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5016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某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某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某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某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某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第七章工程进度计划安排15

一、编制原则15

二、建设工期15

三、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5

第八章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16

一、投资估算依据及取费标准16

二、投资估算17

三、资金筹措18

第九章社会经济效益评价19

第十章结论19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丰都县XXX学校新校区

二、项目建设地点

三、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基础教育设施(迁建)

四、项目建设单位

(一)项目法人:

重庆市丰都县XXX学校

(二)法人代表:

(三)法定地址:

重庆市丰都县XXX居委一组

(四)基本情况介绍

XXX学校始建于1942年,初名“文武学堂”,解放初期改名为“菠萝小学”,其后因学制更动,隶属关系变化等原因,先后使用过“丰都县XXX完全小学校”,“丰都县XXX小学校”,1992年最后定名为“丰都县XXX学校”,沿用至今。

XXX学校位于丰都县长江南岸,距县城23千米,XXX居委一组,处在场镇中心。

所辖七村35社,覆盖人口25000人,服务半径4.5千米。

学校占地面积7689平方米,现有校舍建筑面积5172平方米,运动场面积为3620平方米。

校园内现有建筑物5幢,其中教学大楼建于2004年,24间教室,4间教师办公室,建筑面积为2276平方米。

教学辅助用房一幛,建于1998年,建筑面积为1136平方米,校舍安全排查鉴定为D级危房,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案档室,现有两间学生教室就在其中。

教师宿舍楼一幢,建于1994年建筑面积为1222平方米,一楼用于学校办公室,二至四楼是教师宿舍。

学校食堂建于2008年,建筑面积为365平方米。

学生厕所建于2009年,建筑面积为173平方米。

学校有各种教学仪器设备3500多件,藏书4500册。

学校现有教学班25个,在校学生1495人,教职工共78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

五、项目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本项目科研报告主要编制依据如下:

1、《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重庆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标准和验收办法的通知》

2、《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640号

3、重庆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4、重庆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执行相关标准意见解读

5、项目建设单位的其它资料。

六、项目概述

(一)项目建设地点、用地、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已于2011年上半年完成选址,建设地点位于包鸾镇龙井居委四组大湾庙,总用地面积33335平方米(50亩),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等等建筑物土建规模10321平方米,配套建设运动场、校园绿化及其它附属设施,规划总建筑面积21636平方米(其中含运动场11315平方米)。

(二)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建设项目总投资2217万元,其中:

建筑工程1532万元,设备购置60万元,安装工程4万元,其它费用622万元。

本项目建设资金的筹集,重庆市丰都县财政拨款1617万元、项目建设单位自筹600万元(原校区土地出让金)。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社会评价

总用地面积:

33335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21636平方米(含运动场11315平方米)

建筑密度:

13.13%

容积率:

0.61

绿地率:

52.93%

学生容量:

2100人

投资规模:

1517万元

七、可研结论

重庆市丰都县XXX学校新校区建设,适应了小学教育事业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建设环境良好,建设条件具备,拟建规模适度,规划设计方案可行,建设工期安排及投资预算合理,有确定的资金来源,建成后可解决2100多人就读,社会效益显著。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基础教育利国利民。

XXX学校按目前现有条件,学校已经无法适应办学需要:

一是班额大,多的班级已达76人;

二是教室和教学辅助用房紧缺;

三是学生活动场地不够;

四是现在用房中有D级危房1136平方米,需拆除重建。

包鸾镇场镇化进程迅猛发展,周边农业人口向场镇集中,新增居民二千来户。

根据包鸾镇计生办的出生儿童统计来看,包鸾的出生率大幅度增加,我校辖区0-5岁中,每年段有近400人。

且新生儿童还有扩大之势。

在未来的几年中,入学人数将达到2000多人,教学班有40多个。

学校根本无法解决适龄儿童入学。

包鸾中心校地处场镇中心,属闹市区,校园环境差,噪声大,园周学生学习受外界影响严重。

学校校址建设发展受限制,校园周围是新修的居民住房,根本无法扩建。

镇人大代表,所在地居委会有关人员到学校视查后提出,现有校区已不适应场镇建设发展,学校必须扩大,需要搬迁,并且都愿意支持学校建设,提供新校址用地。

新校区建成后,一是可以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提升学校的层次,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为包鸾镇的教育尽力;

二是缓解政府义务教育、学生入学的压力,满足社会对教育资源的需求;

