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问答题.docx
《法律基础问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基础问答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律基础问答题
《法学基础知识》课程性质
1、作为法学专业本科补修课,它是非法学专科学员攻读法学本科必须补修的一门综合基础课程,4学分,72学时。
2、作为通识课,供非法学专业选用,2学分,36学时。
宪法的特征是什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与同一法律体系之下的普通法律相比,宪法有如下三个特征:
1、宪法的内容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或立法基础。
(2)普通法律与宪法不相抵触的原则。
如果普通法律的规定、原则、精神同宪法的规定、原则、精神相抵触,那么普通法律应该被撤销、改变或宣布无效。
(3)一切宪法主体都必须以宪法为最根本的活动准则。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复杂。
(1)宪法的制定一般是要求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我国的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2)宪法的修改与普通法律的修改在提起主体和通过程序上不一样。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除了这两个特定的主体以外的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有效的修宪议案。
在修改程序上,修改宪法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为哪几类?
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目前的公务员考试主要是针对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进行公开招录,专业技术类职位更多是采用其他方式招录。
请问公务员职务如何划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之规定,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
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
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请问人身权的种类包括哪些?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
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
请问专利法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有哪些?
专利法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包括:
1、科学发现;
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动物和植物的品种;
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对以上第4条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专利法授予专利权。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也不授予。
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所特有的,贯穿于刑法规范始终、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知道和约束作用的基本准则。
1、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第3条规定: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刑。
”
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刑法》第四条规定:
“对犯罪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刑法》第5条规定: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
姚来燕:
延长工作时间的法定标准工资是多少?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
(一)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工资;
(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工资。
诉讼证据种类有哪些?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有下列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
以上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有:
(一)物证、书证;
(二)证人证言;
(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检查笔录;
(七)视听资料。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证据有以下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材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什么是国际公法?
国际公法也称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又称为“主权在民原则”,是指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为人民所有,来源于人民。
凡是制定宪法的国家,在宪法中无不明确确认和体现人民主权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
基本人权原则最先在资产阶级政治宣言中得到体现,如美国的《独立宣言》。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也在宪法中确认了基本人权原则。
如我国宪法第33条第三款规定: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三)法治原则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指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重要的民主原则。
其核心思想在于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四)权力制约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它既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为前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没有法律的规定,就不可能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
法律关系由三要素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效力的概念
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
包括法律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法律效力:
是指法对其所指向的对象的约束力和保护力,是法不可缺少的因素。
法律效力与国家和法的合法性,权威性和社会控制能力密切相关,是法律秩序的核心问题。
法律效力的本质:
是要从更深层次回答法律效力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西方法学家在研究法律效力时,就此建立了一些不同的理论。
其中,主要有以下四种理论,即逻辑效力观,伦理效力观,事实效力观和心理效力观。
什么是法的移植?
法的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法,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
法的执行原则应该有哪些?
准确、合法、及时、合理和公正。
法律监督的主体是什么?
我认为你想问法律监督的主体是什么。
一般说来可概括为三类:
一是国家机关。
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二是社会组织。
包括各政党、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
这种监督不同于国家机关的监督,它不以国家名义进行,不具有法律效力。
但是它有组织性、广泛的代表性,因而是监督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三是公民。
按照人民主权原则,每个公民是政治权利的主体和国家的主人,因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监督主体。
什么是法律关系的要素?
法律关系有三个构成要素:
主体、客体和内容。
宪法的法律特征?
应该是宪法的特征有哪些?
作为根本法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主要涉及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内容。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创制程序比法律、法规的创制程序要复杂和严格。
宪法的监督、调控的方式和手段也不同于普通法律。
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基本原则是宪法精神及所追求价值的集中体现,具体是指宪法在规定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的内容时应遵循的原则。
各国宪法应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1、人民主权原则
2、基本人权原则
3、法治原则
4、权力制约原则
行政法律的关系?
所谓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经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在行政关系以及监督行政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有:
从主体上看,这种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并且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另一方则是行政相对人;从内容上看,当事人不能自由约定和自由选择权利和义务;从解决争议的方式来看,行政主体一方可以先行处理行政争议。
法学知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依法,守法,学法,用法。
关于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我国为什么要发展自主创新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就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和管理经验以及具有商业信誉的识别性标记等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知识产权的特征
1、知识产权的客体具有无形性
2、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
3、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
4、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
什么是证明责任,在三大诉讼法中,分别由哪一方承担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又称举证责任。
在民事诉讼中,应当由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提供证据并予以证明,若诉讼终结时根据全案证据仍不能判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真伪,则由该当事人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刑事诉讼中的各种证据,都是由侦查、检察、审判人员主动收集并查证属实的。
自诉案件自诉人举证。
在行政诉讼中,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由行政主体承担举证责任。
学习法律的重要性
高校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
当今社会需要具备各种素质的人才,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必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现代法制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学法、知法、守法,依照法律从事生产和生活,一切活动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
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在行为上依法办事。
法律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法制教育,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
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其法律素质的高低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法制观念的树立,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学校法制教育。
一个人的法律素质不会自发的形成,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其培养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灌输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价值观;二是普及法律常识。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应该把重点放在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价值观教育方面。
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其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作为21世纪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没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较高的法律素质,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另外,培养良好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增强公民权利义务和当家作主的责任感,为将来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在社会生活中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减少犯罪起到重要作用。
对于改变我们民族多年来形成的轻视法律的心理、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其重要的作用。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