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213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复备人

学期总第课时

本单元(章)第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

第六单元:

我们长大了——统计

信息窗一:

青春期女生身高增长情况—众数的意义

课型

新授课

1.认识众数,在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的同时,了解平均数、众数的区别,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

2.让学生参与统计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理解众数。

3.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

众数的意义。

理解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讨论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创设情境,整理体验

1、师: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统计的知识?

2、师:

这些知识在统计领域中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请同学们看下面信息:

儿童进入青春期,身高和体重都进入突增阶段。

突增开始的年龄,女生一般在10—12岁,男生一般在12—14岁。

3、新授:

出示信息窗1的内容。

课前老师对处于青春期的15名女生身高年增长情况做了调查,数据如下:

(单位:

厘米)

7888810978976857

师:

观察这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可能提出:

(1)这15个女生的年增长身高平均是多少?

(2)青春期女生的身高年增长情况是怎样的?

解决问题1:

全班集体做出答案。

解决问题2:

你想用什么方法了解增长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一致同意整理成统计表。

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统计表。

交流展示统计表

师:

观察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你想说点什么?

小结:

通过观察,在这组数据中“8”出现的次数最多,因此“8”就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众数?

师:

对,那么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8,说明了什么?

4、练习:

(1)课本P91自主练习1找出下面各组数据的众数。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课本P91自主练习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我们掌握了找众数的方法,下面看一下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5、联系区别,分析对比

师: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统计数据-----众数,请同学们对比一下刚才所求的平均数和众数,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再说一说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呢?

二、实践应用,深化理解

1、课本P92自主练习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课本P92自主练习5。

3、某厂计划生产一批衬衫,经过抽样调查70名中年男子所穿衬衫型号,调查情况如下表。

师:

你能看出什么?

师:

如果你是生产厂长,你怎样安排生产?

师:

哪种型号的生产量最大?

这就是众数的应用。

可是有人认为各种型号的衬衫应平均生产,你怎么看?

师:

这时我们关注的是众数,而不是平均数。

还有人认为70型衬衫的需要量最少,可以不生产,你怎么看?

三、归纳总结,形成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

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只要同学们认真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利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众数

处于青春期的15名女生身高年增长情况

7888810978976857

(1)这15个女生的年增长身高平均是多少?

(2)青春期女生的身高年增长情况是怎样的?

年增长高度(厘米)

5

6

7

8

9

10

人数

1

1

4

6

2

1

“8”出现的次数最多,“8”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教后反思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复备人

学期总第课时

本单元(章)第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

信息窗二:

中位数

课型

新授课

1.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理解并体会中位数的意义;会求给定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并能够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2.能够知道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并根据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理解并体会中位数的意义;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根据实际情况体会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讨论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复备

一、情境引入

师:

同学们,节假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带你们去旅游,人多吗?

如果你在游玩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一群游客,你觉得你该不该关心礼让一下他们?

为什么?

游客年龄统计表

年龄(岁)

6

6

7

8

11

12

69

师:

可是导游小姐计算了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后,她这么说:

请让让,这里来了一群平均年龄是17岁的游客。

导游小姐这样介绍,合适吗?

看来,平均数并不是万能的,在这里,用平均数来介绍这群游客的年龄就不合适。

为了解决问题,数学家们发现有一个新的数能表示出大部分游客的年龄特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中位数。

二、探究新知

(一)在现实情境中初步体验学习中位数

1.猜一猜,中位数可能是哪个数?

(8)

2.师:

8跟那些游客的年龄接近?

3.师:

这时导游小姐如果这么介绍:

请让让,这里来了一群游客,他们的年龄大部分都在8岁左右。

你认为这样的一群游客需要被照顾吗?

(二)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学习中位数的意义。

出示信息窗2的内容。

师:

读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可能:

(1)学生可能回答:

求平均数。

(全班一起解决平均数。

生可能提出疑问:

大多数同学体重的年增长的千克数比平均数6小,还有3个同学体重的年增长数比6要大得多,因此不合适。

(2)我们也可以用中位数来反映这组同学的年增长情况。

师:

谁知道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如果把4和5.5或其他的数交换位置,中位数应该是那一个?

小结:

要准确找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就必须先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中间的一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因此4.5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三)在对比中加深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师:

刚才这两道题用平均数都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那我们观察一下这两组数据,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第一道题有两个游客的年龄特别大,而第二道题大多数同学体重的年增长的千克数比平均数6小。

(学生能发现这两组数是按顺序排列的更好。

师小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中位数在出现极端数据(偏大,偏小)的时候能反映出大部分的情况。

(四)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怎样求中位数。

1.出示第二个红点。

2.学生独立解决先排序。

3.请几个同学说出中位数。

4.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该选哪个数?

5.集体交流后小结:

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双数,因此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6.师:

通过以上两道题,你认为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

2.自主练习2、3。

学生独立解决后集体交流。

小结:

你能说说什么是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他们有什么样的区别?

3.拓展练习:

自主练习5

你认为用什么数能代表公司职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这个数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复备人

学期总第课时

本单元(章)第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

我学会了吗?

课型

练习课

1.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能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2.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整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

根据实际情况体会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讨论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创设情境,梳理知识。

课本96页第1题。

谈话:

同学们这是考古队随机抽查20尊兵马俑身高情况,根据你所学的有关统计的知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会比较容易提出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问题。

谈话:

你对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有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二、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下列几种情况一般使用什么数?

为什么?

(1)要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看的图书种类,应该选取()。

(2)五年

(1)班50人,五

(2)班45人,要比较两个班平均成绩,应该选取()。

(3)在演讲比赛中,某个选手想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水平,应该选取()。

2、公园里各有两组人在草地上做游戏,两组人的年龄如下:

甲组:

141010106

乙组:

50405510

分别算出两组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各是多少岁?

其中哪个统计量能较好反映本组的年龄特征?

为什么平均数不行?

(数据悬殊,它表示的集中趋势偏大。

)众数为什么不行?

(反映多数水平偏小。

)为什么用中位数?

(在10岁以上有两个,在10岁以下有两个,10岁算中等水平。

小结:

这就是它们三种统计量之间区别的体现,各有不同的特征。

  

3、课本96页地2题

重点引导学生说明理由。

4、举例说说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平均数描述数据,什么情况下用众数描述数据,什么情况下用中位数描述数据。

三、谈收获

谈谈你在本单元的学习中知识上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平均数具有虚伪性,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一组数据中某个数据的改动会影响到平均数的改变,平均数与整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有关。

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2.中位数是通过排序得到的,它不受最大、最小两个极端数值的影响。

部分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常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反应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3.众数也是数据的一种代表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

日常生活中它反映了日常生活中一种最普遍的倾向。

教后反思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复备人

学期总第课时

本单元(章)第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

我学会了吗?

课型

练习课

1、学生运用所学统计知识设计调查表,对肥胖原因进行调查,并能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论提出减肥方案。

2、通过调查、分析,使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小课题研究的过程,获得初步的课题研究经验。

3、使学生在与同伴合作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意识和合作意识。

运用所学统计知识设计调查表,对肥胖原因进行调查,并能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论提出减肥方案。

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论提出减肥方案。

教具准备

学生调查身边不同年级学生的体重情况和饮食、运动及其他生活习惯等信息。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讨论法

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复备

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