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音乐史》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260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国音乐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最新《中国音乐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最新《中国音乐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最新《中国音乐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最新《中国音乐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国音乐史》教案.docx

《最新《中国音乐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音乐史》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国音乐史》教案.docx

最新《中国音乐史》教案

中国音乐概述

教学目标:

掌握中国音乐的历史分期及其概况。

教学重难点:

从远古时期到明清时期、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音乐的发展脉络。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是世界文明历史上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据考古发现,我国可考的音乐文明史可追溯至近9000年前,甚至更为久远。

中国音乐历史的进程,实际上是以古代的炎黄部落所组成的“华夏集团”为中心,与其四周部落或民族进行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即“四夷之乐”----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先秦时期(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

远古时期的音乐活动主要是乐舞活动,乐器大致有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两种,此时期的音乐是集歌、舞、乐一体的音乐。

周代进入了奴隶社会,出现了《六代乐舞》、乐悬制度、礼乐制度,从此,音乐成为了奴隶主统治的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典型的乐器要数曾侯乙墓编钟,乐律学有了一定的发展,此时期亦是我国历史上百家争鸣最为繁盛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个音乐机构----乐府,音乐体裁方面又有新的发展,鼓吹乐、古琴艺术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歌舞发展的顶峰时期,称为是歌舞伎时代。

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其他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发展。

在中外交流方面,当时的西域音乐大量传入,与此同时带来了诸多乐器(琵琶、箜篌、羌笛、荜栗等)、曲调、乐舞、音乐理论等等。

宋元时期,戏曲居于主导地位。

音乐体裁有:

说唱音乐、杂剧等。

杂剧居于首要地位。

到元代出现了元曲四大家,四大传奇。

音乐理论也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的结束期。

出现了民歌小曲;其次,在律学上的成就是朱载育的“新法密律”不仅在我国乐律学研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上同样有很高的价值。

20世纪50年代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中新的产物,促使了中西音乐文化的友好交流;民间器乐有了很大的改观,出现了很多新兴的演奏形式----吹奏乐、广东音乐、丝竹乐等;各种新式乐团也随之出现,为新音乐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五六十年代时,无论在声乐、器乐、还是格局、舞剧、电影音乐等,在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与创作技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和发展。

六七十年代,除了声乐作品有“毛主席语录歌”和“大颂扬”歌曲;戏曲和歌舞剧音乐有“革命样板戏”外,其余创作和表演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八十年代后,是信息时代的多元文化,是音乐艺术的发展也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

 

课后作业:

查找各个时期相关的音乐体裁、音乐家。

教学反思:

同学们第一次接触音乐史,表现出一种很渴望学习的神态,上课能集中精力,理由是理论知识与图片的结合,今后会更加使用好多媒体!

第一章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教学目标:

掌握这一时期的乐舞形态、乐器种类、理论知识

教学重难点:

《六代乐舞》、贾湖骨笛、曾侯乙墓编钟、礼乐制度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历史背景

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

到了新石器,才有了早期音乐的存在。

夏商时期,

进入了奴隶社会,标志着社会阶级的诞生,也意味着音乐被奴隶主使用,表现为祭祀活动中的音乐和图腾崇拜。

周代,思想体系,政治制度承袭了商代。

他们也注重祭祀,对神鬼持信奉态度。

当时的礼乐文明是封建礼教的最佳体现。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衰落,“礼崩乐坏”,文化下移,郑卫之音,使得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钟磬之乐的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

战国时期,出现了七国争霸的局面,其中楚文化尤为突出,这种社会形态的变化促进了音乐形态的发展。

二、音乐体裁

(一)、乐舞

1、原始乐舞:

是指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形式,是我国乐舞的早期形态。

2、《六代乐舞》:

从原始社会至周代产生的六部由代表性的乐舞,是黄帝时代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濩》、周的《大武》、我国乐舞的创作由幻想性发展至现实性,可看到我国乐舞的专业化程度在逐渐提高。

(二)、古歌

1、《葛天氏之乐》: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葛天氏部落族流传下来的一首声乐套曲,包括《载民》、《玄鸟》等八首歌,这部作品在表演时,由舞蹈、由道具。

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实践。

2、《蜡辞》:

是一首祭歌,反映了部落先民们在每年岁末举行的盛大祭祀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土壤回原位,流水归深谷,不要发生虫害,灾荒等自然灾害,盼望丰收的愿望。

(三)、乐器(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

1、贾湖骨笛:

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出土的贾湖骨笛,出土有25支,为7、8音孔,据科学测定距今已有8000年,它为我国早期音阶的形成提供了新证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律学发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音乐创作的情况,它把中国音乐文化可考的历史推进了3000年。

2、埙:

原始社会至商代发展的一种乐器,陶制,卵形,原始社会后期的埙,无发音孔或仅有一个发音孔,可奏一个三度音程;夏代的埙发展至三音孔,可奏二三四五六度音程,商代的埙发展至五音孔,可奏七声音阶及部分半音。

价值:

可考察我国原始社会至商代音阶的发展情况,可反映当时的作曲技术。

3、曾侯乙墓编钟:

20世纪80年代,在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共64枚,可以旋律、多声部、转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音乐创作的情况,鈡上铭文3000余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乐理著作;每钟发双音,为三度关系,说明在音乐实践中已运用三分损益律与纯律,代表当时律学发展的高度。

它为公元5世纪的遗物,证明了中国首先发现的三分损益律。

4、磬:

一种打击乐器

5、骨哨:

一种吹奏乐器。

6、鼓:

一种打击乐器

7、铜铃:

一种打击乐器。

三、音乐理论

(一)、礼乐制度:

