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90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研究.docx

《中国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研究.docx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观与旅游体验论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一、 可持续旅游概念产生的背景

可持续旅游问题之所以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是基于旅游业的特殊行业地位极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日益突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

二、 可持续旅游的概念

作为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领域的具体运用,可持续旅游目前尚无统一的权威定义。

在这里给出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

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1。

1995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在西班牙专门召开“可持续发展会议”,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两个重要文件,明确指出: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

因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生态、经济、社会的整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三、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引入

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

旅游区(点)(TouristAttraction)是指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该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

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区(点)2。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

时至今日,对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巳进入初步成熟阶段,可持续旅游也已经变成未来世界各国发展旅游业的最优选择。

然而,要把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由概念变为系统化的理论,就要把可持续发展落实到具体的旅游景区上来研究。

由于在一个旅游景区内影响可持续

1WTO(1997),Agenda21fortheTravel&TourismIndustrytowardsEnvironmentallySustainableDevelopment.2魏小安等: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旅游局2003年5月。

发展的要素庞杂、层次众多、功能不一,研究中就有必要引入“系统”的概念,这是因为:

“自然界和人工界是复杂的,为了便于调查研究,科学家和学生要学会定义一些小的部分进行研究,研究的单位称作'系统'。

顷下文将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初步研究。

一、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分析

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进行系统分析的目的在于确认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组成,分析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描述出系统结构模型,使系统环境、决策系统和系统目标能有机协调地联结为一体,并具体反映系统的行为特征。

通过构成分析可以了解系统内部构成方面的问题,系统与其它区域或系统内部同时段相比时的结构性特征、结构演变趋势和结构型优势。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总的来说是一种循环式立体网络结构。

影响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人口、资源、经济、科教、社会、环境等六个方面。

二、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特征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系统除具有区域性与系统性之外,还具有如下特性:

△空间性

△不确定性

△不可逆性

△动态并行性

三、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相互作用

图3-1已表明了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系统内部的基本关系,以下对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的作用关系作进一步分析。

O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O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承载力管理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旅游科学的一个热门研究话题和崭新的研究方向,它规定了旅游业应采取的发展模式,指出了旅游开发与环境相协调发展的途径,因而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然而,如何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其判断标准是什么,仍然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笔者认为,旅游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保护和健康延续是关键目标之一,因此可将旅游环境承载力认定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断依据。

一、旅游景区承载力的概念及内涵

一般认为,旅游景区承载力是指在游客的基本游览要求和旅游地的环境质量保护要求均

1TheNationalInstituteCounciloftheUnitedStates,ScientificandEducationalCreteriaoftheUnitedStates.

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旅游景区最多所能容纳的游客人数I。

但笔者认为,旅游景区承载力应为:

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旅游景区在保证其旅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极值。

二、 旅游景区承载力效用分析

由旅游景区承载力的构成可知,旅游景区承载力至少应包括旅游者的效用、旅游目的地政府的效益、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的效益和目的地居民的效用等四项要素。

下面就这些要素在确定旅游承载力中的作用逐一进行分析。

(一) 旅游者的效用

(二) 旅游企业/政府的效益

(三) 目的地居民的效用

三、 旅游景区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

对旅游承载力影响因子的认识有一时间过程。

最初于上世纪60年代由Butler和Kundson在游憩娱乐领域内认识到,物质体系(指游乐设施、旅游基础设施)的自然承受能力是游客容纳量大小的决定因素%上世纪80年代以后,旅游目的地转向并集中于自然风光旅游地,由于自然生态质量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因而旅游承载力大小被认为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对游客数量的承纳力,并一度使旅游容量变成了旅游影响评价的概念;之后,旅游社会学研究逐步兴起,旅游区的社会环境承载力为人们所认识,Cook和d'Amore把旅游社会容量定义为“当地居民的社会损失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达到不可接受(unacceptable)状态时的游客数量极限点”3,这与笔者认识到的当地居民心理容量极大状态相一致。

根据N.SALEEN等人的研究,我们可以设定如下影响因子。

(一)社会文化环境因子 游客密度指数(VDI:

