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酒店热交换机房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350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大酒店热交换机房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国际大酒店热交换机房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国际大酒店热交换机房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国际大酒店热交换机房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国际大酒店热交换机房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大酒店热交换机房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docx

《国际大酒店热交换机房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大酒店热交换机房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大酒店热交换机房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docx

国际大酒店热交换机房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

安徽两淮国际大酒店

热交换机房工程

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安徽两淮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工程处

2006年5月10日

 

第一章编制依据1

第二章工程概况1

第三章安全生产保证体系7

第四章安全生产总目标及管理制度9

第五章施工生产的安全保证措施17

第六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23

第七章施工现场消防措施25

第八章临时用水及用电35

第九章脚手架搭设42

第十章临时机械的安全保证措施49

第十一章文明施工保证措施55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

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5、《扣件式脚手架施工技术规范》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况

本工程由安徽两淮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上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本工程地下一层。

建筑面积657㎡。

本工程建筑工程等级二级,耐火等级一级,地下防水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

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第三章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项目经理部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

张先锋

副组长:

张庆生

组员:

奚正松、吴亮亮、邓传利、朱腾飞

 

第四章安全生产总目标及管理制度

4.1安全总目标

工程和安全生产目标是:

杜绝死亡、重伤事故;轻伤率在0.5‰以内。

4.2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各类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严格执行建设部颁发的“一标三规范”,即《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施工生产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经理部、施工队按规定设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施工班组设兼职安全员。

4.3制定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并落实施工现场安全责任制,并将各级责任制上墙,使各级管理人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同时定期检查各级管理人员的执行安全责任制情况,并与各人的经济利益挂钩。

经理部与劳务队、劳务队与班组、班组与工人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4.4安全生产制度

根据合肥市及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交底、安全活动等各项制度,要求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以班组为单位进行检查,并制定本工程《安全生产奖罚条例》以确保各项制度及措施在施工中的落实情况。

同时坚决落实各级安全生产部门制定的如下制度

(1)坚决“五同时”“四不放过”制度。

(2)坚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3)坚持定期检查制度。

(4)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4.5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首先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检查评比活动,坚持实行安全值班制和班前安全交底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在施工中自觉做好安全防护,确保安全生产。

为了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我们将认真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即总公司每季度检查,分公司每月检查,经理部每旬检查,劳务队每周检查,施工班组每天检查,安全员、工长要随时跟班检查。

检查内容主要有:

制度落实情况,安全教育培训,劳保用品正确使用,机械设备防护,高处作业和“三宝四口”等。

坚持定期检查和突击抽查相结合,各班组要利用自查、互查的形式,相互监督,共同促进安全工作。

每次检查要有记录,发现隐患提出整改,落实解决。

4.6高处作业和临边防护

4.6.1脚手架、建筑物通道设置安全防护棚,两侧必须设防护栏。

4.6.2楼梯口:

⑴楼梯口安装临时护拦;⑵梯段每边设临时栏杆;⑶顶层楼梯口设临时护栏。

(见附图3)

4.6.3预留洞口:

⑴边长或直径在200—500mm的洞口,用固定盖板防护。

⑵500—1500mm的洞口,用钢筋防护网片防护。

⑶大于1500mm以上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挂安全平网。

(见附图1)

4.6.4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设施要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必须及时消除。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配齐安全带等各种防护用品。

4.7机械安全防护

4.7.1特种操作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4.7.2钢筋机械:

切断机安装牢固,刀片无缺损,无松动。

弯曲机配套设备牢固可靠,无松动。

工作台必须与机械平台在同一水平面。

4.7.4混凝土机械:

搅拌机的离合、制动、料斗上升限位器必须灵敏可靠。

进斗钢丝绳应符合安全规定,绳端固定必须牢固可靠。

清洗时,严禁头、手伸入搅拌筒内。

4.7.5木工机械:

放置平稳,不得使用单向开关,锯片不得有裂纹、上方要有防护罩,下方应有弧形板槽,防止木屑飞溅和锯片破碎伤人。

木工压刨的安全防护装置必须齐全可靠,最大刨量不超过1.5mm。

堆积木屑与加工材料及时清理,现场严禁烟火,并配备消防器材。

4.8消防措施

4.8.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建设部关于建筑工地防火的基本措施,加强消防工作,建立义务消防小组,现场设消防值班人员,对进场职工进行消防知识教育,建立安全用火制度。

4.8.2施工前编写施工用火专项方案并严格执行。

现场使用明火时严格执行用火审批手续。

4.8.3现场应划分用火作业区、易燃易爆材料区、生活区,按规定保持防火间距。

如果条件所限,防火间距达不到标准时,要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适当减小防火距离。

4.8.4现场设专用消防用水管网,配备消火栓,现场临建设施、仓库、易燃料场和用火处设足够的灭火工具和设备,对消防器材设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

4.8.5加强防火工作,氧气瓶、乙炔瓶分开存放、集中管理,气瓶存蓄和使用时,要配齐消防器具。

4.9外架防护

本工程采用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施工操作层作业面必须满铺竹笆,操作面外侧设防护栏、挡脚,并用竹笆遮挂,同时满挂密目阻燃安全立网,以防止杂物落下。

施工中要经常检查外脚手架及防护设施的设置情况,发现不安全因素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并及时汇报主管部门。

