹配方法,时间以“1999—2018”为界,共检索出相关论文284篇。

通过阅读文章,笔者排除与语料库翻译研究不相关的文章,最后得到274篇文章,然后借助CiteSpace软件,并联合使用VOS软件,统计了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如图1~3所示。

(一)语料库翻译学研究代表人物及机构

从图1、图2可以看出,语料库翻译研究以王克非、黄立波、胡开宝、胡显耀、李德超等教授为代表,主要研究机构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并不断向国内其他学校和学者辐射。

这说明在我国,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覆盖面越来越广,越来越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方面。

而且,语料库统计出来的数据,能够更加直观、更加准确地说明翻译中的种种问题,因此呈现出越来越迅猛的发展势头。

(二)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内容

图3是CiteSpace统计出来的有关语料库研究的关键词,综合这些关键词,笔者将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大体分为五类,主要包括语料库翻译学理论及评介,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翻译共性,译者风格,语料库在口译与教学中的应用等。

第一,语料库翻译学理论及评介方面的研究。

这包括对语料库翻译学相关的专著评介、对该学科的介绍、深入分析与挖掘等,这方面的研究对于该学科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廖七一在2000年就介绍了翻译有关的三类语料库,并讨论其对翻译教学、翻译规范及对验证翻译理论家提出的翻译普遍性的积极意义[11];

王克非、黄立波介绍了语料库翻译学十五年的发展情况[4];

宋庆伟、匡华、吴建平对自1993至2012年这20年之间国内语料库翻译学的发展进行了评述[12];

秦洪武、王克非对《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对比和翻译研究》一书进行评介[13];

黄勤评述了M.Olohan所著《翻译研究语料库入门》[14];

王少爽、高乾评述王克非的《语料库翻译学探索》,指出语料库翻译学的建构与拓展思路[15];

黄立波对《语料库翻译学:

研究与应用》一书进行评介[16];

齐金鑫引介《定量方法在语料库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一书,并对定量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述[17],等等。

第二,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

要进行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必须以建成的语料库为基础,因此,语料库的开发和建设必不可少。

同时,随着语料库的建成,建库者发表文章对所建语料库的使用进行介绍。

2004年,王克非首先提出“新型双语对应语料库的设计与构建”[18];

曹大峰于2006年介绍了汉日平行语料库的内容并谈及如何在翻译中使用该语料库[19];

2008年,董红学、赵海燕尝试建设汉英类义词翻译平行语料库[20];

2009年,张威提出口译语料库的开发与建设,探讨了相关的理论及实践问题[21];

2013年,汪定明、李清源[22]、黄立波[23]及蒋丽平[24]分别介绍了《老子》汉英翻译平行语料库的建设、中国现当代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以及IT文本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等等。

这些文章对于语料库的建设流程和应用都有详细介绍,也就问题和困难做了说明,为后来的语料库建设提供了有力指导和借鉴。

第三,翻译共性研究。

翻译共性就是翻译的普遍性特征,是翻译本身固有的典型特征[1]243-246,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以MonaBaker为代表。

国内对翻译共性或普遍性的研究主要关注研究范围、局限和突破等方面,比如吴昂、黄立波[25]针对当时对翻译共性研究的已有成果,提出如何突破既有局限,发展翻译共性的研究;

黄立波、王克非[26]就实证翻译普遍性研究中存在的两种模式的结果不统一现象,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胡显耀、曾佳[27]从理论、概念和方法等方面追踪语料库翻译共性研究的新趋势。

从收集的文章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翻译共性关注最多的是显化(explication)研究,黃立波[28]、任小华[29]、陈艳新[30]关注人称代词的显化;

董敏、冯德正关注科技翻译逻辑关系的显化策略[31];

胡显耀、曾佳[32]研究翻译小说的语法标记显化现象;

许家金、徐秀玲[33]通过可比语料库研究翻译英语的衔接显化问题等。

与显化相对的概念就是隐化(implicitation),这两个术语是翻译共性的核心概念。

此外,还有学者关注简化(simplication)[34]、规范化(normalization)、集中化(convergence)与整齐化(levelingout)[36]、消歧化(disambiguation)和净化(sanitization)[37]、呈现不足(underrepresentation)[38]等。

从学者研究内容来看,基于翻译共性或普遍性的研究,主要还在于分析特殊词类、语法标记或搭配方面,这使得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有了一定局限。

第四,译者风格研究。

只要有翻译的发生,必然有风格的存在,传统译学研究中关注的直译或意译、归化或异化都与译者风格有关。

Baker在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基础上,展开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39]。

随后,国内也兴起了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刘泽权等通过《红楼梦》英文语料库的报道动词及其英译为例,研究译者风格及翻译策略[40];

洪涛具体分析冯庆华的《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格》,以解决《红楼梦》语料库建设的种种问题[41];

卢静以《聊斋志异》译本作为案例,提出了在语料库翻译学基础上建立一种译者风格综合研究模式[42],还对两个主要英译本的译者风格特点进行分析[43];

黄立波借助双语平行语料库,就《骆驼祥子》三个英译本的译者对汉语小说中“两可型”叙述话语的处理方式[44];

后又对语料库译者风格研究的20年发展进行了梳理[45];

胡开宝、谢丽欣分析了译者风格内涵和特征,并详细分析了译者风格研究的具体路径[46]。

从收集的文章数据来看,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已引起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但正如胡开宝所指出的,学界对译者风格的内涵及属性的认识依然不够,对该领域的研究范围依然需要拓展[46]。

第五,语料库在口译与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从收集的文章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对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一直式微,直到2009年,张威提出了口译语料库的开发与建设,并分析了建设口译语料库的有利条件和困难;

胡开宝、陶庆基于平行语料库,研究汉英会议口译中语篇意义显化及其动因[47],并在次年创建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48],同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