VisitorDensityIndex)

(二) 社会经济环境因子 旅游经济收益指数(EU:

EconomicIncomeIndex)

(三) 生态环境因子 土地利用强度指数(LH:

Land-useIntensityIndex)

四、 旅游景区承载力的确定

(一) 旅游景区承载力指数(TDBCI:

TourismDistrictBearingCapacityIndex)的内涵界定

(二) 函数关系

(三) TDBCI的数学表达

1Canestrelli.E,P.Casta(1991),TourismcarryCapacity-aFuzzyApproachAnnalsofTourismResearch,,18.

2Lawson.F.,.M.Boyd-bovy(1977).TourismandRecreationdevelopment,ArchitecturePress

‘Lindsay.J.J(1986).CarryingCapacitiesforTourismDevelopmentinNationalParksoftheUnitedStates,UNEPIndustryandEnvironment,(9).

第四节功能分区

一、 旅游景区功能分区模式探讨

旅游景区的功能分区是指对景区内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土地分区制订特定目标来进行使用和管理的过程。

每个区都有明确的、可理解和实际操作中能够实现的目标(如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游览、度假、生产、实验、防火、生态保护等),整体结构追求景区内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旅游利用综合功能的最优化,保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 同心圆式景区功能分区模式

尽管根据景区内资源、环境的不同,功能分区的具体做法以及名称会有差别,但其核心内容大致相同。

笔者认为,RichardForster的同心圆式的景区功能分区模式最能体现旅游景区功能分区的精髓,以下就针对对此模式中的三个分区加以阐述。

☆核心保护区

☆游憩缓冲区

☆密集游憩区

第五节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一、 公平性原则(Fairness)

公平原则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旅游客源地游客之间同享旅游资源的公平性。

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世代代之间的公平性。

二、 可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

可持续性原则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原则,它决定并影响着其他的基本原则;其他基本原则是为其服务的。

可持续性原则强调旅游景区的资源与环境是当地居民生存与发展的首要条件,离开了资源与环境就谈不上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存与发展。

旅游资源的永继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的保持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得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可持续性原则面临的主要困境:

1) 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资源消费水平零增长之间的矛盾。

2) 环境极值设定与“公地悲剧"。

3) 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

4) 人口的盲目增长与资源的有限性矛盾。

三、共同性原则(Common)

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的不同旅游景区,由于历史、经济、文化和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因而对于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也各有差异。

但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目标是一致的,是统一的,这个一致的统一的目标,就是各国、各地区的旅游景区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处理好保护环境与发展旅游的关系。

整体性和国家、地区间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要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必须争取全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共同配合行动。

共同性原则面临的主要困境:

1) 环境整体性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2) 景区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与不同地区之间相互协调的矛盾。

第六节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在遵循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必须采取如下的措施,才能最终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宏伟目标。

一、 加强宣传教育

(一) 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

(二) 对旅游者的教育

(三) 对目的地居民的教育

(四) 推行全民旅游教育

二、 注重长远规划

旅游景区的规划作为城市与区域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广泛的知识面和灵活的规划技巧。

由于廉价组团旅游出现,参加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出游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且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因此,有关旅游规划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一) 旅游景区规划的目标

(二) 旅游景区规划的基本理念

(三) 旅游景区规划的层次

(四) 旅游规划的技术路线

三、 寻求多方支持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行动方案,必须依靠区域内公众及社会团体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与参与。

公众、团体和组织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将决定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进程。

公众与团体不但要参与有关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旅游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决策(特别是那些可能影响到他们既得利益的决策),而且更需要参与决策过程和对决策执行过程的监督。

如果没有区域内公众和团体的广泛参与,很多与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问题就很难得到他们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行动就很难得到落实,至少是很难得到顺利落实。

(一) 资金来源多样化

(二) 从其它渠道获得支持

①招募临时雇员

②积极接纳志愿者

③寻求合作伙伴

四、 依靠科学技术

(一) 将科学技术作为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的重要旅游资源

(二) 利用科学技术为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手段

五、 挖掘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