立杆采用单根钢管。

立杆接头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接头必须错开。

大横杆、小横杆均要与立杆连接,小横杆位于大横杆的下面,大横杆位于立杆内侧。

直线部分大横杆的连接采用对接扣件,圆弧部分采用转向扣件搭接,接头均应错开设置。

每个节点均应设小横杆。

连接时,在吊环内外两侧钢管上均要设一直角扣件。

直线部分从一开始搭设就要设置剪刀撑。

剪刀撑杆件接长采用搭接,搭接时,两扣件间距为50cm。

拆除顺序为自上而下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严禁先行拆除。

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钢管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斜撑加固,再拆连接主体杆件。

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

拆除脚手架时,地面距脚手架6m处,设围栏,悬挂警戒标语,并派人看守,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

附图1

附图2

 

第五章施工生产的安全保证措施

5.1土方工程安全措施

5.1.1现场排水

基坑开挖要注意预防基坑被浸泡,引起塌方事故的发生。

为此在制定土方施工方案时采取下列措施:

1、土方开控前,根据设计要求,先把明沟施工好,再有组织的进行施工现场的排水工作。

2、土方开挖要尽可能的避开雨季施工。

已开挖好的基坑,及时组织验槽,浇筑砼。

3、开挖基坑时,根据工程地质资料、挖方深度和尺寸正确选用排水方法。

4、准备足够数量的水泵和水管,随时随地准备排水。

5.1.2土方开挖的安全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单项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对施工准备、开挖方法、放坡、排水、边坡支护等应根据有关规定要求进行施工。

2、人工开挖基坑时,操作人员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一般大于2.5m,挖土要自上而下,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3、挖土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边坡下面进行作业。

4、基坑开挖要严格要求开挖安全问题,操作时要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

5、机械开挖,根据规定和验算确定挖土机离边坡的安全距离,不能过近。

6、运土道路的坡度、转弯半径要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5.2模板工程:

为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结合本工程特点,模板类型主要选用1220×2440大型竹胶合板,支撑定位采用满堂脚手架,模板进场时,对模板的尺寸、平整度、厚度、刚度进行严格检查控制,以保证模板支设后拼缝严密,表面平整。

5.2.1支撑定位

满堂脚手架的立杆间距在1000×1000~1200×1200范围内,地下室部分及局部柱距大,现场施工时再根据柱距和次梁间距进行调整,由于框架梁的断面较大,所有框架梁的底部必须加设一排立杆,框架梁加设的立杆间距1000~1200㎜之间,纵横向水平拉杆的间距为1800㎜,底部扫地杆距地面不得超过300㎜。

为增加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在架子上布置连续的剪刀撑。

立杆的钢管接头处,必须增设保险扣件,以满足承重需要。

5.2.2模板拆除时间

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

混凝土强度

标准值的百分率计(%)

≤2

50

>2,≤10

75

>10

100

梁拱壳

≤10

75

>10

100

悬臂结构

≤2

75

>2

100

2)底模,在混凝土强度符合下表规定后,方可拆除。

 

5.2.3支撑系统受力验算

一、荷截取值:

1.模板及支架自重:

0.5KN/㎡

2.新浇砼自重:

24KN/m3

3.振捣荷载:

2.0KN/m2

4.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

2.5KN/㎡

N

二、受力分析:

N1

N1

N1

取间距0.9m为计算单元:

900

N=1.2×(24×0.5×1.8×0.9+0.5×0.9×0.9)

+1.4×(2.0×0.9×0.9+2.5×0.9×0.9)N——荷载设计值

=23.8+5.103N1——各立杆轴向受力设计值

=28.9KN

N1=28.9/3=9.63KN

三、扣件承载力验算

框架梁承重立杆及所有立杆接头处均增设一保险扣件。

按JGJ130-2001表5.1.7取值

直角、旋转扣件抗滑为8.00KN

9.63<8.0×2=16.0KN

符合要求。

四、立杆稳定性验算

计算长度L0=1.8+2×0.3=2.4mA=4.89㎝2i=1.58㎝

N=9.63KN钢材强度设计值f取205N/㎜2

λ=L0/I=2.4×102/1.58=152

查表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

ф=0.301

N/фA=9.63×103/0.301×4.89×102=65.4N/㎜2<f=205N/㎜2

符合要求。

第六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6.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我们通过现场勘测,针对本工程场地狭窄的特点,按照既能满足施工需要又能安全文明生产的原则,进行现场平面布置。

整个施工阶段将被分为结构施工阶段和装饰施工阶段二个施工阶段进行现场布置。

6.1.1大门及道路

施工现场四周砌240厚砖墙,高2.0m,在纬四路东侧开1大门,门宽8m,作为砂、石料、水泥和钢筋进出的通道;场内地面要进行硬化处理,作100厚C20混凝土垫层。

施工道路宽3m。

按车辆进出方便的原则,沿建筑物尽量成环线布置。

6.2生活设施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施工场地内不得设生活设施,仅设办公室和厕所,施工人员的宿舍等其它生活设置均安排在校外。

6.3工程材料

钢筋加工场地、成型钢筋堆场,在北侧空地内,用来堆放钢筋、成型钢筋、模板、钢管、扣件、木方等材料。

由于本工程场地相地较狭小,三大工具等主要周转材料和水泥、钢筋、外加剂、砂、石等工程材料将根据使用部位和使用时间分批、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