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教案ppt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28885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ppt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ppt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ppt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ppt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ppt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pptWord格式.docx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ppt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音乐鉴赏教案ppt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pptWord格式.docx

3、音量:

音的强弱。

由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

振幅大音则强;

振幅小音则弱。

4、音色:

音的色彩。

由发音体振动的方法,性状、成分及发音体的品质等多种因素决定。

(1)、各种乐器的形状,质量不

同音色就不同。

如二胡、笛子、钢琴等。

(2)、同一乐器的原料的质量不同音色也不同。

(3)、同样乐器演奏方法或演奏水平的不同音色也会有区别。

(4)、人声分男高、女高、男低、女低等但音色也不同。

音的四种性质在

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要注意,并非所有的“音”都具有上述四种特性,乐音有,而噪音不具备固定音高的特点。

乐音和噪音。

乐音,振动规则的,听起来音高十分明显的音叫“乐音”。

如定音鼓、小提琴、钢琴二胡等。

噪音,振动不规则,听起来音高不明显的音叫“噪音”。

如军鼓、锣钹、木鱼、梆子、大鼓等打击乐器。

它们不是没有音高,

而是高低不明显。

第一节音乐和人生

第一课时

[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

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

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

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和人生第一课时[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

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节音乐和人生第二课时[课题]:

学会聆听音乐和人生第二课时[教学年级]: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二、《长江之歌》[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和《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使用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理念:

民族因素和流行因素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音乐知识: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分析: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a、播放《超级女声民歌联唱》的视频b、学生欣赏超级女声演唱的几首民歌后,

提问:

你知道超级女声演唱的都是哪个地域风格的民歌吗?

(湖南—龙船调;

四川—康定情歌;

台湾—阿里山的姑娘;

安徽—凤阳花鼓)

c、引出课题:

高亢的西北腔二、教学新课

冼星海名言: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今天,我们就欣赏西北地域的民歌:

花儿、信天游1、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a、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简要介绍: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

歌词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

歌词:

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去容易摘去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

b、播放歌曲,学生欣赏。

2、欣赏《刨洋芋》

a、学生浏览课件,了解歌曲介绍:

《刨洋芋》表现了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

歌曲用起兴的方法开始,而后又集叙事和抒情为一体,短小精悍,颇具隽永之艺术魅力。

b、回答问题:

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

心情如何?

(轻快活泼,风趣幽默;

喜悦,乐观)3、欣赏《脚夫调》a、阅读歌曲简介:

歌曲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

b、知识链接:

什么是脚夫?

(所谓脚夫,即为挑脚之人,亦即用肩挑背磨搞运输的村夫。

山洞里没有大米,更没有南杂百货之类的东西,有的只是柴竹树木之类及竹木制品。

脚夫们把这类物资一担担挑出去,又把山外的日用品一担担挑进来,闭塞的村庄就靠了这管血脉才得已生存。

c、播放音乐,欣赏《脚夫调》。

4、音乐知识讲解

【篇二:

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两部音乐作品《草原小姐妹》(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欣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

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和艺术作用;

怎样鉴赏音乐;

音乐和人生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草原小姐妹》(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2、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三、重点和难点

《草原放牧》第一主题、《第四乐章》第一主题的曲调,体验不同的情感,理解音乐是如何通过要素来表达情感的。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聆听背景音乐,营造课堂气氛。

2、问题探究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四页散文,让学生思考:

从这段散文的阅读中,你怎样看待音乐和人生的关系?

(2)分组讨论:

(3)请1-2名学生作重点发言。

(4)教师评价和点评。

?

音乐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人类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

因此,作为一个人应该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

音乐智能和语言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一样,都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本素质。

作为21世纪的一带新人,应该具有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必需的音乐文化水平。

高质量的人生,应该具有高质量的生活,应该充满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人,应该热爱音乐,对音乐完全倾倒,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3、作品鉴赏

(一)《草原小姐妹》之《草原放牧》1、作品介绍

教师: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于1972年春,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是:

尝试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作为主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

但是,当时正当“四人帮”横行之时。

针对这部作品,“四人帮”的亲信制造种种借口,对其进行刁难和诋毁,以致这部作品被搁置五年。

“四人帮”粉碎后,这部优秀的作品终于在1977年初春公演。

作品是根据蒙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表现了她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本人去内蒙古草原旅游的图片,介绍草原风情、地方特色等,调动学生欣赏的兴趣。

3、局部欣赏

“引子”

(1)提问:

什么主奏乐器?

为何要用这种乐器表现小姐妹的形象?

(2)学生:

圆号,小姐妹的主导动机,能很好的塑造英雄形象。

(3)复听:

要求学生注意圆号的音色。

“第一主题”

(1)听、思考:

音乐刻画小姐妹怎样的形象?

说明理由。

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

(3)教师点评:

根据吴应炬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小姐妹》的主题歌改写的。

也是本协奏曲的主要主题。

速度小快板,节奏轻快,对形象的塑造恰如其分。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旋律视唱及节奏练习。

(5)教授蒙古舞,师生共跳。

“第二主题”

(1)听并思考:

用了怎样的音色、速度、节奏?

音乐的形象特征是怎样的?

抒情等。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9页的有关内容,请他们谈谈其他要素在这里所起到的作用?

(4)教师点评:

缓慢的速度、宽广的节奏、起伏的旋律、柔和的音色和力度,表现了草原美丽的景色和主人公对大草原的热爱之情。

琵琶“唱”着气息宽广而悠长的歌,它形象地模仿了蒙古族民歌手的歌唱方法和马头琴的演奏方法,突现了鲜明的蒙古民族的音乐风格。

4、整体欣赏

要求:

聆听中积极展开想象。

5、请一名学生作中心发言。

6、教师点评:

通过音乐要素,非常好地塑造了音乐形象,包括人物、情景、风景等。

音乐张弛结合,有起有伏,动静相宜。

下面的欣赏,今后的欣赏请同学们要注意运用“抓住音乐要素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

7、音乐家介绍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浏览,使其了解三位音乐家。

(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1、简介作品、作者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投影文字、图片,要求在阅读后能作信息整合、评价。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

柴可夫斯基的晚年生活,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社会黑暗、动荡不安,这使他感到苦闷、彷徨、悲观。

这部交响曲,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彻始终,特别是第四乐章。

柴科夫斯基(1840-1893)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和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

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著称,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

透过他的艺术珍品,人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探索着人生的奥秘。

(2)教师点评:

从作曲家创作风格和本部作品的风格作讲解。

2、局部欣赏“第一主题”

(1)聆听并思考:

这段音乐中主要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挥作用?

音乐的基本形象和情绪是怎样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简要点评:

这是悲剧性的体验和不可幸免

的死亡,其中含有抗议的激情,从而使这个主题增添了巨大而紧张的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