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3775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导入

讲述小故事——立木为信。

讲完故事,教师总结:

这就是“立木为信”的典故。

商鞅通过这一做法,树立了威信,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在秦国开始推行变法。

你想知道商鞅变法的经过吗?

让我们走进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预习案】

一、阅读课本“战国七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分晋。

2.田氏代齐来历。

3.战国七雄指什么?

历史角度:

齐、楚、秦、燕(春秋时期的国家)+韩、赵、魏(三家分晋)。

地理角度: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4.著名战役有?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及相关典故)

5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时代的兼并战争,有什么不同?

春秋的争霸战争是大国依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战争;

而战国的兼并战争就是为了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战争。

春秋的特点是争霸,战国的特点是兼并。

通过争霸和兼并,中国逐渐走向统一。

二、指导学生看教材第33页“商鞅变法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商鞅变法的背景?

2、商鞅变法的目的?

3、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国家。

4、商鞅变法的内容

(1)政治:

(2)经济:

(3)军事:

5商鞅变法的意义?

教师归纳:

过度:

各诸侯国都先后通过变法,逐步废除了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确立起来。

地主阶级统治取代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于是我国的封建社会形成了。

增补批注

大变革的时代,真正体现“变”的,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三、指导学生看教材第34页“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完成以下问题:

1、都江堰战国时期哪国、谁负责在那一年修筑?

2、在课本上勾画出都江堰的构造简介。

(参照课本简介)

3、根据课本第34页第三段总结都江堰的作用?

【探究案】

读课本第33页“材料研读”完成相应问题?

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什么?

商鞅最终被诬陷致死,讨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典故?

【检测案】

1.(2016•山东德州)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2.(2016•山东青岛)《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1、选择题配套练习选择题部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

“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材料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

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

材料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

材料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

”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

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回答:

(1)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

(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

理由是?

(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课堂小结】

1、商鞅变法的措施产生深远影响: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是一次成功的变法。

我们评价一次变法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变法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是否达到变法的目的。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

2、都江堰的主要功能是防洪灌溉;

古代所起作用:

消除岷江水患,灌溉大片农田;

我国现在的水利工程除了能防洪灌溉外,还能用来发电等。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活动

2、完成配套练习“拓展提升”

增补批注

反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都江堰的作用

熟记《战国形势图》能够掌握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理解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改革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敬仰;

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积极参与改革;

有时改革也会付出代价。

二、教学重点、难点

战国七雄战争的影响

难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

请大家一起分享同学讲述的小故事。

(出示画(立木为信》)

学生讲故事:

商鞅起草了一份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

于是他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杆。

一位士兵手持赏金大声喊道:

“快来看!

快来看!

左庶长的告示,”群众蜂拥围观并讨论了起来,一位百姓疑惑地问道:

“咦!

这上面写的什么啊?

”另一位百姓神秘地说:

“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十金呢!

”有一位百姓插了话:

“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

”百姓们纷纷说道:

“就是,就是!

秦国历来政令不一,法度朝令夕改,我看这是一个圈套,不要上当!

一位士兵把看到的情景,禀告了商鞅。

商鞅便把赏金加到50金。

百姓议论着:

“这新官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就在此时,从城外走来一位壮汉,看到许多人围在南门前,于是他上前问明事情后,扛着木头向北门走去。

结果他真的拿到了50金百姓们惊讶地议论起来:

“天哪!

真的赏他50金!

看来,这新左庶长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以后我们要听从他的命令了。

真后悔!

我怎么不去呢!

教师总结:

商鞅通过这一做法,树立了威信,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在秦国开始推行变法。

你想知道商鞅变法的经过吗?

让我们走进

第7课一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讲授新课:

一、战国七雄

教师讲述:

公元前475年一公元前221年是战国时期。

我们主要从两个角度分析战国的形成。

历史角度: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楚、燕、秦;

韩、赵、魏三家分晋。

战国初年,

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三家分晋,二是田氏代齐。

1.韩、赵、魏三家分晋

春秋时期,晋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晋文公曾经称霸诸侯,晋国与楚国争霸战争之际被瓜分。

原因是诸侯可以分封卿大夫,晋国也分封了卿大夫,这些卿大夫经过长期的斗争,剩下了韩赵魏三家,于是三家一合计,把自己的“老板”晋国的国君废黜了,自己另起炉灶,这就是“三家分晋”。

2.田氏代齐

齐国本来是姜子牙的封地,战国时代,齐国的卿大夫田氏也把自己的“老板”废黜了,自己当“老板”。

这就是“田氏代齐”。

[设计意图:

在讲解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这两个历史概念的时候,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降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和教师的讲

解,在问题的解决中感受学习的喜悦。

]

教师过渡经过这两件事,就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并立的局面。

学生活动:

(观察教材《战国形势图),了解战国七雄的名称)

齐、楚、秦、燕(春秋时期的国家)+韩、赵、魏(三家分晋)

地理角度:

3.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教师过渡: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这两场大战发生在齐魏两个国家,同时也是孙膑与锋利,庞消两个人的战争。

孙膑和庞涓是同学,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两个人都很有才华,后来两个人分道扬镳。

学生讨论:

(设计情境:

桂陵之战的形势)如果你是齐国国君或者军事指挥者,你将怎样去救赵国?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一孙庞斗智的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但是东方各国不甘心被兼并,于是又发生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一一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这次战争的结果是赵军40多万人欧洲的被坑杀,只有200多个不满13岁的未成年人被放回去报信。

这是战国时代规模最大、过程最为惨烈、死伤最多的一场战争,经社会生产过这场战争,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了。

这场战争怎样解决

还出现了一个成语一纸上谈兵。

学生表演课本剧:

《纸上谈兵》

扮演者:

赵括、赵括之母、廉颇、旁白等。

旁白:

长平之战,秦赵相持不下,秦国四处散布谣言,说秦国牛耕的推

最怕赵括,赵王听信谣言,撤下廉颇,而换上赵括由于

廉颇:

(语重心长):

秦军现在士气正盛,锐不可当。

我等应以守为攻,耗其士气,以待其自退。

赵括:

(满不在乎)大敌当前岂能不打?

你没有听说秦军最怕我赵括吗?

你是老了,我可不能辱没了我将门虎子的名声。

赵母:

(担忧):

孩儿,你空有腹中的万卷兵书,而无实战经验,纸上谈兵是万万不可的。

你要听廉颇老将的话才是。

赵括(不以为然):

他只是胆小如鼠之辈而已,母亲,请放心,我一定不辱赵王使命,全军出击,攻破强敌。

赵母(无奈):

唉……赵国亡矣。

廉颇(连连摇头)

赵括到了前线,不顾廉颇劝阻,全线出击,落入秦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自己被射杀,40万赵军群龙无首,投降秦军,基本上被秦军坑杀。

赵括的一时之勇,给赵国带来了灭顶之灾!

4.著名战例: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师生互动:

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时代的兼并战争,有什么不同?

春秋的争霸战争是大国依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战争;

而战国的兼并战争就是为了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战争。

春秋的特点是争霸,战国的特点是兼并。

通过争霸

和兼并,中国逐渐走向统一。

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激烈。

秦国经过长平之战,大败赵国,确立了在军事上的强国地位,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了。

那么,为秦国最终能够完成统一六国

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的事件就是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请说出在此之前我国使用过哪些农具?

比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等?

假如现在给你们一块土地开垦、耕种,你们可以从以下工具(石制农具、骨制农具、木制农具,

青铜农具、铁制农具)中挑选一种进行劳作,你们会挑选哪一种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

石制农具、骨制农具、木制农具,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