三是学校的新建可以配合城镇化进程,为镇域经济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章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包鸾中心小学校新校区建设规模,按在校学生2100人规划,校舍建筑面积依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640号编制,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楼、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运动场、校园绿化及其它附属设施。

建成后可容纳2100多学生同时在校读书。

21636平方米(其中含运动场11315平方米)

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校舍建筑、运动场、校区绿化及配套设施三大部分。

其中校舍建筑面积10322平方米,运动场11315平方米,校区绿化及配套设施面积17643平方米(详见表3-1、表3-2、表3-3)。

表3-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用房名称

间数

每间使用面积(㎡)

使用面积小计(㎡)

建筑面积(㎡)

普通教室(含机动教室)

42

54

2268

3780

音乐教室

2

108

180

乐器室

1

18

30

美术教室

科技活动室

90

语言教室

语言资料室

实验室

71

142

237

仪器准备室

23

46

77

多功能教室

120

200

计算机教室

93

186

310

计算机准备室

20

33

远程教育室

36

60

图书室

教师阅览室

70

117

学生阅览室

240

400

体育器材室

心理咨询室

30

50

小计

— 

3680

6133

表3-2行政办公用房

行政办公室

90

150

教师办公室

360

600

文印档案室

15

25

卫生保健室

总务仓库

50

83

传达值宿室

555

925

表3-3教师及学生生活用房

教工宿舍

520

867

学生宿舍

0

食堂

950

1583

开水房

浴室

教工厕所

28

47

学生厕所

390

650

1958

3263

总计

6193

10322

表3-4学校运动场建设

项目

面积(㎡)

合计面积(㎡)

田径场300M,9105平方米

9105

11315

篮球场3个,1824平方米

1824

器械体操运动场300平方米

300

排球场1个,86平方米

86

第四章规划设计方案

丰都县XXX学校规划总用地面积33335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有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运动场、校园绿化及其它附属设施等,用二年时间建成。

建设投资规模2217万元,建设工期2011年9月—2013年8月。

一、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丰都县XXX学校新建校区规划设计力求在总体规划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效益综合优化,达到功能合理、投资经济、节能省地,利用自然生态,营造纯净典雅的学校氛围。

总平构思根据校区的场地条件与环境特点,设计强调“绿色校园”为主题,校舍建筑、运动场、绿化区布局结构简洁、清晰,建筑追求群体空间与之道路、绿地环境融合,将新校区建成21世纪具有三峡库区特色、代表小城镇化进程的中心小学校。

二、项目总体规划方案描述

(一)总平面布局和功能要求

新校区建筑应具备教学区、行政区、运动区、学生生活及教师生活区等五个建筑功能区。

根据场地、地形条件,西南校区为学生运动区,中部校区为行政区和教学区,东部校区布置教师生活区和专用绿地,北部校区布置学生生活区。

生活区和教学区以绿地相隔。

(二)规划方案

新校区规划设计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明确,尽可能保留和利用自然景观,力求建筑与环境协调。

西南校区和中部校区地形起伏小,布置大量建筑设施。

利用天然地形,由近似U型的主干道将各功能分区连接,形成流畅的道路系统。

环境规划尽量保持原有地形的自然风貌,辅以协调的人造景观。

整个设计方案,使绿地、建筑、道路广场、小品等环境要素达到和谐统一的整体生态校园环境的自然效果。

(三)总平面图

1、总体布局

设计强调因地制宜,巧于结合,遵循场地现实条件,营造“绿色生态校园”,采用疏密相间、张弛有度的总体结构,主入口为校园景观核心,主体建筑向北延伸布局,依托斜坡绿地与主道路由西向东布置教学区和生活区,通过运动场和绿地等空间元素对整个校区的渗透,完成校园环境从外围到校内、由”“闹”到“静”的逐层渗透,从而营造出一个既宁静又生气勃勃的校园环境氛围。

2、功能分区及总平面布置

(1)功能分区

校区总平面布置按教学区、行政区、运动区、学生生活及教师生活区等五个功能区设计。

(2)总平面布置

教学区:

布置在学校的中心偏东南地带,由主干道与运动场相连设计,与办公楼一路之隔。

教学区建筑包括:

普通教室(含机动教室)、音乐教室、乐器室、美术教室、科技活动室、语言教室、语言资料室、实验室、乐器准备室、多功能教室、计算机教室、计算机准备室、远程教育室、图书馆、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心理咨询室,建筑面积6133平方米。

行政区:

布置在校园的正中心。

主要建筑为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文印档案室、卫生保健室、总务仓库、传达值班室,建筑面积925平方米,面朝校园主入口的广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