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075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交通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智慧交通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智慧交通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智慧交通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智慧交通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交通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docx

《智慧交通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交通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慧交通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docx

智慧交通需求分析及评估模型

根据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报告估计,到2050年,大约70%的世界人口将居住在城市中。

而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尤为迅速,1979年全国城镇人口比重仅为17.9%,到2012年已超过52.57%。

人口膨胀与资源不足并存,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愈演愈烈,目前已发展为典型的城市病。

《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50个主要城市中,居民平均单行上班时间高达39分钟,堵车时间排名前15位的城市居民,每天上班单行时间比欧洲多消耗288亿分钟,折合4.8小时。

若按上海每小时创造财富2亿元换算,15个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人民币。

智慧交通建设已成为破解我们大中型城市交通难题的必然途径。

一、智慧交通需求分析

城市的交通体系包括道路、车辆、管理和服务四个方面。

其中,车辆又主要包括公共交通与私人汽车,城市交通状况的优劣与否取决于以上四个方面的发展水平。

总体来说,城市交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1道路容量不足

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较少,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城市道路基本处于超负荷运载状态。

虽然近几年道路建设速度快速增长,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的增长速度。

此外,由于大城市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扩散的过程中,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说,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

1.2公共交通运行效率低

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由公交、地铁、轻轨、出租等共同构成。

从当前公共交通的运行情况来看,一方面,各种交通工具之前的配合缺乏协调优化,交通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另一方面,尚未建立统一的公共交通调度系统,已有的调度系统没有与市民的通勤规律相结合,导致公交地铁拥挤,某些线路久等不来、打不到车、黑车泛滥等一系列问题。

1.3私人汽车快速增长

私人汽车已逐渐成为公众重要的出行方式。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1年,我国私人汽车从2333.32万辆增长至7326.79万辆,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5%。

1.4交通管理水平不高

城市交通软硬件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交通管理水平,突出表现在:

部分信号控制为单点定周期控制,适应性较差,造成交叉路口使用效率很低;车辆违章信息的采集不够全面、精准,部分违章车主存在侥幸心理;高速公路普遍采用人工参与的收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道路通行量。

1.5交通信息服务无法满足公众需求

目前,交通信息服务在发布途径上多局限于交通广播、交通电台等方式,且信息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多是重点路段的拥堵状况、事故情况等,尚未覆盖公众需求较大的公交到站信息查询、停车引导、实时动态路况查询、出行策划等服务。

二、智慧交通内涵界定

智慧交通是指对车辆、道路、行人以及周边相关设施的静/动态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全面的采集,并通过信息处理平台对这些多源信息进行融合分析、模拟、预测,从而为出行者提供满足需求的交通信息服务,为交通管理部门和运营公司提供科学决策支持的一种交通服务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的参与主体包括道路交通指挥部门,地铁、公交、出租等客运公司,停车场,道路收费部门以及信息服务商等。

指挥交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安全、快速、高效、便捷、绿色五个方面。

其中,安全表现为车辆能够安全到达目的地,交通事故少;快速表现为不存在交通拥堵或拥堵时间在合理范围内;高效表现为城市道路的规划布局科学、合理,交通管理(对车辆、道路、行人的管理)响应及时、精准,市民出行高效;便捷表现为出行者通过各种渠道获知他们所需要的交通信息;绿色表现为能源消耗少,碳排放量及各种污染物排放少。

三、智慧交通评估指标构建

以智慧交通内涵特征为依据,结合不同厂商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找出智慧交通预期目标与实现方式的对应关系。

针对智慧交通的安全特征,主要通过建设交通事故预警和救援系统等自动检测危险,对交通事故作出快速响应,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针对智慧交通的快速特征,一是建设交通诱导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等,通过信号合理配时,协调相邻路口信号,动态疏导交通路线,同时缩短高速路口收费时间,大幅提高公路通行量;二是建设车辆调度指挥系统,根据路况信息自动调整公交车辆发车时间,优化线路车辆密度,提升公共交通运行效率。

针对智慧交通的高效特征,一是建设规划决策系统,通过对车流、人流等时空规律的分析,对公交站分布、换乘点、道路面积、路口等进行科学设计,完成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布局;二是建设电子警察、移动警务、治安卡口系统,自动识别记录违章车辆,及时处理违法行为,实现严格有效的交通执法管理;三是建设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统、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管理系统、出租车预约平台等提供车辆实时到站预报、自动报站、电话或网站预约出租车、刷卡付费等公共交通服务,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

针对智慧交通的便捷特性,一是建设交通服务信息发布系统,通过智能电子公交站牌、道路诱导屏、网站、移动终端、广播、移动电视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及时发布动态交通信息,实现多元化的信息发布;二是建设电子地图、交通综合信息查询平台,方便公众动态查询周边公共交通设施信息(如停车场、加油站、公交站、公共厕所等的位置信息)、动态路况信息(如交通管制、施工占道、拥堵路段等实时信息),并提供智慧化出行策划方案,提升公众满意度。

针对智慧交通的绿色特征,通过建设车辆信息自动监测系统、淘汰已超过正常使用年限的车辆、杜绝“超龄”的老旧车辆上路行驶来降低交通环境污染。

以智慧交通预期目标与实现方式为基础,从城市交通安全、客运管理、货运管理、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信息服务和交通环保六个方面出发考察智慧交通建设水平。

智慧交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由17个考核点组成,考察部门覆盖交通管理部门(交通局、交警支队)、公共交通运营公司、环保部门、交通信息服务提供商等。

具体考核评价指标见表1。

表1交通智慧化水平评估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解释

保障部门

城市交通安全

车辆自动监测范围

能够实现车辆自动监测的路段所占比例

交通管理部门

公路应急救援到达时间

一年内自报警到应急人员到达事故现场的平均时间

交通管理部门

交通事故发生数(起)

一年中交通事故发生次数

交通管理部门

客运管理

上下班平均拥堵时间

一年中市民上下班平均花费时间与不堵车时的平均花费时间之差。

交通管理部门、公共交通运营公司

智能电子站牌覆盖水平

智能电子公交站牌站公交站牌总数的比例

公共交通运营公司

公交换乘便捷性

公交换乘时间和换乘距离是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公共交通运营公司

公共交通管理自动化

能否实现公共交通在调度、票务、车载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自动化

公共交通运营公司

货运管理

货物自动感知监测水平

对货物种类、重量、高度等自动感知检测系统的应用情况

交通管理部门

道路交通管理

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水平

线圈、摄像头、微博探测器、电子卡口、卫星定位装置等信息采集的覆盖水平;交通信号控制的协调性

交通管理部门

路网通行能力

通过采用不停车收费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方式提高高速路口、重点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

交通管理部门

交通信息服务

服务渠道多样化

用于发布交通信息的渠道种类

交通管理部门、信息服务商

信息发布的实时性

发布信息的延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超过5秒)

公交运营公司

信息内容的丰富性

提供满足多种需求的交通信息服务(如动态路况信息、道路设施综合信息查询、周边便民信息等)

交通管理部门、信息服务商

市交通信息服务满意度

问卷调查市民对已提供的交通信息服务的平均满意度

交通管理部门、信息服务商

交通环保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级声效

对城市主要道路噪声等级进行检测

交通管理部门、环保部门

车辆年能耗下降水平

对公共交通运营车辆进行抽样检测

交通管理部门、环保部门

车辆年废气排放下降水平

对公共交通运营车辆进行抽样检测

交通管理部门、环保部门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