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军事理论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1363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军事理论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军事理论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军事理论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军事理论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军事理论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军事理论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大学军事理论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军事理论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军事理论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完成了第一次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飞船的登月舱,在月球表面停留了21小时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第一座空间站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用巨大的“质子”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世界第一座长期停留在太空的空间站——“礼炮“1号,从此载人航天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 

(1)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万户

(2)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升空!

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3)载人航天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4)升空探测-嫦娥奔月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此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相继发射,并成功对接。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神舟二号2001年01月09日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检验各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数据。

神舟三号2002年03月25日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29日无人状态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确保宇航员绝对安全,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2008年09月25日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

神舟八号2011年11月01日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中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

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下午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6月18日下午,神舟九号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操作飞船顺利完成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

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十号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航天技术的六大技术难关:

上天关、回收关、一箭多星关、地球同步关、太阳同步关、载人航天关

5.南沙群岛

中国大陆控制:

永暑礁、赤瓜礁、东门礁、南薰礁、渚碧礁、华阳礁、美济礁.

中国台湾控制岛屿:

 太平岛、中洲岛.

6.为什么要进行全民国防教育?

●加强国防教育,是增强公民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

伊拉克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错综复杂。

面对新的国际环境,我们必须通过大力加强国防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切实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安全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从而增强国防观念,自觉做到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加强国防建设,抓紧做好各项军事斗争准备。

●加强国防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客观要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浪潮的激荡中形成了强大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通过国防教育,不断地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充分激发起来,凝聚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万众一心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加强国防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国防等各个方面,还包括国民素质。

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必须提高包括国防素质在内的国民综合素质。

国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受教育者增强国防观念,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锻炼强健体魄,养成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风尚。

因此,我们要从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综合国力提高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全民国防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国防教育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得到加强

7.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重要地位)

 1.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社会工程。

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

 2.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种种现象表明,国防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因此,必须树立“国防就在身边”的现代国防理念,自觉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一、是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自觉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二、是要不断加强学习,自觉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三、是要提高警惕,自觉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四、是要勇于奉献,自觉关心国防和军队建设。

国防的强盛,社会的稳定,是政权巩固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军队的建设息息相关。

8.国防的重要性

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的主权和独立。

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振兴也就没有保障,这从我国近代史上有国无妨或防而不固的惨痛教训中得到证明。

可见,国家独立自主,民族兴旺发达,离不开整个民族的尚武精神,离不开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国防军和后备力量的建设。

所以,国防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

要想建设出强有力的国防就必须了解我国周边的安全情况。

首先,我国的周边国家多达28个,其中直接接壤的就有14个。

其次,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周边的不少国家与我国交往很深,历史上的恩怨现在仍有影响。

第三,我国周边的多样性突出。

第四,我国周边也是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利益交汇之地。

综上所述,我国的周边环境的复杂背景,是我国开展周边外交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重要性(XX百科)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

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

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

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

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

国防还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实力的竞争。

作用:

⑴国家安全保障。

⑵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

⑶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9.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清国和朝鲜的战争。

它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至1895年4月17《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清朝政府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最终导致腐朽的清朝的灭亡。

一方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甲午战争之后,不少思想进步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变法”的重要性,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中国境外的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战役,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

由于朝鲜政府已被日本控制,清军被迫撤到平壤。

平壤之战发生,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

由于其主帅叶志超指挥失误和临阵脱逃,导致清军失败,以至于影响了整个战局。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

黄海海战过程:

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

此役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

然而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

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第二阶段

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

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面对日军攻击的首次保卫战。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

旅顺大屠杀

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大连守将赵怀业闻风溃逃,日军不战而得大连湾。

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次日,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陷于日军手中。

日军攻陷旅顺后,即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4天之内连续屠杀中国居民,死难者最高估计2万余人。

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大肆进行投降活动。

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是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的最后一战。

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

仅十天时间,清朝百余营六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甲午!

甲午!

》观后感

一、昔日的大清朝

当年在李鸿章急力上书,推荐政府建立船政学堂,学堂成立后,由洋人授课讲学,邓世昌等一批学生,带着强国之梦,进入学堂。

之后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期间同样有一批日本留学生,带着同样的强国志。

但是,当时的光绪皇帝立志变法强国,可慈禧才是正真的统治者,而当时的日本却加速进行“明治维新”。

这些表现的是中日两国统治者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也是由此看出,当时中国统治者是多么的腐朽。

最终,在日本的坚船利炮之下,外向厉害的大清舰队,不堪一击,更是没有斗志的逃跑。

二、大战的失败

花费大量资金建立的舰队,为什么在小小日本的攻击下,败得如此之惨?

为什么日本敢于来挑战?

第一,当时大量的军用费用,被挪用来建造颐和园,官场贪污腐败,致使建立起来的舰队,一日不如一日,最终连打仗用的经费都没有,打仗的弹药都拿不出来;

第二,战前准备不足,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没有预见性,直到战争开始了,才开始想到要准备弹药,而作战用的战船,却还在为慈禧太后运送新鲜的水果;

第三,军队纪律的松散,日本见到我们舰队上晾晒着衣物,由此断定军队松散,更坚定了他们作战的信念和打赢的信心;

第四,避战求和的心态,战事并不是没有转机,只是统治者放弃了,他们不敢战,只为守护他们那一点的安逸。

三、感受和教训

一是落后就要挨打。

当时的大清朝处在一个封闭状态,自以为自己的强大,不顾世界的发展,一味的固步自封,一味的想过安逸的生活,没有一个前进的思想,只能落得“挨打”的后果。

二是我们要吸取教训,加强作风整改,确保军队作风正派,官兵思想积极向上,素质能力不断提高,军队要有军队的样子,军队作战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我们要发展我们的经济,民富则国强,加强国防建设,强军则兴国,搞好文化建设,团结统一,一致对外,只有团结一致的中华民族才是那个强敌都不敢轻视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