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6000安装手册x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0274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27 大小:20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T6000安装手册x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NT6000安装手册x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NT6000安装手册x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NT6000安装手册x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NT6000安装手册x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NT6000安装手册x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

《NT6000安装手册x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T6000安装手册x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NT6000安装手册x概要Word文档格式.docx

介绍系统上电检查和调试的步骤及方法。

第八章系统维护

介绍系统日常维护和检查的内容及方法。

阐述安装NETWORK-6000DCS系统设备的安装条件,包括控制室环境要求、工程设计规范、系统设备供电及配线的抗噪声要求。

1.1工程设计规范

安装NETWORK-6000DCS系统设备的机房、现场、环境和建筑等,应符合电力部热控设计标准《控制室设计规定》及DCS设备的技术要求。

在设备安装之前,必须明确设备和区域环境。

一般将安装环境划分为两个主要区域:

操作室(简称控制室)和控制站室。

对于不同的现场要谨慎地规划。

例如,在许多现场可以充分利用NETWORK-6000DCS的现场总线模件,将I/O设备安装在远离控制室的工业装置附近的机柜内或辅助设备控制室中。

NETWORK-6000DCS系统的操作站、控制站和装有I/O卡件的机架禁止安装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现场环境中,否则应通过安全栅与NETWORK-6000DCS系统设备相连。

1.1.1现场设计

(1).设计时必须考虑下列几条:

●接近度

为了操作、维修和其他工作的方便,控制站应尽可能位于离过程操作人员较近的地方。

●安全度

必须设置防止火灾和其它事故的安全装置。

●距离感

在一个操作室中需安装不同工艺装置的若干套DCS的操作站时,各套DCS的操作站之间应留有足够的中间距离。

(2).在设计图纸上应注明以下内容:

●操作室和控制室的尺寸和形状;

●入口和出口(紧急出口门应该朝外开);

●操作站、现场控制站、UPS等所有外设的位置;

●紧急切断用电源开关;

●专用交流电源箱及系统接地端子;

●电源插座;

●建筑物柱子和内部窗户;

●各种物品的存放区域;

●桌椅等办公用的位置。

设计时,请注意实际的电缆长度不要超过允许的最长电缆长度。

必须考虑每根电缆末端应有的抽出长度余量(抽出长度是指出从地板到接线端子的垂直距离)。

1.2控制室设计

1.2.1总体

控制室的设计除必须保证足够的地板强度外,对包含防灰尘、防湿气在内的空调装置也应一起予以考虑。

1.2.2地面强度和空间

地面应该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待安装设备的重量,需能承受至少400kg/m2的平均负荷。

宜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

同时地面应该有足够的空间以适应待安装设备的体积和设计的安装方式。

1.2.3地面结构

为了避免在设备维护、移动过程中或各类人员中对电缆的意外损害,不要将电缆直接敷设在地面上。

一般推荐以下敷设电缆方式:

(1)、采用活动地板,在地板下敷设便于维护;

(2)、采用混凝土地板,但要挖掘一个电缆槽,将电缆敷设于电缆槽内;

(3)、使用这两种地板时,地板下面自由区域可以安放冷暖气管及水管。

如果地板下层作为冷暖气走线管道,则电缆的所有入口周围必须用绝缘隔板隔离,冷气出口应当远离机柜和操作台。

1.2.4防积水、防灰尘设计

为了保护电缆和系统设备,地板下需具备防水设施。

在电缆敷设完成后,所有电缆引入口应密封,防止灰尘、湿气、老鼠或其它有害昆虫入侵,对设备造成损害。

1.2.5照明

NETWORK-6000DCS系统操作现场的照明要求与常规控制室和仪表盘有所不一样。

一般推荐使用日光灯。

如果操作室的操作区亮度较其他区域暗,那么显示屏内容和LED信号指示灯较易看清。

一般有269~538勒克司左右的总照明度。

应选择合适的、适于安装的照明设备,尽量保证同一房间里的照明度一致。

特别要避免CRT上的闪烁现象。

要避免操作区上方刺眼的灯光,防止CRT显示屏表面反射灯光引起操作工疲劳。

表1.2.5-1关于照明度的参数表

特别精确细致的工作

1500~3000勒克司

精确工作

700~1500勒克司(1000照明)

普通工作

300~700勒克司

粗略工作

150~300勒克司

过道、仓库

30~150勒克司

1.2.6空调

特别要避免在DCS系统设备上出现凝露,为此须满足:

(1).保证室内温度的变化小于±

10℃/h;

(2).空调的安装位置远离系统设备;

(3).安装备用空调,以备一个空调失效时,可及时启动空调,避免由于温度的大幅度升降造成系统设备温度过高或凝露。

1.2.7窗门

控制室窗户应该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平时应关闭窗户。

在空调运作时开窗容易导致凝露,同时也会引入灰尘、腐蚀性气体,从而损害系统设备。

在有阳光直射的房间,应挂上窗帘以避免阳光直射在CRT上。

1.3控制室环境条件

要保证系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所需的控制室环境条件。

1.3.1温度和湿度

控制室的温度和湿度要求见表1.3.1-1所示。

表1.3.1-1

温度

正常操作

0~50℃

避免阳光直射

推荐值

20~28℃

空调环境

温度变化率

±

5℃/h以内

湿度

10~90%RH

没有凝露

55±

10%RH

6%RH/h以内

如果存在腐蚀性气体,再加上潮湿的空气会大大加速对系统设备的腐蚀。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经过空气调节装置(含空调、除湿机、暖气片)后的空气应远离系统设备均匀扩散(不要将地板下层的冷气管直接引入);

