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7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1161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3.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7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7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7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7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7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7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7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7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7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辩认圆柱和圆锥的物体,并从中抽象出几体图形的形状来。

感受到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知,建立表象(10分)

1、课前老师让大家到生活中寻找“旋转的美”,你们找到了吗?

展示一下吧!

2、学生展示,描述找到的生活中旋转形成的图象。

如:

风车旋转形成了一个圆面,汽车的雨刷器运动形成一个扇面,朝鲜族的帽子上飘带转动起来形成圆形,在网通大厅看到的“转门”是一个长方形旋转成为一个圆的形状......

[教学中以学生生活实例为切入口,从生活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可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仅加深对知识的感语,更加深了他们对教学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

]

3、结合学生的实例,选取其中的部分实例进行现场的展示,边旋转边引发学生观察和想象,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

4、让学生交流,通过课前的寻找,课上的观察,你的发现?

5、学生共同体会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特点。

教师相机板书“旋转的面”。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因此,直观与操作在形成几何图形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准备的各种图片,如:

半圆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彩色纸片。

用小棒、胶水做成一面面小旗,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粘贴制作小旗的方法。

7、在小组内,组员们做“旋转游戏”:

认真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

组员互相说一说,动手画一画。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过程中,不仅要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找出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按一定的目的、顺序、有重点地观察。

此环节在学生反复观察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中,不仅加深了对“面动成体”的认识,更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8、班级同学们交流他们旋转小旗后形成的立体图形。

介绍圆柱、圆锥、球、圆台的名称,并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个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9、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彩旗旋转运动的过程,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

10、学生小结:

面旋转后形成有立体图形。

11、教师鼓励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想象、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再密切结合生活中圆柱、圆锥的现实表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了对圆柱,圆锥形成了过程的感知,为下面教学做好充足的辅垫。

(二)导探结合,形成新知(15分)

1、从同学们举出的好多例子中,我们了解到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用处真不小,按下来进一步认识它们。

(板书:

圆柱、圆锥的认识)

2、请学生说一说,你想认识圆柱、圆锥的那些知识?

(哪几部分组成,在什么特点......)

[在教学,体现以生为体的理念,尊重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和解决问题的情境,把一个非常好的舞台呈现给学生。

3、在每一小组内,利用圆柱、圆锥的实物,纸卡模型等动手实践、探索,学生通过看、滚、剪、切、摸、量......方法,感知圆柱、圆锥的特点。

[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

课上,我设计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索活动。

通过学生手、脑、眼、口等多感观参与活动,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来体验和感悟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这样,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高度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使学生在活动化的环境中感受数学的快乐,体验数学的收获。

4、小组汇报收获

(1)学生观察到圆柱上下有两个底。

(教师板书:

底面)。

而且学生通过剪切上下各个面,发现这两个底面是大小相等的两个圆。

(2)学生通过滚、摸等活动,初步发现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上下两个底面是平面。

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来摸一摸,并说出各部分名称。

侧面)

(3)用尺量出圆柱上下一样粗,与前面旋转形成的圆台不一样。

而且上下两面之间一样高。

高)

(4)学生动手用剪子剪开薯片桶的外表包装商标,剪的方法不同,沿高笔直剪,会剪成了长方形,倾斜着剪就会剪成了平行四边形……

(5)圆锥上面有一个尖尖的点(板书:

顶点)下面只有一个底,是一个圆形,圆的圆正好对着上面的顶点。

底面)

(6)学生通过测量,量得一个圆锥形草帽的高是23厘米,并说明不能量顶点到边缘的线长,而是应是对底面中心的高量才是高。

(7)滚动圆锥休,圆锥形只绕顶点一圈圈旋转。

(8)圆锥的侧面也是一个曲面,剪开后是一个扇形。

……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

学习不是老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学生充分感知、体验、探索、交流、汇报、倾听的基础上,使知识更加整体化,而且在交流、汇报中教师及时地肯定与激励,更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与热情。

5、学生边汇报,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强调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点。

6、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观察、猜想、操作,发现)

[教学中创设了学生观察、实验、猜测、操作、验证、发现等教学探究活动,使学生自己逐步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并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巩固深化、扩展延伸(13分)

1、轻松辩一辩,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体、圆锥体,你能说出它们各部分的名称吗?

2、连一连。

下面的图形旋转后会是什么样?

[夯实基础知识,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提高学生辨析、理解能力]

3、生活中的趣味物体

生活中很多物品中某一部分的形状是圆锥圆柱,试着找一找,说一说。

4、新兴包装厂为底面直径8厘米,高20厘米的“露露”花生奶做包装盒,将12罐花生奶放在一个包装盒内,你打算怎样设计包装盒,这个包装盒的长、宽、高至少各应是多少?

[利用一题多解的形式,激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四、总结整理,课外实践。

(2分)

1、今天大家表现很好,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数学问题?

2、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些学习问题的?

[巩固深化本节课知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并且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五、课后反思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

现代教育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置身于一个现实、有趣、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中,从以生活中“旋转的美”到课中“找一找”生活中圆柱、圆锥体的物品和练习题中包装盒的设计,都鼓动学生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了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逐步形成了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与态度。

二、提供活动空间,让学生在人人参与的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

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

而且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算途径。

因此,在课上,我为学生提供了多次探索、操作的空间。

“旋转游戏”使每一个学生快乐地参与其中,使学生从抽象进入直观,又引发了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讨论,接下来在小组中通过看、摸、滚、剪、量等探索活动中,又一次享受到了无比的愉悦,思维也渐渐走向深刻,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空间感知。

三、搭建展示舞台,让学生在交流、汇报中获得成功,建立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把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带给儿童,在儿童心里激起自豪和自尊,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

”因此,在课堂上,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成功的契机,例如:

通过小组内的合作,探索,谈谈你的发现,你的收获等等,使学生在汇报中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感受到学习中的成就感。

而且我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赏识和肯定,这给学生极大的信心,促使他们永远乐观向上。

四、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直观、动感中形成表象。

《课标》指出: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本节课,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动、逼真地将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立体图形。

这样将静态的知识结构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引领学生们直观、高效的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促进学生发展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从而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评析:

1.素材——注重现实性。

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

本节课中,教师始终把学生置于趣味盎然的情景之中,如:

生活中“旋转的美”、“找一找”等活动。

这样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的思想,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2.问题——呈现开放性。

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本节课中“旋转游戏”、小组内的“操作活动”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课堂上学生非常执着认真,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每个问题都得出不同的答案。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可以开放了课堂空间,又开放了学生思维,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特别在探索、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和特点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潜能得到开发,他们所收获的远非数学知识。

3.活动——凸显主体性。

《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最大限度的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本课中教师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同桌互助、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用观察、分析、猜想、探索、归纳等手段,帮助学生动手、动脑做数学,引导他们自主归纳出立体图形的特点。

同时,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和潜在创造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总之,在本节课中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有趣味性、丰富性、现实性。

同时建立自主学习的课堂机制,加强学法指导,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用具:

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如图:

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

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