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2591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教学时,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如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应让学生在经历试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取,以改变只按教材说明进行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

1.圆柱6课时

2.圆锥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知识结构】

1.圆柱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圆柱的认识(教材第17~20页)。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1.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明确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理解长方形(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情景导入】

师: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师拿起圆柱体模型,让学生一起说出它的名字。

在一年级我们就看见过它,却没有深刻认识它,想不想进一步认识它?

好,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圆柱,一起走近它,看看它究竟有什么奥秘。

(教师板书课题:

圆柱的认识。

【新课讲授】

1.初步感知圆柱。

(1)大家找一找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谁能说一说?

(师指名回答)

(2)教师展示课件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

(3)教师:

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大家也可以拿出自己手中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4)教师又拿出几个不是圆柱,接近圆柱形物体,然后问:

它们是圆柱吗?

为什么?

那么什么样的物体才是真正的圆柱?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

圆柱一定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2.教学例1。

(1)认识圆柱的面。

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

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

教师:

圆柱一共有几个面?

用手摸上、下底,看一看有什么特点?

再摸一摸侧面,有什么感觉,它是一个什么面?

学生:

3个面;

形状相同,都是圆形,面积相等;

曲面。

教师小结: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柱图,并把上下底面、侧面标出来。

(2)认识圆柱的高。

①教师出示高、矮不同的圆柱体提问:

哪个圆柱高,哪个圆柱矮?

想一想:

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

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底面无关。

②如何测量圆柱的高?

小组讨论,找出测量方法。

然后请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

师问:

他的测量方法好吗?

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

并强调:

在测量中一定要注意圆柱要水平放置,刻度尺也要水平放置。

(3)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同学们和我一起快速转动纸片,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

3.教学例2。

(1)请同学们摸一摸你们的圆柱体的侧面,猜想一下,如果把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2)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

剪开侧面,再展开。

你们有什么发现?

会有几种情况出现?

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同时用课件展示三种不同的圆柱侧面展开图,让学生系统直观的感受展开图。

(4)大家再认真观察展开图的长和宽并和圆柱相比较,此时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

宽呢?

学生观察并思考。

教师用课件将长方形还原并再打开。

让学生经过比较、分析概括出:

圆柱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5)引导学生思考:

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引导学生回答:

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同时教师用课件展示一遍。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8、19页的“做一做”。

组织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2、3题。

第1题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准确地说出图中哪些地方或物体的哪一部分是圆柱。

第2题指名说。

第3题学生判断后,要让学生说理由。

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把第2、3个图形围起来,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案:

2.第1题:

手电筒的筒身、柱子、哑铃的把手和两端都是圆柱。

第2题: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第3题:

第一个图理由:

将圆柱展开,长方形的长应等于底面圆的周长。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组织学生畅谈学习的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1)

圆柱的表面积

(1)(教材第21页例3)。

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理解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及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圆柱体模型。

【复习导入】

1.复习引入。

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m,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1.教师出示圆柱形实物,师生共同研究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

长方形。

那么圆柱的侧面积与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

由此可以得出什么?

教师待学生回答后接着板书“=圆柱的底面周长×

高”,由此我们就找到了计算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2.教学例3。

(1)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你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

圆柱的表面积指的又是什么?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

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师:

圆柱的表面展开后是什么样的?

组织学生将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的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并把它们都标出来。

引导学生说出:

圆柱的表面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②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该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指名发言,教师归纳: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3)巩固练习:

教材第21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后集体订正。

628cm2

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的第2~6题。

第2题教师提醒学生用圆柱形的纸筒代替压路机前轮滚动一周,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第3、4题是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弄清楚是求圆柱哪部分的面积,然后再计算,必要时,可通过教具或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第5题,对于有困难或争议大的,可用实物或模型直观演示。

第6题,是实际测量、计算用料的题目,可以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

3.14×

1.2×

2=7.536(m2)

1.5×

2.5=11.775(m2)

第4题:

2+3.14×

(3÷

2)2=25.905(m2)

第6题:

长方体:

800cm2正方体:

216dm2圆柱:

533.8cm2

第3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2)

圆柱的表面积

(2)(教材第22页例4)

能灵活运用求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运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有同学能说一说么?

指名学生回答。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

教学例4。

(1)出示例4。

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

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

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教师巡视,注意看学生所算最后的得数是否正确。

指导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

由此指出:

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

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这道题要保留整十平方厘米,省略的个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4)巩固练习。

①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②教材第22页第2题。

请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草稿本上。

①第22页“做一做”第1题:

1.12m2,100.48dm2

②第22页“做一做”第2题:

376.8cm2

完成教材第23~24页练习四的第7~12题。

第7、8题,学生独立作业,老师巡视,个别不会的加以指导。

第9题,提醒学生注意是上下底面分别留出了78.5cm2的口,应减去的部分是78.5×

2=157(cm2)。

第10题,先让学生明确计算步骤,再分步列出算式,最后计算水桶的用料。

第11题,教师应先用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

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圆柱的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提醒学生注意根据要求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根据实际情况保留近似数。

第12题,是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半径,求圆柱的高,部分学生有困难。

教师辅导时可以提示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8题:

花布:

18×

80=4521.6(cm2)

黄布:

(18÷

2)2×

2=508.68(cm2)

第9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