礼是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礼用音乐的形式表现称为礼乐制度。

用乐制度规定:

王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

(二)、八音分类法:

是我国古代乐器按制作材料分类的方法,八音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三)、三分损益率:

是春秋时期乐律生成的计算方法,是以弦的长度为计算基础。

(四)、十二率:

是乐律学名词,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无射、应钟。

凡奇数的六种律为阳律,凡偶数的六种律为阴律。

(五)、《乐记》:

成书于汉初,是先秦儒家关于礼乐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乐记》共23篇,前8篇论述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后3篇记录了有关音乐人物及其言行。

(六)、《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包括民间歌曲、宫廷音乐、和祭祀乐舞三大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作品。

《风》包括15国风,共160首,基本上是北方民歌。

《雅》分大雅、小雅。

共105篇,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共40篇,是古老的祭歌和乐舞。

(七)、诸子音乐说:

春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派有儒家、墨家、道家、以及老庄学派等。

儒家:

提倡音乐,肯定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兴与诗、立于礼、成于乐”。

墨家:

对音乐持否定态度。

“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老庄学派:

老子否定人为的音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庄子认为“无声之中独闻和”、“金石不得无以鸣”、否定“彰声而声遗”的世俗礼乐。

课后作业:

对学习了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感想

教学反思:

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到了最初乐舞的形象,与现在的音乐、舞蹈相联系,对音乐有了一种挚爱与渴望。

但是对百家音乐思想有些难解,课后应对看资料去了解。

四、音响

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秦汉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音乐形态是什么样的?

掌握音乐体裁。

教学重难点:

相和歌、相和大曲、李延年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历史背景

秦始皇统一六国,立号为皇帝。

统一了度量衡、钱币、文字。

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由此,带动了音乐文化的发展。

设立了中国第一个音乐机构乐府、这样聚集了各国的音乐文化、民间音乐,促进了传统音乐的发展。

汉代,沿袭秦制,政治、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两大科学高峰,把音乐带入了中古伎乐时期。

由于统治者喜欢民间音乐,促进了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的融合,即相和大曲便是当时的产物,进入了以歌舞伎为主流的时代。

此外,西乐东渐,刮起了一阵胡风,随之,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与胡乐相融合,进一步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二、音乐体裁

(一)歌曲

1、相和歌:

秦汉时在民间歌曲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化歌曲形式。

在发展中,曾有徒歌、但歌、和带管弦乐伴奏的相和歌三种。

演唱者持节歌唱,伴奏乐器:

笙、笛、琴、瑟、琵琶等。

代表作《大风歌》。

2、相和大曲:

相和歌发展的高级形式为相和大曲,曲式结构为艳、曲、乱。

代表作品《白鹄》、《东门》、《西山》,其作品带有叙事性和抒情性。

(二)器乐

1、古琴:

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也称七弦琴。

由古琴演奏的琴曲与琴歌,也称弦歌。

三、音乐机构

1、乐府:

创始于秦代的我国官方音乐机构,职能:

收集整理民间音乐、创作新作品。

组织大型的音乐活动、训练乐工。

音乐管理的乐工,如档案等。

乐府在汉武帝时最盛行,乐工达一千人,代表音乐家为李延年为最高管理长官。

,见郭茂倩《乐府诗集》。

四、音乐家

1、李延年:

乐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曾为司马相如等人撰写诗词配曲、运用外来音调进行创作改编的音乐才能。

五、音乐理论

1、京房六十律:

汉代音乐家京房提出的一种律制,他在三分损益法求出第十二律之后,继续损益推算,直至第六十律。

价值:

显示了律学思维的精微性;发现了三分损益法的优点和缺陷(不能旋转调);在客观上显示出五十三平均律这个律学结果。

六、音乐欣赏

1、琴曲:

《广陵散》、

课后作业:

总结秦汉时期的音乐体裁

教学反思:

秦汉时期的音乐,相对于远古时期的音乐,已有一定的发展,且音乐思想、乐律有了一定的体系,同学们认为乐律知识较难懂,这也提示我们今后应该将知识深入浅出。

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魏晋南北朝

教学目标:

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的音乐机构、音乐体裁、音乐家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教学重难点:

清商乐、清商大曲、苏祗婆、文字谱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历史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战乱比较频繁。

政治中心从北方的长安、洛阳转向南京,随之出现了清商乐体裁。

当时的音乐家由于政治的黑暗,所作的作品都有反叛思想,表现出的作品性格都倔强,为了宣泄他们的情绪,只有通过古琴来表达,这样,文人与音乐结合,促进了古琴的发展。

此外,西域音乐、印度佛教都传入中原,为隋唐燕乐的风格打下了基础。

二、音乐体裁

1、清商乐: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相和歌、相和大曲流入南方,与当地的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一种新音乐风格。

包括吴歌、西曲、神弦曲三类。

吴歌的特点:

曲调优美,婉转、抒情性强,如《子夜歌》;西曲的特点:

热烈、奔放、舞蹈性强,如《莫愁乐》、《那呵滩》。

2、清商大曲:

清商乐的高级形式为清商大曲,是歌唱、器乐、舞蹈的一种综合音乐。

曲式结构为弦、歌弦、送歌弦,大大加强了器乐的表现。

特点:

抒情性高、作品追求意境或情境。

代表作《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

三、音乐家

1、曹妙达:

北齐宫廷中的西域任他对曲项琵琶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苏祗婆:

北周天和三年随阿史那公主抵达长安的一位龟兹乐人,擅长琵琶的演奏,精通龟兹的宫调理论,将西域的五旦七调理论传授给北国的内史大夫郑译。

苏祗婆对促进西域与中原地区音乐文化的交流,以及对隋唐燕乐宫调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功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