●为了避免大范围温度波动引起局部冷凝的可能性,要正确地确定空调容量大小。

降低温度会增加送入空气的相对湿度,因此应控制室内的相对湿度;

●不要随意开启门、窗,防止因此而破坏对温度、湿度的控制;

●在过程失常或者空调设备故障期间,首先要确保相对低的湿度,并使空气进入速度最小,防止高浓度的气体污染物影响到系统设备。

1.3.2凝露

若产生凝露现象或在系统设备上发现有过凝露痕迹,请与设备生产厂商联系。

1.3.3振动

控制室的振动必须限制在以下的要求内:

振幅:

1.振幅<0.5mm,频率<14HZ;

2.加速度<2m/s2,频率>14HZ。

1.3.4空气

空气中的含尘量保持在0.1mg/m3以下,避免象H2S、SO2、氯等腐蚀性气体和铁粉、碳等导电粉尘进入控制室。

1.3.5电磁干扰(EMI)和无线电频率干扰(RFI)

无论是稳态或瞬态的EMI和RFI干扰信号,都有可能进入系统中,严重情况下会引起数据丢失或者其它错误。

这类干扰可能由下列因素引起:

●雷达;

●在MW、SW、FM波段的无线电设备、TV及便携式移动通信设备;

●电力馈线及相应工具;

●产生强交流磁场的大型旋转电动机;

●SCR或大型继电器、接触器;

●电弧焊机、高频加热器及超声波设备;

●荧光灯。

若将CRT安装在有强电流过的电缆旁或产生磁场的供电设施旁,会影响CRT显示质量(扭曲或色彩失真)。

如对设备合理接地,对外部电源加滤波器或在其输入输出线上加高频抑制器等,大部分EMI源都可加以抑制。

安装调试设备时常使用手持无线电设备或其它双向通信设备,这里推荐使用小于5瓦的双向通信设备或使用室外天线的基地站。

禁止使用手持收发两用机。

对输出额定功率高达5瓦的发射器,在其操作期间必须离NETWORK-6000DCS系统设备至少3m。

一般来说,发送设备应尽量放在较远的地方。

对脉动电压和闪电,即使已使用接地技术,但主负荷变化及闪电引起的高压仍会在线路上产生感应电压。

因此建议在有较强的EMI和RFI干扰的环境中,对毫伏或电阻信号的输入线应使用带屏蔽的电缆,而且对控制站和操作站的供电电源输入端加装一个抑制频率为50~400HZ的电源滤波器。

1.3.6海拔

200m以下。

1.3.7安装环境说明

下表列出了系统运输、贮存和安装的环境要求。

项目

规格

备注

温度

运行

0~50℃

运输/贮存

-40~55℃

湿度

10~90%RH

5~95%RH

电源

电压

220VAC±

10%

频率

50/60±

3HZ

失真

10%或更小

峰值

264V

瞬间失效

<20ms

在额定供电电压下

耐压

1500VAC,持续1分钟

电源与接地端之间

绝缘电阻

20MΩ/500VAC

单独接地

接地电阻

≤4Ω

噪声

电磁

1W(27-30MHZ)射频源天线,0.5m距离

磁场(CRT除外)

400A/m(10~50HZ)

静电

6Kv(直接放电)

振动

连续振动

幅度:

<0.075mm(10~55HZ)

3个互相垂直方向

持续时间30分钟

短暂振动

<5mm(1~7HZ)

加速度:

<5m/S2(7~100HZ)

持续时间小于5秒

运输振动

水平:

<5m/S2垂直:

<10m/S2

在包装下

运输冲击

<50m/S2垂直:

<100m/S2

在包装下

灰尘

<0.1mg/S3

腐蚀性气体

普通办公室水平

大气压力

86-108Kpa

1.4系统供电

见第五部分“系统配电规范”。

1.5噪音和静电

产生噪声的原因有电磁感应、静电感应、无线电波、雷击、感性负载通断、静电放电、接地电位差等。

它们都会对供电、信号、接地电缆和系统设备产生噪声干扰。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由于噪声引起的错误,即便只有一个比特(bit)的错误,也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为了避免干扰噪声和静电的引入,系统的缆线规格、缆线的走向和接地系统布置等都必须严格按下述措施执行。

1.5.1抗噪声干扰

要辨别由噪声触发引起系统运行失效的原因是不容易的。

由于难以复现,使得查找故障原因更是难上加难,下表列出典型的噪声源、影响和预防对策:

噪声源

影响

预防对策

电磁感应

(磁场)

●CRT显示不稳定,色彩变化不同步,色度变化

●损坏磁盘数据

●隔离磁场源

●用金属导管屏蔽电源线

●用强磁性物质(如高导磁合金)屏蔽磁场

●使用双绞线

静电感应

●设备失效

●信号失真,精度下降

●采用屏蔽信号线

●使用金属导管或隔离器隔开电源线与信号线

●以恰当的角度交叉敷设电源线和信号线

雷击

●元器件损坏

●将电缆敷设在地下或尽可能靠近地面敷设

●在现场和系统中安装避雷器

静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